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现状与前瞻❋

2019-04-18 15:02蔡万爽中南大学
外语与翻译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据库

单 宇 蔡万爽 中南大学

【提 要】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后起之秀,本文对国内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进行分析,并就此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结果表明: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但整体数量有限,仍需学界投入更多关注;研究内容涉及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者、受众、传播效果、传播情境和传播目的,但仍呈碎片化,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但多为点评式、随感式,成熟的研究方法体系尚未形成。鉴于此,本文从几个层面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学界氛围营造、跨学科理论融合和研究方法构建。

1. 引言

汉语网络文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海外发轫期:1991年4月5日,海外华侨在美国创办第一个中文网络杂志《华夏文摘》,标志着汉语网络文学的诞生;(2)回流期:1994年我国正式开放互联网,海外汉语网络文学收获大批国内读者,同时也为国内网络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3)出海(对外传播)期:2010年国内网络文学开始进军东南亚市场,2015年又掀起“欧美热”。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白皮书》显示,中国网络小说的海外读者增长率为15%,海外读者中几乎每天都看中国网络小说的读者高达94.1%,可见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影响力显著。网络文学对外传播也逐渐引起国内关注:2018年6月阅文集团在新加坡举办“网络文学海外传播高峰论坛”暨“网络文学国际传播全球研讨会”,同年9月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网络文学走出去”论坛在京召开。

网络文学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海外读者对中国网络小说的喜爱会让他们潜移默化地了解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甚至激起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郭竞2017:86);另一方面,海外读者对中国网络文学的需求达到了读者主动“索”的理想状态,弥补了长期以来中国主动“送”而未达到理想效果的现状。因此,网络文学出海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本文收集中国知网中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研究成果,并利用可视化技术(Origin Pro2018 绘图软件、中国知网CNKI的可视化功能)处理数据与文本信息,结合文献计量与文本定性分析的方法,阐述我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研究现状,并就此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2. 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现状分析

2.1 发文数量分析

本文设主题检索词为“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网络文学+走出去”和“网络文学+出海”,分别收集到4 篇、30 篇和8 篇文献。由于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信息交流和交换活动,是一个由传播关系组成的有结构的、动态信息的传递过程,因此另设检索词为“网络文学+翻译”和“网络小说+翻译”,分别收集到71 篇和32 篇文献。然后根据篇名、摘要、关键词以及内容对收集的文献进行筛选,去除重复或无关文献,最终得到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文献69 篇。

为体现对外传播在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视程度,本文另以“网络文学”为主题检索词,通过篇名、摘要、关键词以及内容对文献进行筛选,得到网络文学研究文献7479 篇,并将所得文献根据1998-2000、2001-2005、2006-2010、2011-2015 和2016-2018 五个时间段进行数据统计,得到表1。

表1 各阶段发文数量

分析表1 可得,1998-2000年是网络文学研究的起步阶段。中国知网中第一篇网络文学研究文献是吴冠军发表于1998年的“后现代文学的斑马线——从一部网络小说谈起”,1998-2000 阶段的发表情况为:1998年 1 篇,1999年 19 篇,2000年87 篇,发文数量有限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该阶段的发文情况显示:一方面,国内网络文学研究比汉语网络文学的发轫晚了7年,原因在于中国直到1994年 4月20日才加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5月起才向社会开放,本土网络文学的发展因此受限,但此后“新语丝”等海外汉语网络文学网站迅速挺进中国本土,国内网络文学网站纷纷创建。另一方面,国内网络文学研究比本土网络文学的发展晚了4年,原因在于国内对网络文学的定义论争不断,1996年“网络文学”一词才正式进入纸介传播媒体。括而言之,海外网站是本土网络文学发展的奠基,网络文学引起的争鸣间接促进了网络文学研究。

图1 中国网民规模历时变化图(1998-2018)

