仫佬族传统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

2019-03-21 00:33江帆
艺术评鉴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歌传承

江帆

摘要:仫佬族是一个热爱山歌的民族,他们有独立的语言,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平时在日常交往中仫佬人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汉语进行交流。民歌凭借社会、师徒、情境等方式进行传承,拥有十分自由的音乐结构,表现出独特的音乐语言形式,其不同于中西方传统的音乐模式。由于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决定了民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形态,针对这一文化瑰宝,需要努力传承与延续。

关键词:仫佬族   民歌   音乐形态   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015-02

仫佬族民歌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寄托了他们的民族精神,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反映,是组成民族音乐的重要内容。社会的进步发展,民歌凭借融合的姿态全面接受外部音乐。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演变,民歌始终坚持自身的特点以及独特的风格。人们通过特有的方式传承历史,彰显实际生活,并体现出人们喜爱民歌与拼搏进取的精神。

一、实际价值

在我国仫佬族是一个人口相对不多的山地民族。这个民族能歌善舞,人的生活离不开歌声,他们有本民族语言却没有文字,具体依靠口头传唱传承精神文化。民歌的发展基础是民族本源文化,形成浓厚的地域色彩,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自己的风格,凸显了不同风格的个性。其一,仅存在多声部民歌。演唱民歌的形式仅有二声部,缺少单声部,突出了超越发展规律的独特风格。其二,连续音式的衬腔织体。二声部民歌一般都是连续音式的织体,主旋律集中在高声部,具有明显节奏特点的连续音位于低声部。其三,全部仫佬族民歌都属于单一的徽调式。其四,独具特点的词曲结构。民歌一般采取十种歌腔形式,产生了特殊且巧妙的词曲关系,歌词与旋律产生了不统一的乐句。

民歌对仫佬这方热土进行了不断滋润,对这一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有效承载,它那显著的民族文化韵味使人叹为观止。同时本民族民歌也表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全方位展示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突出了民众的团结向心力,表现出各个民族之间的密切交流。

二、音乐特点

(一)语言特点

歌唱形成的基本前提是语言,也是人们传播的关键载体。民歌无法脱离方言,仫佬族民歌就包括了民族语言,传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生活点滴,歌词节奏韵律、音高走向的曲调、节拍旋律与方言存在着内部关系。由于长时间杂居在汉壮两族之间,大部分人会说两种语言,即土拐话和仫佬话,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通过本土语言进行交流,却利用土拐话进行歌唱。土拐话拥有不同的声调,代表完全不一样的字意,抑扬顿挫的声调,自然形成丰富音乐感的歌唱。歌唱咬字是指要清晰表达声母,同时也要干脆讲出字头,吐字是指铿锵有力的吐字,即字腹应准确吐字,自主收放字尾。歌唱过程中产生的出声,根据规定的发音位置咬准声母。

(二)歌唱内容

民歌主要从生活中选材,整体展示传统的风俗习惯,衬托人们的感情,经过分析唱词,更加可以表现出民族风采。按照演唱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古条是对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或民间故事进行歌唱,人们通过古条歌了解他们属于同一个祖宗,存在统一供奉的传统,对共同的标志和符号进行共享,发挥了培育和群族认同的性能。对于古条歌应注意几点:第一,每一首的歌词都相对固定,禁止随意改变,歌词主要描述了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主要民族人物与故事传说,比如《古今对唱》便唱全了民族的整体发展历史;第二,通过答问对唱的方法实行比赛,不管哪一方无法对上就认为是输,要想赢就需要认真记下整条古歌;第三,通常在婚宴、生日、婚娶上演唱,此时,放下其他事务,男女老幼彼此对歌,不仅达到娱乐的目标,还包含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民族故事。除了一些重要的节庆日之外,民众在平常生活中也通过随口答保存了他们的感受,比如《农事歌》描述了他们参加生产生活的各种习俗,也准确记录了劳作与节令知识。空闲时他们采取歌谣讲述一部分自己周围发生的新奇人事。

随口答,随即开口通过唱歌进行回答,随意编排歌词。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民随时采取唱歌的形式对观察与体会进行记录,传达对生活的感受,抒发自身情感。古条关键在于说古,随口答主要是论今,主要功能是组织人际交往,参加集体活动,交流经验。口风演唱的场所是歌坛赛歌,双方即兴编写歌词,彼此称赞、讽刺和逗趣,是民众非常喜爱的娱乐游戏。

