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氨磺必利治疗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9-03-22 07:51王龙书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期
关键词:氨磺利培精神病

王龙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当前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在日常生活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1]。现代研究表明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社会、生物等多种因素作用而致的疾病,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2]。利培酮为其常见的治疗药物,生物利用度高,在体内分布很迅速,但是长期使用的效果还不明确。氨磺必利又名阿米舒必利,其能选择性阻断多巴胺D2/D3受体有关,且对组胺H、胆碱能、D1、D4、5-HT受体等无亲和力[3]。有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可解除突触前抑制作用,进而使得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含量增加,从而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4],但是在本地区的应用还不多见。本文具体探讨了氨磺必利治疗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患者158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9~60岁,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有初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符合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的诊断标准;首发病例。排除标准:自身免疫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患者;自杀倾向明显或出现严重的冲动行为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物质依赖或滥用者。疾病档案不完全或无固定监护人患者。其中男100例,女5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为(54.87±8.45)岁,病程最短5年,最长16年,平均病程为(10.63±4.27)年;婚姻状况:未婚28例,已婚13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对比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88,10 mg/7片),每日10 mg,每日1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口服利培酮片(规格:1毫克/片,西安杨森药业有限公司)治疗,维持剂量3~6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口服氨磺必利片(规格:200毫克/片,山东齐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固定剂量200 mg/d。两组都治疗观察8周。

1.3 观察指标:①抑郁评分:在治疗前后采用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量表具有很高的信效度,分为0~40分评分,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②两组在治疗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4个维度与74个项目,采用1~5级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③安全性指标: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以率(%)、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为卡方分析、t检验等,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抑郁评分对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安全性指标对比: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6.9%,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不良反应都轻微,对症处理后好转。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P观察组 100 33.23±4.29 12.34±2.55 <0.05对照组 58 33.10±3.87 24.25±3.33 <0.05 P >0.05 <0.05

2.2 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对比: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与总GQOLI-74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n)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 总分观察组 100 65.26±8.30 67.97±8.45 64.38±8.09 35.96±4.62 234.47±22.83对照组 58 56.92±8.14 57.12±8.23 56.39±8.11 31.74±5.21 201.48±19.96 P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指标对比(n)

3 讨 论

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精神病,可造成严重的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主要是社会、家庭、环境、遗传、自身神经生化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5]。

既往使用利培酮是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很难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6]。特别是在服用利培酮的同时又服用了具有P2D6抑制作用的药物,可能导致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出现比较多的不良反应[7]。氨磺必利的口服吸收作用良好,而且不产生其他活性代谢产物,可使得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含量增加,导致多巴胺受体结合位点下降,改善阴性症状。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的应激事件、自杀行为、自责自罪等方面比非精神病性抑郁的发病率高,预后比较差,也可能与其病情较严重有关。氨磺必利对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确切疗效,特别是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8]。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与总GQOLI-74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6.9%,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不良反应都轻微,对症处理后好转。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治疗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能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氨磺利培精神病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浓度参考范围和警戒值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氨磺必利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