2011-2015年是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的起步阶段,2011年发表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的名为“‘走出去’需要和风细雨——专访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的文章第一次提及网络文学“走出去”,比网络文学研究晚了近14年。结合社会语境可知,最早从2010年开始,阅文集团旗下中文网便开始寻求东南亚市场,将网络文学输出韩国、日本等;2011年开始,晋江文学城签订第一份越南文版权合同,可见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紧随版权输出,二者几乎同时进行。2014年,北美中国网络文学翻译网站Wuxiaworld 及Gravity Tales 建站,网络文学开始在北美传播(欧阳友权2017:42)。这一阶段,文化产业的海外扩张为网络文学创造了有利的对外传播条件。

2016-2018年间短短3年,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文献就比上一个五年环比猛涨427%。随着2017年起点中文网海外版“起点国际”正式上线,网络文学的域外传播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从整体发展进程来看,网络文学及其对外传播研究的发文数量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1997-2018年间发布的42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可知,中国网民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具体见图1),可见网络文学及其对外传播研究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及网民数量的增长同步。然而,就文献总量占比而言,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仅占网络文学研究的0.92%,因此网络文学研究仍然以本土语境研究为主,而其在跨文化传播领域中的研究亟待加强。

2.2 出版物分析

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经同领域专家进行严格的审稿、设计特定学科的文章。因此,报纸主要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而学术期刊代表了学者与专家对某领域的研究重点。同时,二者具有相似性,即对新事物和新现象的关注度较高,与时代发展同步。本文将筛选后所得的69 篇文献,根据出版物类型进行分类,发现有核心期刊文献16 篇,普通期刊文献18 篇,硕士毕业论文4 篇和报纸文章31 篇,具体见图2。

图2 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文献来源及数量

分析图2 可知,报纸文章占比高达45%,可见网络文学对外传播已引起公众关注,新闻媒体报道量增加,为中国网络文学的持续出海进行舆论宣传;相应地,学术文章占比约为55%,略高于报纸文章,可见学界对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关注度紧跟媒体报道的步伐,为网络文学走出去开拓学术传播路径。

学术文章源自普通学术期刊、核心学术期刊和硕士毕业论文库三种数据库,其中,普通学术期刊文献占比26%,核心学术期刊文献占比23%,硕士毕业论文占比6%。对三种数据库的期刊进行细分后发现:发表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外语类期刊只有《海外英语》与《东方翻译》,分别刊文2 篇和1篇,外语类核心期刊尚无发文;与此相应,文艺、出版与传播类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章较多,其中核心期刊的发表情况如下:《出版广角》、《出版发行研究》与《文艺理论与批评》各刊载3 篇,《编辑之友》刊载2 篇,《中国编辑》、《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华文化论坛》、《红旗文稿》和《中国出版》各刊载1 篇。高刊文量显示,出版与传播界对网络文学“走出去”的高度关注度,而传播学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翻译研究在翻译学界的认同度不高。但对16 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内容细读后,笔者发现,网络文学的对外传播研究离不开对翻译的论述,翻译仍然被视为主要的传播路径,进而表明本文将网络文学对外传播及其翻译视为有机整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3 高被引文献与作者分析

被引频次是某一学科领域内学科研究人员获得同行认知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出该学者在学科学术群体中的信赖度与认可度,体现出论文对于学科发展的贡献与影响,高被引作者的研究成果也便于量化体现某一学科的研究核心(单宇、范武邱、谢菲 2017:37)。表 2 列出了 CNKI 数据库中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领域被引频次前5 名的作者姓名、文献标题、所属期刊、被引频次和下载次数等信息。由于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起步较晚,故被引频次普遍较低,但从这些文献的下载次数来看,受关注度较高,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支撑,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表2 被引频次最高的5 篇文献(收录时间为2018年5月24日)

