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做适合的摘抄

2019-04-17 00:56高波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学性实用性美感

高波

【摘要】摘抄是教师常用的作业手段,为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但是我们布置这项作业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了实用性,忽略了科学性和美感。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行动,让学生在合适的土壤里生长。

【关键词】抵触 适合 实用性 科学性 美感

前几天,小外甥女在笔者家做作业,我们陪到她8点,当她放下手中笔,仰头欢呼的时候,我们心中也是一阵欢呼。要知道,她在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家里所有的娱乐都是暂停模式,连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现在做好了,我们自然开心。

可是小外甥女转头又说:“还有摘抄!这是每天晚上的任务!”那语气,无奈到了极点!

笔者受她的情绪影响,马上追问:“你们班同学是怎么看待这个摘抄的呢?”

“全部都是讨厌,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让我们看看书呢!”

“你们摘抄的东西,老师检查吗?”

“老师让同学检查的,就是打打钩。”

“那你摘抄的内容都记住了吗?”

“谁能记住啊!我们就是抄抄的。”

“喔!”

童言无忌,童言纯真,从小外甥女的话中,笔者读出了她的内心,说实话,她是抵触摘抄的。看着小外甥女扭动的笔尖,笔者的思绪开始去寻根溯源:笔者首先想到的是老师们为什么要布置摘抄的作业,也就是布置摘抄的初心是什么?最大的理由是为了完成语言的积累,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用上这些美丽的语言。接着,笔者想到了我们的作业对象,我们布置的摘抄是不是学生想要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创新力要高于持恒力,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千篇一律的东西是厌烦的。我们在布置这项任务的时候,只关注了自己的目的,却忽略了接受的主体,主体“想要”吗?这件事情是不是他们喜欢的?如果不喜欢,这些摘抄的语言就不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文字不走心,只是从笔下流过,那么,这些摘抄只是为了“摘抄”而“摘抄”,耗费的是时间以及学生的生命。接着,笔者又想到了我们应该摘抄什么?主体知道“摘抄什么”吗?哪些才是好词好句?曾经有个作家抨击过这个现象,学生们摘抄的都是形容词,在他们心中,花团锦簇的词语才是好词,名人名言才是好句。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如果这些词语和句子被学生所吸收,他们笔下的语言都是“好词好句”,那种堆砌的“美感”是不是会让人感到恶心;再说了,教师布置这样的摘抄任务,忽略了文字中的情感功能。在我们阅读文字的时候,我们被文字承载的情感所感动,那些情感以及文字自然让我们牵肠挂肚,会在我们的内心中徘徊,最后沉淀下来。如果纯粹的摘抄,哪有情感可言,如果有,那就是对摘抄本身的那种负面情绪。

可能有教师要为自己的行为辩驳一下:布置这项作业是为了推动那些不愿意阅读的学生,让他们慢慢地也喜欢上阅读。如果哪位教师真的有这样的想法,笔者就必须再一次站在学生的角度说一句真话:没有情感的阅读,是永远也不会喜欢上的。

那么,是不是就把摘抄从我们的教育手段中去除呢?我觉得是不能丢的。摘抄是积累的好方法,记忆力和创造力从不矛盾。只有大量积累了才能更好地创造。朱光潜先生在《一升露水,一升花》中有这样一句话:“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一项工作时,不仅要考虑实用,更重要的是考虑科学和美感。这样,才能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我们不能因为教师只关注了实用性,就去除摘抄,我们应该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多想想“科学性”和“美感”,摘抄就是一种积累的合适的方法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怎样做摘抄才是最合适的。

1.摘抄不能成为附屬品

摘抄是教师所有手段中“鸡肋式”的作业方式。如果作为作业的“正餐”,好像忽略了其他作业的地位,所以很多时候,这项作业是被顺带着布置的,教师检查的时候,一带而过,甚至让位给同学检查就行了。学生们是很懂得看脸色行事的,慢慢地这项作业让学生们讨厌且无奈,作业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这项作业要布置就必须是正餐,教师认认真真布置,让学生们认认真真读,认认真真摘抄,认认真真记忆,最后,教师认认真真检查。摘抄的效果就出来了!

2.摘抄要学会分层

教师布置摘抄的时候,往往是一刀切,至于摘抄的效果就看个人造化了。其实,这项作业的布置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喜欢进行分层。如果是学习习惯好、喜欢阅读的学生,你就让他们阅读好了。因为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文字会很自然地流淌进他们的内心,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用提高的方式让他们写写读后感悟,哪怕是一小段话,也是他们内心的真实表达,也是他们的灵感闪现;如果是学习习惯不是太好,但是喜欢阅读的学生,我们可以和家长约定,规定学生阅读与摘抄的时间比,让他们在不断的磨炼中找到时间的黄金分割点;如果是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我们要帮助学生选定阅读的书,选定他们摘抄的内容。这样形成的阶梯式的分层摘抄,让每一个学生找到了合适的积累方式,同时也形成了递进的、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圈。

3.摘抄要与运用相结合

记得小时候,笔者摘抄了几句描写秋天的田野的句子,在一次写作中用上了,老师大大地表扬了笔者,到现在,这些句子还有印迹。所以,笔者觉得摘抄就是为了应用,只有用过一次或者几次的文字才属于自己的;运用是为了语言的转化,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摘抄。教师对学生摘抄到的语言在习作中的运用要予以发现,并给予表扬,让学生知道摘抄是有用处的。三番几次,学生们从内心中接受了摘抄,发现摘抄带来的美感,以后的摘抄就更有目的性,更有实用性了!千万不要一直带着审慎的目光看待学生的语言,就怕他们是“抄”来的。即使是抄来的,也要教会学生怎样“抄”才是合情合理的,才是有用处的。

4.摘抄要与课堂结合

摘抄作为语文课外学习的一项内容,与课堂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一方面它应有自身的计划与安排,另一方面它也应随时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助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一是课前积累。如教学《最后的姿势》一文时,笔者考虑到事情发生的背景对不了解“5·12汶川大地震”的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于是,布置预习时,笔者安排学生选择性摘抄“5·12汶川大地震”的经过,并谈感受。既了解了叙事的方法,又了解了课文背景,还调动了课堂情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从这一方面来说,摘抄也为课堂教学承担了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重任。二是课中积累。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诗句、警句等适合学生积累的语言,可以安排学生当堂记录,也可以让学生课后摘抄。三是课后积累。对于教材中需要积累的语言,教师要安排学生摘抄。课前、课中、课后都是课堂的一部分,也是摘抄积累的合适阵地。

5.摘抄要与背诵结合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6~13岁这一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3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不能形成很多知识性的、情感性的、经验性的丰富积累,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我们的经典书籍中就有很多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语言的方式。所以,让学生边摘抄边背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年龄段的记忆优势,是顺应学生发展规律的。将摘抄的背诵下来,能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

6.摘抄要积极评价

要让摘抄真正落实,评价是重要的手段,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认真检查是对学生作业最好的肯定。教师要从内容上予以点拨,让学生知道摘抄的方向;教师要在摘抄的感想上予以点评,让学生从摘抄中形成审美观、人生观;教师还要在照抄的方式上予以改变,对于那些学有进步的学生,不拘泥一种摘抄方式,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和选择,毕竟学生是永远“求新”的。

我们应顺应学生的心理,顺应文字的传承规律,求得“实用性、科学性、美感”,让学生做适合的摘抄,这样的作业,教师是辛苦了,但是我们的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

猜你喜欢
科学性实用性美感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