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2019-04-17 08:11赵丽琴
教师·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内容选择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赵丽琴

摘 要:众所周知,课文内容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内容,课文只是个“例子”,用它来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语文技能。为此,语文教师应从文本特点、语用目标、语言形式、文本内容整合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紧紧扣住核心知识、核心问题、核心素养教学,就能够较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内容选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6-0030-02

一、把握文本特点,找准契合点

语文教学内容基于“文本”、立足“文本”。而不一样的文本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王荣生老师指出,要依据文本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那么,确立语文教学内容,就应该把握文本特点,也只有准确把握文本特点,才能正确而有效地挖掘语文教学内容。郑桂华老师在《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一文中提出,一篇课文的教学点很多,语文教学设计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回归语文本色,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突出其学科特征[1] 。因此,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以能否“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作为重要依据。何为含有“语文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呢?具体为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和训练语言表达、受到情感体验和人文熏陶的地方。例如,人教版二上《妈妈睡了》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妈妈睡了有什么特点?把相关词句画下来。

生A:课文写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生B:课文写了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

师:你读到这里感觉妈妈怎么样?

生:美丽、温柔。

师:真棒!你能抓住文中关键词来概括。还有谁能用文中的词语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的特点?

生:好累。

师:现在你们到文中找找写这三个特点的句子在哪里,画出来。

师小结:这三个句子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今后,碰到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中心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学段教学目标定位清楚,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用知识。只有关注和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在教学中凸显其语文价值,语文教学才能有实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又如,安徒生以儿童的视角开创了“安徒生童话”这一文体。《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中增强了现实成分,减弱了幻想成分,学生们都能从这篇童话中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但是学生到六年级学习这篇文章是否有点幼稚呢?又是否与学生现实的生活脱离了呢?通过解读文本,我们发现作为教学内容,我们教的不是学生已知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为何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前四个自然段描述小女孩“卖火柴”,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为下文的悲剧故事作铺垫,那么如何让当代的孩子们体会到卖火柴小女孩的生活境遇,去感同身受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结合读、思、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接着找出具体语句交流感受,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卖火柴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在此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小女孩“冷”的四个句子中冷的不同程度,寒冷一次比一次加深,直到冷到生命的温度都快要消逝的时候才敢点亮火柴。这一幕幕无不让学生心痛,为之动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经典童话,让学生明白了“童话”不仅有对美好的赞扬,还有通过描写现实的凄凉、悲惨来突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如此便如“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应文本的内容去截取文本核心,就更容易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落实语用目标,优化训练点

文章都是借以一定的言语文字为载体来组织的,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徘徊在“内容与情感”之中,应该在言语表达的内容、情感主旨和语言文字之间“走个来回”。教师在選择与确定阅读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去探究文本中的语言表达形式,挖掘文本中突出的语用训练点,关注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2]。

例如,三年级《矛与盾的集合》一文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遇到一个问题想到一个解决办法的这种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和动手实践的品质,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还要从语用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学习。细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中第二自然段写比赛的激烈时的语言生动、表达准确、比喻恰当,于是教师可选定文本中第二自然段为本课阅读教学的内容之一,引导学生抓词扣句,感悟事例。特别是“对方的矛……难以招架。”这句话写出了发明家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由于勤于思考,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发明创造。同时,学习这句话也可用动作表演、师生对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词语“左抵右挡”和“难以招架”以及比喻“如雨点般”,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来加深体会比赛的激烈,最后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比赛写得如此激烈的。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中深刻领悟语言表达的丰富意蕴与内涵,这样紧扣关键词语的学习,是从理解词义到洞察人物的心情和处境,使教学从内容、情感到语言形式“走了个来回”,凸显“语用”训练。

赖翩京老师认为:“如果我们能多一点语文课程意识,关注单元的核心价值,就不难拟定出更有‘语文味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学目标该怎么定位和落实?其实,教材中每单元的导读、课文的阅读提示还有课文后面的交流与训练就是很好的依据。”[3]现以教学人教版五下《桥》一课为例,所属单元中有三组课文都是记事写人的,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课后问题: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教师重点抓住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两个关键词“揪”“推”,这一“揪”一“推”饱含什么?既气愤又令人为之动容,既合理又形成了巨大的矛盾。结合单元主题以及文本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老汉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群众,大公无私,身先垂范;到最后才把一丝希望给予自己的儿子,学生又看到了一位慈爱伟大的父亲。这样就科学地理解与处理了课文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很好地运用了课文这个例子,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获得和谐统一。

三、关注语言形式,激活兴趣点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师要在学生对文本中的内容和形式‘理解不出或‘揣摩不了时,给予帮助。”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领会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积累内化的过程。对于那些难度适中、体裁多样的课文,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多读、细读、感悟,初步感知、触摸文字独特的音韵美以及节奏美,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那么,从教材的语言表达形式,如句式、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表达形式和方法,及时进行迁移性的运用练习是习得语言行之有效的实践过程。薛法根老师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对啊!作者既写自己在园子的生活,还借园子里的景物,来抒发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这就叫——借物抒情。请你借课文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自由自在的写法来直接写一写“我”在园子里也是自由、无拘无束的。参照课文倒数第一段,自己学着写一写。要会借,借用课文中特别的写法,句式有点变化更好。

教學中,薛老师扣准文本中新颖、独特、极为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认真品读、积累、运用,这对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大有裨益。

四、有效整合内容,提升发展点

课文内容长短不一,教师们怎样独具慧眼准确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作为真正适宜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呢?提倡立足课堂实际,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大胆取舍,一课一得,避免“眉毛胡子一起抓”,关键抓住其中最为精彩点,把它讲清、讲细、讲透。

整合词语。《画家和牧童》一课中,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作画现场,引导想象:围观的人会怎样赞扬戴嵩?充分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如此有效整合,活用教材,使学生在情境中领悟到了“称赞、赞扬、纷纷夸赞”的意思,并明白其中有所区别,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整合教材。在学习《动手做做看》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科学家郎志万的话时适时引入《画家和牧童》一课的学习,突破教材时空局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即使是不同年代、不同领域、不同身份,我们都应以事实为准绳,不惧怕权威,要勇于实践。

整合材料。课外的延伸资料无疑是课文学习有效的催化剂。例如,教学《画家和牧童》一课时,我将描写戴嵩的一些生活片段及部分名画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高深的笔功和精湛的技艺,作品的不拘常规、生意盎然不在一两天的功夫,加深学生对戴嵩刻苦、虚心的深刻理解。

还原生活。《落花生》记叙了劳动生活的一件小事,它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这样一个探究语境,还原生活的背景,告诉学生:做人要像花生一样,对人有实用,不在于外表华丽。像雷锋那样,朴朴实实,为人民服务,不追求浮华的名利,这是日常生活对我们的启示。选用这样的课文,不仅可引领学生进入文字表面,也引导学生学习还原生活、说明道理的深刻技巧。

“教什么”(教学内容)比“怎么教”(教学中的教学技巧、方法)重要得多,哪些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既读懂教材,又读透教材,最后提升素养,应该是教师最该钻研的课题。语文教师可从文本特点、语用目标、语言形式、文本内容整合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关注学什么到关注如何学习”,紧紧扣住核心知识、核心问题、核心素养教学,较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08(3):27-29.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65-68.

[3]赖翩京,高 效.语文教学的美丽追寻[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1(12):35-37.

猜你喜欢
内容选择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内容选择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浅析
浅谈阅读教学中内容的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