邵燕君等人于2016年刊载在《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美国网络小说‘翻译组’与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专访Wuxiaworld 创始人RWX》一文以11 频次位居第一,下载量高达1249,对后续相关文献影响力显著。邵燕君等人(2016)通过采访WuxiaWorld 网站的创始人任我行,对网络小说对外传播进行追根溯源:一方面,最初开始翻译网络小说是源于美国和东南亚华侨华裔对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的喜爱,《盘龙》这类网络小说中的武侠色彩或是其受到西方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网络小说受欢迎的程度高于武侠小说,与其内容西化有关;文化输出的基础是快感与新鲜感。

另外4 篇高被引文献同样对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何明星与王丹妮(2015)指出文化接近性是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地区成功传播的主要原因,综述中国网络文学在越南的成功传播,总结中国网络文学在亚洲走红的规律与特点,即网络文学本身的开放性以及相关影视剧热播的带动,最后对这一成功案例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借鉴作出分析。吉云飞(2016)论述了中国网络小说在北美译介的现状,讨论网络小说的读者群与流行原因,最后指出国内还未树立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文化自信并就此提出见解。董子铭与刘肖(2017)讨论了网络文学从东亚到北美的海外输出现状、从自发到自觉的译介推广和从类型到主流与中国文化价值内涵的融合路径。郭竞(2017)主要讨论网络文学在海外的接受力与传播力对中国翻译出版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2.4 研究内容与重点分析

将筛选后的69 篇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中重新标注,利用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得到图3 关键词网络共现图谱,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而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现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单宇、范武邱、谢菲2017:38)。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说明该领域对其研究较为重视。

美国学者理查德·布雷多克在美国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5W 模式”的基础上补充了两点,即传播目的和传播情境,发展为“7W 模式”(见孙利、林宗豪 2016:67)。根据图 3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提取网络文学翻译传播研究的重点信息,并参照“7W 模式”对研究重点进行分类解析:

图3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引自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

(1)传播内容(what):网络文学作品、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原创文学和玄幻小说。中国网络文学是在中国文学困顿之时新兴的一股新鲜血液,承载着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其中最能体现网络文学特征的是原创文学,即由网民在电脑上完成创作、送进网络并首先发表的文学作品(欧阳友权2008:70);而对外翻译传播的网络文学主要是玄幻小说,原因在于玄幻小说的文化杂糅现象,将中国古代的神话民间传说与西方的魔法、科幻、探险中的“异界空间”、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融汇于一体(邱凌、韩婕 2017:91)。

(2)传播媒介(in what channel):网站、互联网资源、起点中文网、Wuxiaworld 和电视剧。首先,互联网既是网络文学的创作平台也是其传播载体,贯穿其整个传播过程,是其制作媒介、传输媒介和接受媒介,而且网络文学以超文本形式长期存在虚拟世界,具有开放性。然后,“起点中文网”、“Wuxiaworld”等大型翻译网站的创建,是网络文学出海通道,这些网站通过购买作品版权,经翻译组实时更新译文,有利于提高翻译质量,缩短海外读者接收译文的时差,因此这些网站成为网络文学传播的主要渠道。最后,影视作品海外上映成为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新途径,特别是在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便开始火热上映,菲律宾国家电视台于2018年6月也开播“中国剧场”;电视剧热播也是近两年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的因素之一,如《甄嬛传》在中国热播之后引入美国。

(3)传播者(who):唐家三少、网络作家、中国作协和translator。网络文学的传播者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唐家三少等构成的网络作家群体,以及中国作协等协会与机构;二是出版商以及翻译网站的运营者;三是译者。

(4)受众(to whom):外国读者。海外读者包括两大群体,一是华侨华裔,这一群体本身喜爱中国文化,或有寻根问祖之意,但他们本身可能并不懂汉字;二是外国本土读者,他们对中国文化(如武侠文化和中国功夫)充满神秘感,加之中国网络文学中的西化现象,网络文学因此收获一批海外读者。

