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湿论治脂肪肝

2019-03-25 09:10陈志强张如棉
福建中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运化肝气疏肝

蔡 虹 ,陈志强 ,张如棉

(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9;2.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6)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除病毒性肝炎之外的另一大肝脏疾病,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临床上常见头晕、胸胁胀痛、胸闷、倦怠、纳差、腹胀、便溏、苔腻脉弦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就高于25%,在全球中处于中上水平[2],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在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笔者从痰湿理论出发,重视调肝健脾,利湿化痰,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探病因,求病机,痰湿为最

脂肪肝属于中医的“肝癖”“胁痛”“肥气”等范畴[3]。中医学认为,引起该病病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如李东垣《脾胃论》曰:“油腻厚味,滋生痰涎”;或素体肥胖,或情志失调[3],或感受湿热疫毒,或久病体虚以及食积、气滞、疫气等,致肝失条达,气郁血瘀,木不疏土,脾失健运,精血不生,湿痰内生,土壅木郁,甚至肾失气化,浊邪不泄,使湿痰浊邪蓄积于肝,形成本病。《景岳全书·痰饮》云:“五脏之病,虽皆能生痰,然无不由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元阴元阳居于肾内,肝之藏疏,脾之运化,皆依赖于肾气之鼓动,肾为痰之根,脾为痰之源。若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及,则加重痰湿瘀滞。故本病病变部位虽在肝,但痰湿根源在脾肾,肝主疏泄对于痰湿的成因起关键作用,最后痰湿浊留滞于肝是形成脂肪肝的关键,痰、湿、瘀、浊、积等病理产物与疾病发展密切相关,证属本虚标实,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湿浊瘀为标[4-5]。

2 四诊合参,舌诊为首

四诊合参对于本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极为重要,但临床上诸多患者临床症状不显,且易出现相互矛盾的症状。笔者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提示,舌诊在指导本病辨证治疗尤为重要,对舌象的观察实为重中之重。若见舌红苔黄腻,口干口苦,大便黏滞不爽,属脾胃湿热,多因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感受湿热疫毒所致;若舌淡胖,边有齿痕多为脾虚;若舌淡胖,有腻苔者则为脾虚有湿,素体肥胖,脾虚痰湿内蕴者多见;肾阴亏虚之人常见舌红少苔或无苔或舌有细小裂纹,或舌苔花剥,此属肾阴亏涸不能涵养肝木,肝阴不足则升发异常,脾胃升降失调,而水谷精微之气不能正常输散,传化失常,湿浊内结,造成肝脏脂肪过多,不易输出而积聚。

3 治法重调肝健脾,利湿化痰

清·张志聪注《内经》云:“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说明膏脂来源于中焦脾胃,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平时由肝胆泌输精汁,净化脂浊。若脂浊浸淫弥漫,脾土被困,木郁土中,肝用被遏,胆失决断转输,少阳枢机不利,则脂浊净化无权,诸症丛生[6]。《医宗必读》云:“脾之虚弱,清者难升,浊着难降,滞中留膈,瘀而成痰”,《医宗必读·痰饮》曰:“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且张景岳有“调脾胃即所以安五脏”之说,故“治痰之本在于脾”;又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所以健脾之法需要贯穿全程。《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之”,叶天士曰:“补脾必以疏肝,疏肝即所以补脾也”。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及水谷精微的吸收传输,因此疏肝之法不可忽视。本病病位虽在肝脾肾,证属虚实夹杂,但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贯穿始终,故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调肝运脾,利湿化痰。畅调肝气,健运脾胃,则水谷精微运化正常,痰湿脂浊无以化生,气血充盛,滋养全身,从而达到消除内停痰湿脂浊、运化积聚过多之脂肪的目的。笔者临床上自拟抗脂合剂治之,多用茯苓、薏苡仁、芡实、淮山药、山楂、玫瑰花以奏健脾胃、理肝气、化湿浊之效;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失,同时选用陈皮、青皮、山楂、郁金行气化痰,更能助肝气之升发条达、脾胃气机之升降,恢复脾胃运化、散精的正常功能,消除内停的湿浊,以化积聚过多的脂肪。

4 辨证辨病相结合

单纯性脂肪肝,即肝脏中脂肪沉积过多,病理上以大泡性或大泡为主的脂肪变累及5%以上肝细胞为特点,可以伴有轻度非特异性炎症。此类患者多数素体脾气虚弱或过食肥甘,致脾运失健,湿热内生,痰湿脂浊聚于肝内,肝胆疏泄失常,气机阻滞,故治拟运脾保肝,化痰降浊。除养肝柔肝之滋水清肝饮外,可配玫瑰花、佛手、石斛、扁豆、鸡内金、山楂、枳实以理肝气、健脾胃、化湿浊、散结气、消食积,疏肝气之升发、条达,助脾气之升降出入。兼有肝胆结石、右胁不适时发,加金钱草、积雪草、郁金、延胡索以疏肝利胆;兼有心悸、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夜交藤、百合以养心安神;合并糖尿病,须积极控制血糖,适当锻炼,并可加用泽泻、山楂、灵芝、山药等以降脂降糖;肥胖明显者,可加用荷叶升发清阳,健脾化湿,加用决明子润肠通便,可有效阻止脂肪的吸收,达到较好的降脂、减肥效果。

脂肪性肝炎,通常合并肝脂肪变、气球样变和肝脏炎症,病理上以5%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合并小叶内炎症和肝细胞气球样变性为特点。此类患者重在理脾疏肝、清热化湿、解毒降浊,治疗上多选用柴胡、山楂、陈皮、郁金、泽泻、苍术等理脾降浊之品。如伴有转氨酶明显升高者,可加用具有保肝降酶作用的药物,如白毛藤、地耳草、白花蛇舌草、五味子等;如中焦湿浊不化、脘闷纳差者,可加藿香、佩兰、白豆蔻;肝胆湿热较甚者,加龙胆草、绵茵陈、焦栀子;胁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佛手。

肝炎后脂肪肝,此类患者常因肝功能异常、住院限制运动、饮食上补充过多营养及甜食,致体质量骤增而患脂肪肝。本病多属脾虚气弱,肝失疏泄,痰湿内生,治疗在健脾疏肝、化痰降浊为主基础上配合清热解毒降酶之品,常在生黄芪、党参、焦白术、郁金、陈皮、生山楂、丹参、柴胡基础上加葛根、黄芩清热解毒;如少气懒言、面色白、乏力明显者,可加重黄芪、党参用量;大便稀溏者加薏苡仁、山药、芡实;若病毒性肝炎所致脂肪肝,应积极抗病毒治疗,并可加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药以提高抗病毒疗效;若因药物损害引起脂肪肝,首先应停止使用该药物,加入金银花、栀子、连翘等药以清热解毒。

中医学认为,脂肪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转化而来。本病虽为痰湿浊留滞于肝,但以脾肾亏虚为本,病机主要为肝气不疏,脾肾亏虚,痰湿互结,虚实夹杂。但纵观脂肪肝病程,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脾失运化,痰浊内生贯穿其整个过程,治疗上应以健脾调肝,利湿化痰为主,此法则须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猜你喜欢
运化肝气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春季养肝食何“味”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