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与探究

2019-04-07 17:10张丽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化学素养探究

张丽丽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经济实力迅猛发展,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竞争无处不在,要提高个体的竞争实力,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五个方面涵盖了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立足点。

一、加强实验教学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化学实验的辅助,教师应该有意识的通过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大胆的改进与创新,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例如,进行双液原电池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单液铜锌原电池的不足之处,实验现象有干扰,锌片和铜片都出现了气泡,由这个问题的出现,促使学生想办法改进实验,必须将锌片与稀硫酸分开,老师提供几样材料让学生选择,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之后自己设计出了双液原电池,并对原理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化学素养。

二、科学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科学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化学教学向着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转变。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紧扣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体现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具有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从多方面去挖掘情景素材,例如创设实物模型情境,引入化学史实,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宣传科研发展成果,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通过这些方式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三、强化概念教学

化学学科有着学科独有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反应规律,化学用语等等,概念教学是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强化概念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物质及变化规律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他们更深刻更完整的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概念教学,通过强化化学概念和原理来渗透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进行物质的分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分类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那些静态的、抽象的或微观的知识。例如在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就要大量的应用多媒体制作三维动画。尤其在讲述金属原子的四种堆积方式中,学生很难从课本的晶胞图中看出这些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层与层之间是怎样进行紧密堆积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可以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便于知识内化。

五、加强实践应用

化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课外拓展与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式的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拓展化学课堂的教学空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教师必须重新建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教学模式,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以便采取更合适学生身心需要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接受教育后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化学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