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资助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思路探究

2019-03-30 11:01王均涛徐长亮付璇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工作思路资助育人

王均涛 徐长亮 付璇

【摘 要】 高校资助工作以“奖、助、贷、勤、减”五种精准资助方式基本覆盖贫困大学生,因病致贫、因债致贫、因缺致贫、单亲致困等各类贫困生在资助体系中已得到不同程度资助。在精准资助背景下,应建立资助育人科学工作机制,完善资助育人有效环境体系,加强扶智与扶志育人方法探究,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

【关键词】 高校;精准资助;资助育人;工作思路;扶智扶志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工作。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指出,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这一指导思想阐明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重点,对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

提升精准资助后续育人工作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真正把解决实际问题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通过“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但是,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还普遍存在育人环节不到位、成效反馈不明显等情况,切实加强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成为摆在精准资助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随机对工科类院校共351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农村户口同学占比为57.26%,城镇户口同学占比为42.74%;获得了助学金同学占比为42.74%,未获得助学金同学占比为57.26%,基本保证数据可代表性。统计结果显示,有65.24%的同学认为获得助学金不会对其职业规划造成影响;有53.56%的同学认为助学金的设立对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有很小影响或者没有影响;有41.03%的同学认为获得助学金不会激发其学习热情或效果不明显;有38.46%的同学认为获得助学金对其志向帮助不大。

育人环节不到位、成效反馈不明显将直接影响资助育人效果,导致不能形成发展型资助育人长效机制。要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需继续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处理好精准资助各个环节工作。

二、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

1、资助育人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资助采取成立专业班级认定小组、宣传认定办法、学生本人申请、专业班级评定小组评议、认定结果学院审批公示、上报学校资助相关部门方式评定助学金并按照评定结果给与经济资助,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也有效补充了贫困生资助。但从整体看,高校资助依然较多停留无偿资助,缺少有偿性资助。有偿性资助意味着需要减少赠与性资助,加大资助体系中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比例,增加义工劳动、志愿服务等环节,不断提高贫困生付出才能回报意识,应努力避免学生资助出现“等、靠、要、争、抢”心态,从而也减少部分“虚假贫困”现象,提高精准资助水平。

2、资助育人工作缺乏创造性

资助之后的育人过程工作缺乏创造性,资助工作停留在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常规工作内容,后续育人過程没有及时跟进,资助育人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育人环节没有很好适应资助育人工作要求。

3、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缺失

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主的高校资助队伍,在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过程中要着重加强资助育人环节内容设计,职业化、专业性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无疑是保证相关工作更好开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师资力量,这对提高资助育人体系、完善资助育人工作、发挥资助育人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石作用。

4、资助育人功能不突出

育人环节不到位,重资助轻育人让部分贫困生依赖于学校无偿资助,在没有完善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情况下,很容易滋生好逸恶劳情绪,认为获得是应该,付出是为难。而大多数贫困生家庭所在地区普遍存在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等情况,必须加强从物质资助到精神资助,打破精神枷锁,加强扶智与扶志教育,培育贫困学生成长成才,切实发挥资助育人实效。

5、资助育人成效反馈不明显

目前高校资助育人普遍存在成效反馈不明显问题,受资助学生条件是否真正得到改善,心理适应是否真正得到成长,能力塑造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回馈社会是否真正做到实处都是资助育人需反馈的问题。加强资助育人各个环节的反馈机制,抓住受资助学生从条件改善到心理成长和个人发展,从综合素质提高到反馈母校和回馈社会的各个阶段状态,以更好改善资助育人不足之处。

三、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及对策探究

1、完善资助育人体系

高校资助育人要不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资助政策,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丰富资助形式,加强有偿性资助建设,不断提高受资助学生付出意识,努力完成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帮扶的重点过度。培育新型资助师资力量,创新育人模式,搭建发展性资助平台,以一个连贯性动作完成资助育人全过程。加强伙伴制资助育人模式建设,促进受资助学生互相联系帮扶,以优带差,以差促优,打造共同成长资助育人环境。

2、建立有效反馈机制

加强精准资助过程监督与举报工作,杜绝“虚假贫困”现象,建成“一个都不能多,一个都不能少”资助体系,从根源上去除资助育人过程中的不良风气。完善育人反馈机制,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资助育人新模式,建立贫困学生动态数据,追踪受资助学生受益和成长过程,将动态资助作为监督检验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方式。

3、培养感恩诚信意识

在奖助学金评定与发放过程中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养,加大国家政策宣讲,增加受资助学生获得感,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加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金融常识和法律意识培养,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诚信意识。

4、加强励志疏导教育

以高标准严要求引导奖助学金评定规范,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鼓励用知识改变命运,加大扶志育人力度,树立先进模范资助典型,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让好学生、好故事、好成长走进贫困学生心灵,成为激励贫困生努力奋斗的楷模。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少贫困生精神压力,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提升贫困生成长自信心。

5、促进综合素质提升

搭建新型资助育人平台,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基础,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内容,激发个人情感,提高个人技能,提升综合能力,从而完善“济困-扶志-强能”过程育人。

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紧紧围绕十九大“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的总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理想信念铸魂关键,全力做好资助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海英,邱伟青,张智,谭敬康.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9(08)182-183.

[2] 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2017-12-04.

[3] 宗妍.高校贫困生“有偿资助”模式探讨[J].科技视界,2014(03)151.

[4][9] 袁千懿.輔导员视角下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58-59.

[5] 李婧璇,陶功胜,朱强等.多方评价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探究[J].考试周刊,2017(27)16-17.

[6] 张婷.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69)159-160.

[7] 张楠.“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J].科技视界,2016(20)142.

[8] 申彦.“精准资助”视角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4)161-162.

[10] 戴勇.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6)20-22.

[11] 邹其君.基于精准资助视角的“济困—扶志—强能”三位一体高职院校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2).

【作者简介】

王均涛(1990—)男,汉族,新疆克拉玛依人,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工作思路资助育人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高校党支部关于“两学一做”的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加强交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