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药在纺织品抗菌整理中的应用进展

2019-03-24 14:57刘航程于湖生
纺织报告 2019年3期
关键词:抗菌剂微胶囊纺丝

刘航程,于湖生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

在日常生活中,细菌总是伴随着人类,普通纺织品并没有抑菌和杀菌功能。由于纺织材料是具有多孔性和由高分子材料聚合而成的化学结构,所以,纺织品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1]。纺织品上的微生物不仅影响其性能,也会给人类带来不适感,还有可能危害健康。因此,纺织品的抗菌功能研究和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具有抗菌作用的植物中药

植物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由于来源广、价格低,深受市场喜爱。植物中药提取物低毒、无污染且具有优良的抗菌性和抗氧化性,在水果、蔬菜、肉制品、粮食作物等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临床研究表明,除传统的清热解毒类植物草药外,其他一些药比如止血活血、泻药以及补肾药等也有抗菌功能。常见的具有抗菌作用的植物中药有黄连、黄柏、黄芩、金银花、板蓝根及大青叶、连翘、鱼腥草等。

2 植物中药抗菌成分及机理

植物中药有效抗菌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分为4类:(1)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2)含氮含硫化合物 ,如生物碱、酰胺及蛋白质等;(3)芳香族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和酚类等;(4)脂肪类化合物,主要指脂肪酸和长链碳烷。[2]

植物中药抗菌机理主要包括:(1)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2)干扰病原菌的细胞组织,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及蛋白质合成;(3)扰乱病原菌的物质代谢并抑制其呼吸作用[3]。总之,利用植物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以有效阻断细菌代谢。

3 抗菌纺织品制造方法

常见的抗菌纺织品制造方法主要有原纤维法和后整理法。

3.1 原纤维法

原纤维法是在纺丝的过程中,将抗菌剂添加到聚合物中,经纺丝工艺制得抗菌纤维后,再进行抗菌纺织品织造。原纤维法主要采用的是共混纺丝法和复合纺丝法。采用该方法,难度大、加工成本高,对抗菌剂要求多,但制得的抗菌纺织品效果显著且持久。

3.2 后整理法

后整理法是在后整理过程中,采用抗菌剂对织物进行整理,从而赋予纺织品抗菌效能。此方法成熟简易,缺点是耐久性较差。常用的后整理法有表面涂层法、浸轧法、微胶囊法以及接枝法。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 国内研究现状

吴娇等用决明子和鱼腥草的提取物,通过微胶囊技术制备了决明子、鱼腥草微胶囊,并与含有苦木有效成分的黏胶纺丝液共混纺丝制得了抗菌防螨功能性纤维。测试结果表明,该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强的防螨效果。葛彦等以丁香、鱼腥草提取物为抗菌成分,壳聚糖为交联剂,制备天然抗菌袜。测试结果表明,与市售抗菌袜相比,该抗菌袜抑菌效果更加明显,具有更加广谱的抗真菌作用。此外,通过提取千里光抗菌整理液作为抗菌剂用于棉针织物的抗菌整理,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抗菌效果测试。结果表明,经整理后的棉针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显著。张慧春等将黄芩、五倍子、金银花、蒲公英4种提取物作为抗菌剂,用后整理的方法对纯棉漂白布进行抗菌整理。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织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均有抑制功能。刘莹等将蛇床子、仙茅、苦参和菟丝子等提取物水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与粘胶纺丝液共混制备了植物中药改性粘胶纤维。[4]该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9%、98.8%和89.0%。赵艳芹等选用LC提取物作为抗菌剂,HL提取物作为防霉剂,SD提取物作为植物功能因子,对棉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后的棉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防霉性能及耐水洗性能。

4.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日本、印度等国家在进行天然植物抗菌成分研究发面也取得不小的进展。国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天然植物抗菌剂:(1)罗汉柏油;(2)柏树萃取成分与植物萃取物;(3)芦荟、蕺菜、松树、甘草、艾蒿等[5]。日本用丝柏醇 、扁柏醇制成的微胶囊处理纯棉织物,这类纺织品有医疗过敏皮炎、抑制痒症的功能。日本高濑染工用艾蒿提取物制成微胶囊对棉织物或锦纶织物特殊涂层整理,使织物获得抗菌防臭功能。

5 结语

目前,国内外对于植物中药在抗菌纺织品整理上的应用较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发天然植物中药成为今后制备绿色纺织品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抗菌剂微胶囊纺丝
一种抗菌性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核-壳复合纳米纤维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抗菌剂不同毒性比混合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效应研究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静电纺丝制备PVA/PAA/GO三元复合纤维材料
静电纺丝素蛋白与无机物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数字直流调速器6RA70在纺丝牵伸系统中的应用
聚砜包覆双环戊二烯微胶囊的制备
一种用于橡胶材料自修复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