(三)民歌调式

曲式结构密切联系唱词的结构。一句词和一个乐句彼此搭配,基于唱词结构分析,根据唱词的句数或字数进行划分,其中基本形式为三、四、五句腔。三句腔的乐段包括上下两个乐句和中间插入的短句;四句腔包括四个起承转合作用的乐句构成完整的乐段;五句腔是将短乐句插入四句腔。其它句腔都是凭借这三种句腔发展演变的。民歌有十分固定的曲调,歌词变化十分显著。随着时代的发展,歌词也加入了大量新的词语,若在21世纪我们始终唱这部分传统的歌词,明显与时代发展相悖。风格产生节奏的关键环节。节奏形成的变化与特点,对产生风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歌形成了独特的节奏,密切联系着歌词的句式结构。字句类型都是结合句子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节奏和旋律,比如三句时,一般始于强拍,一字一拍末字有所延伸;在相对较长的曲调中若出现连在一起的两个三字句,前两个字可以形成一拍,提高了唱速。比如四字句时,通常在歌中部产生四字句,其中只有三十一字腔中的一三句之前是连贯的四个字,其余都是根据两个乐段进行演唱;而七字句是最基本和普遍的样式。出现切分节奏和松紧比较。综合分析,民歌节拍和节奏十分规整,任何一种句式的样式都非常规范。

(四)衬词与衬句

在衬词与衬句应用时突出了地方特点,我国拥有不同的地方语风格,产生了不同特点。民歌也出现了很多衬词,一般都使用啰、呀、呵、嘛等,这部分衬词的意义缺少明确的解释,却高度体现出民歌的情感,表达了十分深刻的特点,不仅强调了民歌的氛围,还有效扩展了音乐。一些用于提顿垫字,可以清楚表达歌词,一些用于塑造人物,烘托氛围。

(五)演唱形式

演唱形式具体包括独唱、齐唱、对唱、合唱等。在演唱民歌时,一般采取同声二部男女对唱的形式。同声二重唱具体是指两人或多人开展集体形式的对唱,将各种内容成功引入对应的歌唱模式中欧,比如天气、景色和收割等内容,这样能够形成更为浑厚的演唱形式,更凸显了团结生活的合作精神,与人们精神生活需求高度相符。

三、保护和传承

(一)提高认识

要想提高认识,需要从文化对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性方面有效保护与传承民歌,政府应积极增加组织和引导力度,贯彻落实保护与传承工作。在傳承与保护民歌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了依饭文化节,虽然形成了浩大的声势,并且十分风光,但根据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标准进行评价,效果并不显著,无法达到招生引资的目标,反而浪费了政府资源。要想顺利进行传承与保护,除了本地的政府和群众,更加宽广的社会层面,都需要基于国家和民族高度关注开展这项工作。其中,政府的引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合理的组织引导,人们容易忘记传统文化。

(二)民歌传授

在学校应不断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一定程度增加传授民歌的课时。一部分地区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民歌,科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传统民族文化,比如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入课堂,学生利用民歌元素制作服饰图案。诚然,向课堂有效引入民歌,牵涉到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单位与学校,也牵涉到学生和家长,甚至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社会范围。将教师或传承者带入校园,安排学生演唱民歌时,注意不能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

四、结语

仫佬族民歌绝不像宋词元曲,曲调相对固定无法改变。民歌拥有不固定的句式与字数,可以适度延长词曲,在原来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改变。社会时代在进步发展,古老的东西都在逐步消失,这也是社会自然统一存在的规律。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虽然形成了传统时代,却对我们现今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意义。传统优秀的文化,需要不断传承与保护,应努力延续发展这部分优秀的文化知识,仫佬族民歌也是如此,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利用多样化的方法,才可以很好保护这部分优秀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樊祖荫.广西仫佬族民歌的风格特点[J].人民音乐,2015,(05):36-38.

[2]包玉堂.仫佬族民歌的格式和韵律[J].河池师专学报,2016,(12):44.

猜你喜欢
民歌传承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试论地方民歌演唱技巧的提高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蜗牛与黄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