(5)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翻译质量。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行为,也是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重要环节,翻译质量直接影响译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读者对译文的反馈,因此翻译质量是传播效果的重要保证。

(6)传播情境(where):文化战略、走出去。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将“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会议将文化发展与其他经济与政治等国家职责看成不可分割的整体,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最开始是针对经济而言的,自2011年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文化成为“走出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强国”和“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战略为网络文学对外传播制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而网络文学走出去也成为其创新途径,二者相辅相成。

(7)传播目的(why):版权输出、走出国门、海外市场。版权输出、走出国门、海外市场是网络文学翻译传播的直接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5 研究成果总结

就整体而言,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的相关研究逐年递增,“文化强国”和“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均为网络文学对外传播制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加之网络翻译的兴起,更多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被译介,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也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就研究内容涉及范围而言,涉及面广,研究内容包括传播内容(以玄幻类网络小说为主)、传播媒介(网络特征显著)、传播者(民间翻译组织)、受众(海外读者)、传播效果(翻译把关)、传播情境(国家文化战略)和传播目的(促进文化交流与提高国际影响力)。就研究方法而言,趋向多元化,如邵燕君等人(2016)通过访谈法探究网络小说在海外走红的原因,郑剑委(2018)通过统计法、调查法和文献法分析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接受程度;王才英与侯国金(2018)通过案例分析法触及《盘龙》外译走红对中国典籍翻译的启示。

3. 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前瞻

尽管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与国内对网络文学的研究相比,其对外传播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自1998年以来,国内关于网络文学的研究文献高达近7500 篇,而其中只有69 篇涉及对外传播研究,因此相关研究整体数量有限,仍需学界投入更多关注。研究内容虽涉及面广,但仍呈碎片化,研究重点并未围绕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者、受众、传播效果、传播情境和传播目的中的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而是在一篇文章中将各个因素略有提及,或作为论述小结,广度与深度稍有欠缺,并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也多为点评式、随感式,量化分析少,没有明确的方法论作指导,容易导致研究结论肤浅和研究结果片面。因此,相对而言,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亟待加强,这基于以下几点实现诉求:

学界氛围营造。一方面,学者是学术研究的主体,提高学者兴趣是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的关键;另一方面,学界可组织召开相关学术会议,成立相关研究协会,以便学者之间对该领域研究展开面对面探讨与交流,挖掘创新点,完善研究方法。

跨学科理论融合。文学的海外传播离不开翻译,实现翻译学与传播学两学科的理论融合对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可从三点出发:一是借鉴前期学者对翻译传播理论框架的构想;二是追踪传播学和翻译学的前沿成果;三是提高自身学科融合意识。

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实现量化与质化研究相结合,以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接受程度为例,学者可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海外读者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反馈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度、了解度与接受度,分析提升海外读者接受度的具体路径,为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拓宽出路。

4. 结语

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本文对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现状作出客观描述,基于相关研究成果,挖掘其中的不足并给出建议,建议后续研究者把握研究深度、培养理论意识与方法论意识。但综观国内研究现状发现,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研究仍具有巨大潜力:(1)就跨学科理论指导方面而言,国内外的翻译传播理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反之,网络文学翻译传播研究也可助推翻译传播理论的构建与完善。(2)就传播环境而言,在国家文化强国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网络文学面临着极为有利的传播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学者对其进行追踪研究。(3)就传播方向而言,从“国内送至国外”到“国外(读者)拿到国外”,有利于其通过自身的阅读习惯、审美趣味以及自身国家的意识形态等,形成一套自己的译介方式、方法和策略,使得中国文化传播走上自发传播之路。因此,中国应树立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文化自信,创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控制“信源”质量,利用好翻译网站等互联网传播媒介,深入相关学术研究,使网络文学更好更持续地“走出去”。

猜你喜欢
数据库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本刊加入数据库的声明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两种新的非确定数据库上的Top-K查询
数据库
国外数据库高被引论文排行TOP10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