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微塑艺术的传承发展研究

2019-03-27 03:48王晓娜
关键词:石湾佛山陶瓷

王晓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石湾微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石湾陶艺绝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极大变化,微塑的传承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研究石湾微塑的创新发展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一、石湾微塑艺术的产生及发展

微塑微雕艺术是雕刻塑造微小精细形象的艺术形式,这个工艺形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微刻,其字“小者细如芝麻,或峻峭苍劲、或秀丽多姿”,这是最早关于微雕的记载。微塑不同于微雕,微雕是在已有的造型上雕制,而微塑重在塑造、塑形,要创造出一个新的形态,技艺难度更大。石湾微塑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又被称为“山公”,是石湾陶塑技艺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石湾微塑是为增加家居环境的生活趣味性而出现的,陶塑艺人们把随手捏制的小陶人、小楼阁放于自己庭院的假山之上,这成为最早石湾微塑“山公”的雏形。“山公”早期的作品造型大多比较简单,工艺上较为粗糙。随着发展,艺人们在技艺上加以改进,在塑造上注重细节刻画,题材也更加丰富。石湾“山公”慢慢发展,时至今日,“山公”也不再是建筑瓦脊和假山石的配角,现在主要以微缩盆景雕塑的形式出现,“山公”这个名称也逐渐被称为“微塑”,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而发展[1]。

二、石湾微塑的艺术特征

(一)艺术风格的写实与写意

石湾微塑艺术有着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上以写实为主,人物脸部和手足处通常不施釉,用泥巴的颜色和质地表现出人物的皮肤质感,衣纹纹理清晰,整体写实逼真,构图饱满,色彩明丽,栩栩如生,正因为其风格的写实性,石湾微塑艺术又被称为记录岭南民俗生活的活化石,可在盈寸中感受岭南文化气息[2];另外,在石湾微塑艺术的逼真写实中亦可感受到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微塑艺人们在创作表现中深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山水画讲求意境,通过水墨的虚实表现出远近,受其影响,微塑艺术则通过手工的精细与粗犷,釉彩的明暗虚实,运用绘画中的意笔手法,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强化表现,表现出虚实变化,石湾微塑可以把气势磅薄的山河、场景纳入片寸之间,与中国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在题材和构图上,艺人们也往往模仿古画,石湾前辈廖坚言:石湾陶塑风格不出《芥子园画谱》范围,尤以山公亭宇等类为然,大部分石湾陶艺作风,大都启示于中国传统古画。[3]陶塑艺术是之,石湾微塑艺术亦是如此,塑造上写实与写意结合,生动传神。

(二)技法表现的独特性

石湾微塑在工艺上采用“胎骨法”,即人物的面部、手足等不施釉,以陶泥胎骨自然表现出人物皮肤颜色,整体效果古朴生动;技法上,石湾微塑采用捏塑、贴塑、捺塑等手法,艺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内运用娴熟的工艺,表现出内容丰富的微塑作品;另外,石湾微塑艺术的典型特征就是“小”,作品的体积小,分量轻,大者不过盈寸之间,小的更如米粒大小,因作品的体量小,所用泥巴少,极易蒸发,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速塑,也因尺寸小,在创作中也较少修改,艺人们具备熟练的技艺,对创作对象的典型特征了然于心,快速塑造出创作对象的神情动态,创作过程一步到位、一气呵成[4]。

三、石湾微塑艺术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石湾微塑艺术的师承问题

在石湾微塑以工艺为主的技艺传承中,社会性的传承较少,多数以传统的拜师授徒和家族式传承为主,这两种传授方式虽然保存了微塑手工技艺的原汁原味,但都有一定的弊病,对石湾微塑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家族继承上,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一门手艺是一代代匠人们养家糊口的工具,匠人们会倾其所有把技艺传授于他们的后代,匠人们的子女们以继承父辈的传统工艺技法为首任,从小耳濡目染,形成思维定式,忽视了艺术作为情感载体而存在的本质——创新,这局限了石湾微塑艺术的创新和再创作;在拜师授徒上,学徒跟随师傅进入行业内学艺,首先要经过三到十年不等的基础学习阶段,才可正式拜师学艺,这种传承模式师傅需要对学徒进行一定时间的考察和人品道德的评估,确认师徒关系后才可进入比较稳定的学习时间,师傅教徒弟这种传承方式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5]。这两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对于石湾微塑传统文化与工艺的继承和保护是有利的,但却不同程度阻碍了石湾微塑的发展创新。

(二)微塑行业吸引力不强,从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石湾陶塑行业“老龄化”现象严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其他行业要低,微塑更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微塑艺术的工艺手法较为精细,作品较小,从业人员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和较长时间的实践操作才能出成果,学习周期较长,收益较慢;另一方面,石湾微塑行业的人均收入较低,石湾陶塑艺术根植于佛山,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东接广州,南临中山,是“粤港澳大港区”“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陶瓷行业一直是佛山重要的经济支柱,建筑卫生陶瓷的年生产能力占全国总量的80%,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陶瓷行业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建陶企业,这些企业相对于石湾传统的陶塑艺术行业,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高福利、高收入的就业岗位,就业环境也更为舒适,这无疑对石湾手工陶塑行业的人才传承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石湾微塑艺术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多为作坊式,产量少,规模小,生产效益低,从业人员的收入较低,微塑艺术的行业竞争力较弱。这些原因造成石湾微塑艺术行业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三)在微塑创作中对传统创作观念的固守,创新少,市场小

