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故意,引发学生的质疑

2019-04-08 09:07黄晓玲
关键词:练习题同学数学

黄晓玲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通过教师的四个故意,引发学生的质疑。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59-0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地设疑,可以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疑问,才会有思考与探索;有思考与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开始。

一、故意出错,引发质疑

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很少去怀疑教师的话会有什么问题或错误,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成了天经地义的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上课时巧妙设计出错的环节,可以“催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在二年级下册,在教学“认识千”的过程中,我在黑板上书写“八百八十七、八百八十八、八百八十九、八百九十一、八百九十二、八百九十三、八百九十四、八百九十五、八百九十六、八百九十七、八百九十八、八百九十九、九百零一”学生这时大喊“老师,你错了,你漏写了,八百八十九接下去是八百九十,八百九十九接下去是九百”。在這个时候,平时会错的同学会突然“惊醒”,“原来我一直都错在这里了”,这样能有效地使学生改正错误。

二、故意忽略,引发质疑

课堂需要预设的精彩,更需要生成的美丽。特别是捕捉到学生的错误时,教师要利用教育的智慧,化腐朽为神奇,把学生的错误化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在一年级下册,在解决问题中“淘气今年7岁,他比小红大4岁,小红今年几岁?”有部分同学因为思维定势,出现“大”字就用加法而快速脱口而出,“7+4=11”,并在那沾沾自喜,本想在这个时候用力解释一番,但是想想这样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就故意接着讲下一道练习题,这时有同学反应过来,便迫不及待地举手,其他同学也在思考“怎么了”,最后通过学生共同纠正,“淘气比小红大4岁,那反过来小红就比淘气小4岁,现在求的是小红,求的是较小的那个数,应该用7-4=3才是对的”经历这过程,学生懂得做题目要先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的练习题中“笑笑有6个圆片,淘气有10个圆片,淘气要多少个给笑笑,两人就一样多”由于思考不完整,学生会用10-6=4来解答,这时我想考察一下学生,就忽略,往下讲,这时有同学举手了“老师,上一题我有疑问”“有什么疑问呢”“淘气给笑笑4个之后,淘气就有6个,而笑笑就有10个,这样他们不会一样多的。”“你们觉得呢?”“老师,没错,他说得很对”“是的,我们算出来的4,是淘气比笑笑多的,应该要把多出来的部分一人一半,这样最后两人才会一样多。明白了吗?”“明白了”,学生自己解答的问题比老师解答的更能为大家所接受。

三、故意反问,引发质疑

数学课进行得非常流畅的时候,往往忽略思维必要的深度,简化必要思考的过程。对于教学上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教师都要设法让学生放慢速度,多留意一点,于无疑处寻疑,于有疑处质疑。为达此目的,我的方法之一就是故意反问,使学生顿生疑问,赢得反思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辨别力。见此情况,我就会引导学生证明刚才答案的正确性。二年级上册“6-9的乘法口诀”中,对于“7×8=56”我会反问,这个得数是对的吗?“对的”“真的吗?你确定?”“我们都是这样背的”“你们背错了”学生都地低下了头,“除非你们能说一个让我心服口服的理由”“我知道,7×8表示7个8或者8个7,如果写成加法,可以是7+7+7+7+7+7+7+7或者8+8+8+8+8+8+8用加法加起来得数就是56”“你们同意吗?”“同意”“非常好,说得我心服口服,给这位同学掌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11÷2=5……1中,对于这个问题,即使学生的回答完全正确,有时也会说:“同意这个答案的举手。”看到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纷纷举起手,我故意再问一句:“这个答案肯定正确吗?”一些学生迟疑地摇摇头.把举起的手放下来。这时会有学生把它原本的答案说出来,“不是,应该是11÷2=4……3”一个学生发言了。“现在有两个答案,哪个才是对的?谁能说出理由?” “11÷2=5……1这个才是对的,因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而11÷2=4……3中的余数比除数大,肯定是错的”“这位同学说的真完整,真好,你们赞同吗?”我会经过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容易混淆的问题得到澄清,人云亦云的习惯逐步改变,独立思考的习惯得以养成。对于学生不够完整的叙述或不完全正确的过程与方法(包括结果),在学生自己尚未发现的情况下,教师的一句反问,往往能激起学生的怀疑,从而让思路多一次盘旋,进而自主反思、自主质疑、自我纠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故意暴露矛盾冲突,引发质疑

在数学教学中,会用故意暴露矛盾冲突,引起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反思、自主纠错。在二年级上册练习题中“每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小青从第一棵树跑到第七棵树,一共跑了多少米?”大部分学生用5×7=35,这时我就会画出情境图,“小青从第一棵树跑到第七棵树是6个间距,也就是只有6个5,应该列式7-1=6,6×5=30”。在二年级下册,“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中,“老师和同学去秋游,有22人去租船,一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学生会解答“22÷4=5(条)……2(人)答:至少要租5条船。”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得数就是答案,这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乘船的情景,20个同学都做上了船,旁边就2个同学很可怜地站在旁边,我就说:“这两个同学怎么这么可怜,5条船都坐完了,他们都没得玩”学生会说“老师,还得再租一条给他们,人人平等,都要玩的”“可是你们只租了5条啊,所以,如果只看这个式子,你能解释解释吗?”“22人去租船,一条船最多坐4人,租了5条,可是还有两个同学没得坐,还得再租一条给他们,所以应该答:至少要租6条。”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事实与他们所解答案的冲突,迫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最终找出正确的方法。

在教学中,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有效指导学生大胆质疑,数学课堂才能“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徐天云.四个“故意”,改变路不拾疑状况[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10).

猜你喜欢
练习题同学数学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