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在课堂实践中探究

2019-04-08 09:07孙潇文
关键词:音乐游戏创造性

孙潇文

【摘 要】奥尔夫教学法是以音乐和动作、舞蹈为对象的教学法。它具有前瞻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它把动作、语言、舞蹈三者完美融合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原本性,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现。探讨怎样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终进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特点;音乐游戏;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79-01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单一,缺乏主动性。教师以传授方式为主,通过反复的练习唱歌来传授知识。离开了教师教,学生不会主动学习,也不知道该怎样学,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是满堂的灌输。传统的教学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失去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更不能进行即兴性的表演,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和展现。奥尔夫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的平台,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在“玩”中感受音乐的真谛,增强创造性意识,形成音乐能力技能。

一、协调合作,提升创造力

准备教具:桌上摆放沙包,奥尔夫乐器。

音乐材料:《编花篮》,如图3-1-1音乐作品《编花篮》片段所示。

教师示范一次游戏的规则,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次演奏时,第一组学生模仿老师自编自演游戏(听到“编”的乐曲声就抛出手中的沙包),指导学生动脑思考还可以用什么道具创编游戏。通过这种游戏,学生不但欣赏了美妙的音乐,还能从游戏中感受游戏的美,从抛沙包所提示的音乐的弧线连贯特点理解了音乐的倚音音乐特点。同时第二组学生用音条乐器打出sol do sol do 的旋律,最后是第三组学生在音条乐器的创编旋律中唱如图3-1-1的《编花篮》歌曲。第二次演奏时,鼓励第三组学生自由改编歌曲《编花篮》歌词,“编什么样花篮送到哪里去”等。在小组编好后,进行第二次的演奏。第三次演奏时,鼓励第二组的同学在之前旋律的后面添加创编do mi sol mi do 或者 sol mi do re do 等旋律。第四次演奏时,学生加入肢体动作,一边打节奏一边歌唱,并且利用肢体动作为歌曲伴奏,这样学生不仅兴趣浓,乐于接受,在集体创编活动中学会了唱歌,掌握了知识,提升了技能。

四次创编后的《编花篮》形成了:第一次:演唱(全体)并带抛球动作A(第一组)+音条乐器打出旋律过门B(第二组)+演唱A(全体)同时音条乐器继续伴奏(第二组)+第二次:编歌词过门C(第三组)+演唱A(全体)+第三次:旋律后面加创编旋律D+第四次演唱A,同时演奏并加肢体动作的全过程。也就是A+B+A+C+A+D+A回旋曲式结构。

《编花篮》的教学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够从音乐中得到满足感,但奥尔夫教学法不是单一的个人发展,而是学生的协调合作的整体发展,是每个创造灵感的统一体,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奥尔夫教学法的八大特征,三大法则。在学生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个体的创造性。

二、声势教学,培养创造力

对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方面,笔者结合花城版二年级音乐课《数蛤蟆》来进行了如下探究。

首先,学生感受乐曲的前奏部分,从中体会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的优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这段前奏乐曲中欢快的节奏感进行体态律动。

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完整版乐曲《数蛤蟆》,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词中蕴含的旋律,并让学生创编或续写歌词,体味不同版本的《数蛤蟆》带给每个学生对音乐不同的感悟,在创编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能力。

再次,在教学活动中,巧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分组演唱、演奏,佩戴蛤蟆头饰的学生站在教室的中间,扮演荷花和荷叶的学生围成一个圆,伴随乐曲跳起来,当扮演蛤蟆的学生跳到哪个同学的身边,那个同学就要出来用肢体语言即兴表演自编的歌词。

最后,通过团队合作来展现这首儿歌的节奏美和旋律美。如第一组演唱歌词,第二组用响鼓伴奏,第三组用舞蹈来演绎歌曲的内涵。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的方法,感受到音乐带给每个人的满足感,并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改歌词、接龙游戏等活动,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奥尔夫器乐的运用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音乐教学之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动脑动手的能力,发挥了每个学生的即兴性和创造性。

三、创编歌词,体现创造力

在表演曲目《嘀哩嘀哩》作品中进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方面,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究。

首先,播放有关春天美好景物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或演一演自身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感受,创设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来展示自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其次,出示歌词,让学生来朗诵歌词,创编歌词,把歌词中的季节与景物进行改编,来再现不同的音乐内涵。在创编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拍手、拍腿、捻指、跺脚的声势教学法来诠释《嘀哩嘀哩》这首儿歌给学生们带来的创造机遇,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再次,利用演奏的乐曲《嘀哩嘀哩》让学生来创编舞蹈动作,把自己对这首儿歌的理解展现出来。

最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戴好头饰,准备好奥尔夫乐器。让学生用朗诵(1组来完成),打节奏(2组来完成),跳舞(3组和4组来完成)的方式來进行演奏,团体协作,共同演绎春风的美丽,把这首儿歌用创新的形式再现出来。达到动作、语言、舞蹈三者的完美统一。让学生在协调合作中进一步提升音乐的创造力。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儿童音乐教育,也对成长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奥尔夫教学理念中,它把儿童的原本性,通过音乐完美的再现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作的热情。儿童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它的内在的性格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学生喜欢学,教师愿意教,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让儿童从小就能即兴创作,发展思维,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形成创造性能力,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限制学生能力的传统教育束缚,运用本土化的奥尔夫教学法,学习不同的音乐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博大精深民族的文化,让更多的学生实现他们音乐的梦想。

猜你喜欢
音乐游戏创造性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
浅析幼儿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融入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