笔者走访了石湾整个陶瓷产区,发现石湾微塑的产品类型较为局限,主要为“渔樵耕读”“飞鸟走兽”等传统类型;在技法上,从业者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很多作品仍然采用模具印制法,千篇一律,创新少,产品缺乏灵性,消费者对这类微塑艺术作品的欣赏欲较低,购买者较少。

石湾微塑艺术对传统创作观念固守,创新少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石湾微塑艺术中从业人员的学历较低,没有经过科班的美术学习,如上文所讲,石湾微塑艺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族继承和师徒的师承关系,创作者缺乏艺术创作思维,在作品中一直沿用父辈和师傅的创作方法,并一直做几十年来雷同的产品,缺乏创新;另一方面,艺人们在创作中没有跟市场结合起来,现在充斥市场的微塑作品仍然是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东西,显得无趣,现代人追求个性,创作者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微塑作品。

四、当代石湾微塑艺术的传承实践与发展

(一)石湾微塑艺术传承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

人才是文化传承的基础,石湾微塑艺术需要代代相承,除了传统的传承方式外,需要建立符合地方的传承人才培养模式。佛山高校为能够紧密与陶瓷产业发展对接,传承佛山陶瓷技艺,积极在大中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经过系统的艺术理论和雕塑、陶瓷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培养其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敏锐的审美潮流意识,使学生成为石湾陶塑、微塑艺术创作者中具有创新性的传承人。

为推动石湾陶瓷艺术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开设有相应的陶瓷课程,佛山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内设有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传统石湾陶塑技法的相关课程,学院与石湾陶塑行业密切合作,形成“教师+大师”的人才培养特色模式,聘请佛山石湾15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为荣誉教授或兼职教授,传承人走入高校,在双向的培养下,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和现代审美意识的基础上,掌握了石湾微塑中“胎骨法”、捏塑、贴塑、捺塑等主要工艺与技法,这些接受现代文化熏陶的年轻人成为石湾微塑文化创新发展的后继力量,是未来石湾微塑艺术继承与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

(二)加大政府宣传力度和支持力度

近年来,佛山政府大力扶持陶瓷文化产业,对陶瓷片区进行特色改造,每年举办国际陶艺大赛等活动,为陶瓷文化的发展弘扬搭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佛山陶瓷的发展。作为石湾陶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大力支持石湾微塑艺术的发展,举办了很多艺术交流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微塑艺术。2015年,政府联合陶塑协会举办了“精巧绝伦,巧夺天工”石湾陶艺微塑作品展,题材涉及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较全面反映了当代石湾微塑的发展水平。2016年,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举办了四十年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微塑展,除展览外,专家针对石湾微塑艺术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石湾微塑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政府的支持下,石湾微塑艺术走进大众视野,相关的石湾微塑技艺传承、“山公”的生存文化研究和保护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6]。政府的好政策也吸引了石湾地区新一代的青年陶艺家向石湾微塑艺术发展,同时有一批来自全国艺术高校的年轻人聚集到石湾,成立个人工作室,他们利用当地传统的文化和制陶资源创作陶塑和微塑作品,给传统的艺术注入活力。

(三)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转型,使作品能够适应市场

石湾微塑艺术作为原创性传统文化艺术,需要在继承传统石湾微塑技艺及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对原创微塑艺术的理念和艺术形式的创新,结合多元的艺术形式寻求创新发展,并且在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及审美趣味,体会现代社会环境中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使作品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

石湾微塑传承人致力于保护和发展微塑艺术,在题材、材料、创作手法等各方面都体现出很强的创新性。在题材上,深度挖掘丰富的创作素材,吸收古代传统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精华并加以糅合,题材内容不局限于渔樵耕读等传统题材,拓宽题材范围,从形式到内容,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在材料上,进行大胆创新,继承传统陶土的古朴特色,运用建筑陶瓷的化妆颜料进行装饰,使微塑作品体现出独特的色彩语言,创作出具有丰富艺术特色的微塑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突破传统创作模式的束缚,创作出不同的样式,技法也不断创新,除了继承微塑传统工艺技法外,加入现代艺术设计的手法,比如利用陶土材料的肌理感体现作品的特点,使创作形式更为多样化。

近年来石湾微塑传承人不断探索,个人微塑艺术创作不断推陈出新,石湾微塑传承人冼艳芬的微塑作品题材新颖,手法娴熟,她所创作的微塑作品《千手观音》集1080只不同形态的手于一身,在创作中除了运用微塑的传统技艺之外,还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手法,把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结合起来,使传统题材表现出现代性,在使用方式上这个作品可以作为壁挂艺术挂在墙上,打破了微塑艺术只是作为案头摆设的展出方式,使作品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之中。

五、结语

石湾微塑艺术是世代相承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湾微塑艺术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多元与开放的心态,依托佛山经济发达、交流便利的优势,在继承传统石湾微塑技艺与文化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多元的艺术形式寻求创新发展之路,并建立传承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使石湾微塑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石湾佛山陶瓷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宁夏青龙山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石湾的遗产资源与特色小镇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