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中知严谨 探究中学创新

2019-04-07 17:10包敏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天竺葵小白菜小鱼

包敏英

一、举步维艰的初中生物实验

笔者身处一线教学,深知初中生物实验的开展举步维艰。抛开学校条件不足的原因,生物实验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人教版实验实验课设置不合理,实验内容过多,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在一节课之内完成实验内容。导致探究性实验走过场,变成"语言实验"。

其二,学生基础很差,不能完成从问题的提出、假设的设置、实验内容和步骤的制定,更谈不到试验中对实验注意事项的反思,更难有创新思想。

其三,即使教师真能给学生实验机会,但因为教师忧心学生在"做不完的"操作中"浪费时间而无效果",所以实际教学中,学生照着学案的步骤进行,导致实验走向"模仿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消失,科学的严谨性只能"纸上谈兵"。

二、困境犹在,艰难突破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多年来一直不能在我校所有班级开展。

原因有以下几点:(1)因为天竺葵为绿色植物,与碘液的紫色以及变色的棕色颜色上不好区分。(2)天竺葵受季节影响大,只能在春夏寻找材料。(3)天竺葵需要市场购买,增加实验成本。(4)酒精脱色处理不好把握,碘蒸气处理操作复杂。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群策群力,从寻找材料入手,开始实验探究。

1.材料选择的创新 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上尝试探究和创新。

"我们要准备一些什么材料呢?这些材料都需要从生活中去寻找。"学生开始兴奋。"找富含叶绿素的植物组织。"于是教师出示实物天竺葵,小白菜等实验材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发。请同学们对照视频和教材对天竺葵遮光与曝光处理。

学生实验师笨拙的。但老师坚定地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宁愿舍弃下一个实验不做,也务必在做好这一个实验,并在这个实验中引导孩子创新。

实验结果当然会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找什么样的植物组织好呢?学生在沉默之后悄声回答:"确定绿色植物,必须有叶绿素才行。""可是天竺葵实验中的颜色处理并不理想。""请告诉老师,你需要什么样的操作方式?""最好是颜色可以鲜明对比的,小白菜的实验结果很明显。"实验的结果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对比多组实验,小白菜的选用的确比天竺葵要效果好得多,因为小白菜是白色的。

"碘液遇淀粉变蓝,先合成淀粉。但是有的小组做出来的结果是所有的小白菜叶都变蓝色了,而且能看到很明显的紫色随着茎在延伸。"孩子们的研究和实验中的思考让这个材料的选择很成功。"为什么没有得出——光下合成淀粉的结论?""一开始小白菜里就有淀粉。""如何将已经存在的淀粉除掉?""饥饿处理。""那我们放在暗处二十四小时吧!""我们把它包上黑色塑料袋更能保证其不受光。""好主意!"小白菜在此时又体现出优秀实验材料的特点。二十四小时,甚至四十八小时,小白菜都不会萎蔫。卷心菜最外面的叶片的保护作用让小白菜承受饥饿的时间比别的作物更长。"将小白菜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如何处理?""其实很简单,仍然让一半在厚实的黑色塑料袋的包覆之下,一半掀起来见光。""好。"

实验材料的选择,从小白菜,到黑色塑料袋;试验方法的改进,从遮光处理到曝光方法,通过实践,才能实现最简洁,最有效.实验完全可以省去酒精脱色处理,还可以让结果更明显。当然接下来便是孩子们被肯定的自信及满足。

师:给予肯定。

2.操作中的探究与创新 《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教师仍然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来组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精神。

实验过程中的小鱼活蹦乱跳,根本不可能听话的安安静静待在操作台上。实验中,有的学生建议将小鱼杀死。但是大多数同学坚决反对。孩子们的同情心在这里充分展现出孩子的善良。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和想办法让小鱼安静下来。实验室里是繁忙而有序的。不再是手忙脚乱地按和压。有的建议喂小鱼吃安眠药。但是孩子们最终还是没办法喂进去。最终的措施是将小鱼,预先在5%的酒精溶液中轻度麻醉2分钟,降低其活泼性。这是在实验过程中的孩子们在探究中得出的创新。而设置泥鳅进行二次试验是本节课的一个创新点。实验中教师有意识的给出金鱼和泥鳅,给孩子们多项材料选择。科学探究应尊重孩子的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对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试验完成后,教师设问:泥鳅尾鳍的血管观察效果怎么样?学生以亲身体验回答泥鳅的尾鳍观察该实验更为清晰高效。

三、操作路上持之以恒,探究中坚定创新理念

只有操作,才可以发现问题。只有探究,才可以将疑问变为思考,将猜想进行实证。而操作中的探究,是创新的温床,是创新的基本来源。虽然目前条件依然不是很好,但是笔者仍会将疑问作为引发的思考的原点,用动手操作来指引孩子进行科学实验。

猜你喜欢
天竺葵小白菜小鱼
小白菜
天竺葵
天竺葵复兴
【小白菜】
一诺千金
小鱼
小鱼
茉莉和天竺葵
小白菜
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