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整合的教学设计

2019-03-23 06:13黄军辉
中学生物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胰液激素调节

黄军辉

1 设计思想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感觉认知、加工形成、联系整合、巩固运用几个步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正是基于此,引导学生在不同阶段采取更好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处以激素调节为例,提供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的整合方案(图1),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生命观念。在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2 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理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理解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通过讨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理解反馈调节的原理,理解激素调节对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意义

通过初步探究动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设计,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教学过程

3.1 感觉认知——新课的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糖尿病和甲亢都是人类常见的疾病,这两种疾病分别有哪些症状?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糖尿病通常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含量升高,超过肾糖阈,会出现尿糖现象。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细胞代谢加快,从而出现呼吸和心跳加快、身体消瘦等症状。

学生交流讨论,各学习小组在班级上发言。

设计意图:这两种疾病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在初中已经学过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学生通过对两种疾病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两种疾病都是由于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3.2 加工形成——新课讲授

3.2.1 促胰液素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科学态度的角度分析,沃泰默与斯他林对促胰液素的研究有什么不同?并要求学生完善表1中促胰液素的相关知识。

教师展示学生填写的答案:内分泌细胞为小肠黏膜,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作用对象为胰腺。从而引出激素调节的定义、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相应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分析、寻找出促胰液素的相关知识点。学生总结得出:沃泰默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的实验现象,但因为没有科学的思维、没有正确的逻辑推理,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归纳出促胰液素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更易区分促胰液素的内分泌细胞和作用对象之间的不同。学生通过对比沃泰默与斯他林的对比,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

3.2.2 糖平衡的调节

教师提出问题: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 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是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知识,并结合教材,完成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较(表2)。

教师展示学生填写的答案:胰岛素的内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作用对象是全身所有细胞。胰高血糖素的内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作用对象主要是肝细胞。

教师准备“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所需的材料,每组包括:14张“糖卡”,2张“胰岛素”卡,2张“胰高血糖素”卡,1张“饭后”卡,l张“运动时”卡。并参与到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中,师生共同完成模型建构。

学生:讨论、发言,总结出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教师参与学生学习小组的活动,引导学生模拟运动时和饭后血糖调节的机制和流程,并构建出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图2)。

设计意图:与生活相联系是血糖调节教学的基本思路。“饭后”和“运动”是两种典型情境,学生通过分析这两种状态,可归纳总结出血糖的来源与去向。接着,教师引出相关的激素种类和作用,引导学生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和原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模型建构与联系生活实际,是血糖调节教学的核心。

3.2.3 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教师讲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提出问题:为什么说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与胰岛素的反馈调节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分级调节的含义,即下丘脑必需通过垂体才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而不能直接控制甲状腺,因此为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在激素调节中普遍存在,作用原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性:胰岛素只能反馈调节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而甲状腺激素可以同时抑制垂体和下丘脑两种内分泌腺的分泌。

设计意图: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是教学难点,学生采用思考、讨论、对比等多种学习方法,能明显地加深理解,提高效率。

3.2.4 激素调节的特点

教师展示“检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化验报告单”,引导学生总结出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通过对比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对象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的得出激素调节特点: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学生推理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血液检查化验单在稳态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也是需要学生解释的生活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3 联系整合——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人体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等知识,完成表3。

学生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出不同种类激素的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教材上各种激素的内容是分散描述的,需要学生归纳在一起,运用对比学习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4 巩固运用——实验探究

教师带领学生初步学习探究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并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操作提示:可以选择蝌蚪或鸡作为实验中的生物材料)。

学生分析思考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包括实验目的,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操作,观察指标等内容。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提供蝌蚪或鸡作为实验材料,学生在学校实验室操作实践。

设计意图:性激素可以促进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还能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性激素对动物的作用效果易于观察,该实验操作符合中学生的能力水平。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不仅会直接影响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落实,也会间接影响另外两个核心素养的达成。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4 教学反思

激素调节的内容量适合用2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学习促胰液素的发现、血糖平衡的调节及模型建构;第二课时学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人体主要激素的归纳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和实验探究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是本节内容的显著特点,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7.

猜你喜欢
胰液激素调节
采用磁共振2D-MRCP电影成像无创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胰液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中的应用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
汽油机质调节
单纯胰液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