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中的应用分析

2019-03-22 07:52顾文旦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康复训练护理人员

顾文旦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患者在发病后还会出现下腰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本次对60例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中的影响效果,将结果进行总结,并作如下汇报。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检查指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例数为30例,对照组,例数为3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为(52.7±5.7)岁,病程3~17个月,平均病程(8.7±1.1)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为(52.7±53.4)岁,病程4~17个月,平均病程(9.4±1.3)个月。所有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均签署许可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主要步骤如下:一是在术后的3 d内,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做早期额被动训练,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另外,护理人员要让家属积极的配合康复训练,要帮助患者进行抬腿训练,并使患者的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之后,护理人员要将患者腿抬到50°左右,保持时间达15 s[2]。此外,对于在术后的疼痛感有所缓解的患者,要将抬腿的幅度和次数适当的增加。二是在术后的第4~14 d,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的内容,但要康复训练的内容一定要以提高患者腰背部柔韧性为主[3]。指导患者做一些贴墙运动,使患者的头部、臀部、足部和肩部都要紧靠墙壁,1 d两组,一组3次,1次时间为5 min。三是在患者术后第15~28 d,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者进行下床运动,可以根据的情况适当的增加一写些腰背部肌肉训练的强度,也可以结合腰背肌五点式进行训练[4]。让患者呈仰卧位,上肢屈肘、屈髋以及屈膝,对双足、双周和枕骨采取支撑的训练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患者的腰背部举高进行训练,1天3次,1次停留的时间要达到30 s。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JOA评分的情况,通过采用JOA下腰痛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的腰痛功能进行评定。患者的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下腰痛功能越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检查指标的情况,其中包括:残留腰痛、残留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的情况,其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过护理之后,患者在术后4周运动功能没有受到限制,而且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过护理之后,患者运动功能基本恢复,可以从事比较轻的日常活动和工作,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患者运动功能没有恢复,不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得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示,并用卡方加以检验;实验样本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JOA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评分为(29.01±5.1),对照组患者术后评分为(24.9±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检查指标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检查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残留腰痛、残留腿痛发生率,以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病,而且非常容易反复发作。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就是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进行有效的摘除,并将相应的椎板进行切除,同时还要对瘢痕组织和纤维化进行全面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局部硬膜囊压迫的程度,改善患者活动受限的症状,但是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尤为关键的[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经过研究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完善,并对患者做好了充足的护理准备,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术后病情的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提高患者护理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降低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该护理模式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与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康复训练护理人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