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材”大用

2019-04-09 05:44詹雪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歌谣口算

詹雪清

【摘 要】几分钟相对于一节课的四十分来说,算是比较短暂的,但看似平淡无奇的几分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能善加利用,将会给师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还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走入学习数学的新天地。

【关键词】兴趣;数学学习;口算;歌谣;课前几分钟;多媒体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何谓好的开头?真的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究与实践。而一直以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课前的几分钟,是最能高效利用的,因为这时候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求知欲望强烈。如果坚持善用课前几分钟,将会给师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还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走入学习数学的新天地。课前的几分钟,需要教师们有针对性地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窃以为,通过反复推敲设计好课前的几分钟至关重要,因为如果能利用好这段看似不起眼的时间,就能为学生推开一扇智慧之窗,闻到高效快乐学习数学的气息。如此,“小材”方能大用。

我较为推崇的利用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记歌谣

我常在课前的几分钟,根据课程的需要引导学生大声朗读或背诵数学的歌谣、方法或法则等,如凑十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又如在运算教学“大小符号”时,利用每节课的课前几分钟,让孩子们背诵儿歌“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儿歌中对大小符号作用的描述既形象又有趣,通俗易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背诵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体会了学习带来的乐趣,减轻了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再如巧记正方体的展开图口诀:“一四一”“一三二”,“一”在同层可任意,“三个二”成阶梯,“二个三”“日”相连,异层必有“日”,“凹”“田”不能有,掌握此规律,运用定自如。学生念起来不但朗朗上口,而且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将其掌握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中。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时,我也引导学生利用每节课的课前几分钟集体背诵1π至10π的计算结果,减轻学生学习圆知识的计算压力,同时也减少了计算的错误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声读书会很大幅度增强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课前根据课程的特点和需要,我会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知识要点或数学歌谣。这不但让他们胆子大了起来,而且表达数学也变得流畅、通顺,为学好数学储备知识。

二、口算或简算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是“数与代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运算能力也是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有些学生在计算方面比较弱,不知道为何算,讲不出原由,道不出算理,不懂得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理不清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我在教低年级数学计算时,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口算,并不厌其烦地让孩子们说出算理。到了中年级,我也比较注重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参与简便运算,并让学生说出算理。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对枯燥乏味、望而生畏的计算不再感到害怕,而且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率。

三、发挥多媒体优势创设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得到广泛运用,它将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的这种动静结合、声像并茂、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活动。因此,如果善用课前的几分钟,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创设学习情境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进入学习;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还可以创设应用情境,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数学。

因此,发挥多媒体优势创设情境,是小學数学课堂善用课前几分钟的常态体现。它是激发学习需求的有效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有效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并运用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讲授新知识前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用多媒体加以演示,然后设问:“用割补法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用拼接法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如何推导出来呢?你们想不想探讨?”这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激起学生从旧知识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指引了学生思维的方向,孕育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再到高年级学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时,运用多媒体在课前演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来推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是最佳的工具,所以,把握好课前几分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留给孩子一个广阔的想象。

四、激发学习动机,让课堂有生命力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想,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我常常用课前的几分钟与学生谈数学方法,讲数学家故事。比如讲数学家华罗庚的数形结合:“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的反映和描述。通过“数”与“形”相互转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数形结合也就成为了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恰当运用数形结合,往往使得问题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讲高斯计算1+2+3+4+……100=5050的事例,引出等差数列的学习与探究。

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提到: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倾向性。如果在课堂的课前几分钟,把握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种因素,就能够引领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动力。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并能使学习活动富有成效。

五、展示学习成果,树立学生信心。

苏格拉底有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一些课堂上,为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我有时会利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也不同于练习课,在教学中并不那么讨人喜欢,因此,将复习课上出复习“味”至关重要。如在讲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时,我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先让学生把自己整理的复习网络与大家进行交流互动,随后师生共同让已学知识产生出新鲜的“味”道,突出沟通与整理,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网络”。

尽管课前几分钟时间短暂,却是启迪孩子们智慧的金钥匙,是支持孩子们继续努力前行的力量源泉。它犹如早晨的一缕阳光,引领着师生前进的方向。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应善用每节课堂的课前几分钟,让原本的“小材”成就大用,赋予课堂高效的翅膀,引领学生振翅翱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王光明,范文贵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3]杨豫晖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

[4]沈德立主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12

(本文曾于2016年获佛山市教育学会评比三等奖)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歌谣口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