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乐课”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2019-04-04 01:06濮焜铭沈海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

濮焜铭 沈海燕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全面变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信息化社会呼吁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课堂教学,通过激发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式,完善学习评估,拓展课堂空间,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乐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2、03-097-04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和大数据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破解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等难题。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乐课”课堂教学实践,以信息技术、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为支撑,以学习动力、学习方式、学习评估、课堂践行为抓手,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改进学生学习状态。主要教学策略内容如图1所示。

具身全息,学习动机的“乐感”

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信息技术建构了全息开放的新课堂,创设多维度、立体感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心理体验和认知驱动,提高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

1.“情境型”浸入激情

全息技术的环境具有全面感知的功能,可以将学习“抛锚”于具体情境中。移动学习平台在课前为学生提供阅读文本、图片、影像等学习资源,学生借助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拍照、录音等方式向老师提出疑问。教师通过学生的提问预知学情,促进教学决策科学化。通过沉浸式学习情境唤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让学习不再限于零起点,而是带着“一知半解”的求知欲进入课堂学习,让学习更有激情。

2.“游戏化”方式激趣

教师将游戏元素引入学习环节,借助信息化技术使信息传递更加生动,实现“玩中学”。根据学习内容、游戏软件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推送适当的游戏学习软件用于学生学习,如各种移动应用程序(APP)、学习软件(比如盒子鱼等),让学习者以互动、游戏的方式学习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3.“任务式”驱动激活

学习者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一个个“任务”来驱动学习者对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建构,做中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氛围。移动学习平台提供不同时间节点的学习任务。课前提供预习导学单,课中启用探究任务单、当堂检测,课后利用“作业系统”进行网上作业,作业答疑,自我测验,阶段性巩固练习等,学生完成隐含于任务中的知识学习。

真实交互,学习方式的“乐习”

“乐课”借助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丰富的信息表征形式,人与技术制品之间的交互活动,真实改变学习者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及其学习行为,实现师生和生生在虚拟平台的交流与互动,碰撞更多的创意、思维和智慧。

1.自主适应乐求知

适应性学习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但它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学习,是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学习内容与个别特征的相适应。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源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学习背景开始独立学习和研讨,完成自主学习记录表,发现学习的疑惑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借助学习平台的推送的诊断评估报告发现自己的薄弱点与偏好,帮助学生做出自主决策。

2.互助平台乐学习

“乐课”教学借助移动学习终端的同步、异步通信技术开展互助学习,有利于师生、生生交流,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形成同伴互助,朋辈互赏的学习品质。教师开设班级论坛、讨论区、虚拟社区等平台并发起实时讨论,讓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启动同质或异质学习小组,并借助移动终端分享成果。学习小组在互动平台在线展示成果,分享学习感受,达到共享共学的目的。

3.在线互动乐探究

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课堂探究学习之中,可以改变传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一互动关系,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与交流,教与学同时进行,教师设置探究任务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学习资源和信息,达到人机互动。并利用信息化平台记录探究成果,交流探究心得,拓展探究途径,达到乐于、勤于探究的效果。

精准反馈,学习的评估“乐享”

信息化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反馈更加及时、便捷,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大范围数据进行分析,作为评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凭据,从而使评价更为客观、全面和精准,促进学生分享学习智慧、学习成果。

1.即时评价享智慧

移动学习平台弥补传统评价滞后的缺陷,通过同步展示完成即时评价。学生在学习平台的任务完成提交后,学习平台系统自动生成答题情况的数据、图片等,即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优秀成果同步展示分享,在分享中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教师或者学生的点评,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效果。

2.激励评价享成果

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学评价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热情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借鉴他人学习成果,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移动学习终端设置“乐豆等级”评价体系记录学习全过程。“乐课”教学中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比如课堂练习、发言、完成作业、订正作业、完成课外练习、向老师提问等都由系统自动记录并以发放或者扣除“乐豆”的方式进行奖励或惩罚。移动学习平台的“虚拟商城”交易平台上用“乐豆”兑换相应的实物和其他奖励措施,激励学生珍惜学习成果,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3.精准评价享生成

传统课堂评价方式主观性比较强,受益面不均衡,特别容易忽略被“遗忘”的心理内向学生。移动学习平台通过智能分析,记录学习过程,便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达到客观、全面和精准。移动学习终端会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出具学生诊断报告,学生可根据诊断报告,明确自己的学习强势和不足。学习平台在题库中选择生成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进行强化训练。

定制服务,课堂拓展的“乐行”

教育信息化可以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私人定制服务,提供多种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随时、随地、按需获取学习的机会;基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1.学习成果系统化

借助移动学习终端,在课堂结束之后,能够调出词典、图形库、生词本、错题本等辅助学习工具,以清晰的表格、图形或者框架等多种形式归纳整理知识,并根据学习平台中储存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免去了学生们原有的那种抄抄写写,跳出了“低水平勤奋陷阱”。

2.学习拓展无界化

移动学习平台的移动、泛在、无缝接入等技术拓宽传统课堂的空间,构建“空中课堂”。学生通过移动平台的原笔迹手写、一键拍照、一键截图等工具将课堂学习内容记录在云笔记本中,可轻松复制教师上课的内容,突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使学习在课堂之余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可以开展的自觉化行为。在家中学习,家长可以成为学生的“共同学习者”“共同成长者”,通过学习平台一起参与学习。

3.学习服务个性化

移动学习终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分析得到的差异性数据,智能推送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学有所长。移动学习终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找出学生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点,并相应的生成有针对性的拓展、巩固、达标训练,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并采取补救策略,教师主动开展补偿性教学,包括錄制一些知识点或者题目的讲解微视频,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进行答疑。

数字技术“像空气一样”浸润在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互动、探究的智慧学习。基于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乐课”教学实践符合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促进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改变课堂教与学的状态,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雷万军.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田文洪,赵勇.云计算资源调度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刘邦奇.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3).

陆凯莉,沈书生.指向“学习结构”的智慧学习及其应用[J].课程与教学,2017.(15).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