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 妍
(抚顺市中医院内三科,辽宁 抚顺 113008)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全身关节的慢性的免疫性疾病,免疫复合物多沉积在关节的滑膜上,使患者的软骨、韧带等发生破坏,进而引起关节发生炎性渗出、增生及肉芽肿形成使关节发生病理性改变[1]。临床可见患者局部关节游走性的麻木、胀痛、活动不利,伴有不同程度的晨僵,疾病的发展具有进展缓慢,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据我国统计数字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0.4%,因起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致残率较高[2]。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有激素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但是西医治疗短期内可改善临床症状,但是长久的应用该类药物会有诸多不良反应,使得临床应用受限。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医学针对痹症有着千年的治疗经验[3],我科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患者应用蠲痹煎联合西药治疗颇有效果,报道如下。
1.1 基线资料:纳入病例为在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内三病房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的病例共计60例,分组方法采取信封法分组,将纳入的所有病例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其中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9.7±6.8)岁,对照组共计病例数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60.1±5.9)岁,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仅参照:2001年国风湿病学院提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修订标准,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2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的抗风湿药物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属于寒湿闭阻证,证见:关节冷痛,重浊不适,关节畸形,晨僵,脉沉紧,舌质暗。
1.3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严重感染未得到控制的患者;③精神类疾病病史的患者;④不同意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⑤关节功能Ⅳ级的患者。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前后有效率、CRP、ESR情况。有效率参照美国风湿病学制定的ACR标准,其中结果ACR70为显效;在ACR20~ACR70为有效;未达到ACR20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内科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50 mg日2次口服。试验组口服蠲痹煎(桂枝15 g、麻黄8 g、川芎10 g、防风10 g、川乌10 g、雷公藤10 g、党参10 g、白术10 g)150 mL水煎日2次分服,用药14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1.6 统计学分析: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归纳,再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有效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及C反应蛋白情况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黄帝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中医痹症的发病奠定了基础。蠲痹煎中桂枝、麻黄通阳散寒,药理学研究显示具有止痛、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川芎补血活血药理学研究其提取物具有抗炎、止痛的功效。雷公藤除风湿、止痹痛,药理学研究显示:雷公藤甲素可通过调节机体CD+4/CD+8的平衡,纠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异常的免疫功能。防风祛风湿止痛。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脾气足则湿邪可袪。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药理学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可以降低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IL-1)的生物活性[4-5]。主要配合共奏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效。
表1 两组实验结果
表1 两组实验结果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 C-反应蛋白(g/L) 临床疗效 血沉(mm·h)治疗前 治疗后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35.5±2.31 7.12±1.26* 22 6 1 93.33* 65.1±20.1 17.5±10.5*对照组 36.1±2.12 24.23±2.19 14 8 5 73.33 64.9±19.3 29.4±11.5
本文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抚顺市内三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应用蠲痹煎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疾病的疗效,结果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蠲痹煎治疗可有效缓解关节痛、肿胀等症状,临床疗效优异,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