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2019-04-20 02:27何庆勇但文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痰饮置信度医家

覃 堃,施 展,何庆勇,但文超,代 爽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3.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痰饮”概念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痰饮既是病理产物,也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存在于多个疾病的核心证候中,在人体生理、病理中占有重要位置,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临床从痰饮论治多获良效。但由于痰饮致病的复杂性和相兼性,古代医家对其治疗认识不一,各有侧重,自仲景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指导总则后,不断有医家在此基础上创新完善,延伸出解表蠲饮、利水除饮、活血利水、实脾燥湿、滋肾化源等施治细则[1]。本文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索其治疗痰饮的用药与组方规律,以期对痰饮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来源

文献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世医得效方》、《丹溪心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证治汇补》、《医学衷中参西录》、《柳选四家医案》、《王旭高临证医案》,共收录张仲景、孙思邈、王焘、危亦林、朱丹溪、李用粹、张锡纯、尤在泾、曹仁伯、张仲华、王旭高11 位著名医家的痰饮论述及医案,涉及208 首方剂,包含189 味中药,药味最多的方剂32 味,最少的1味,平均药味(6.659±3.359)味。

表1 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常见单药(频次≥36)

表2 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常见对药(频次≥28)

表3 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常见角药(频次≥14)

1.2 文献检索与录入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历代医家著作中,以人工阅读检索的方式查找痰饮相关方剂及医案处方,凡篇名或主治中出现“痰饮”、“痰”及“饮”的方剂或医案处方均已纳入,建立痰饮方剂数据库,双人双机独立录入数据并审核,保证相异率控制在8%以下。

1.3 数据分析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开发,具有高效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功能[2],利用其“数据分析”模块下的“方剂分析”功能,依次进行药物统计、组方规律分析、新方发现。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痰饮数据库单药、对药、角药的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提取核心组合与新方发现[3-8]。

2 结果

2.1 治疗痰饮常见单药

统计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出现频次≥36的单药。常见单药有:半夏117 次(占56.25%);茯苓91次(占43.75%);甘草66 次(占31.73%);陈皮63 次(占30.29%)。根据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表1)。

2.2 治疗痰饮常见对药

在组方规律分析模块中,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7,置信度为0.7,统计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出现频次≥28 的对药。常见对药有:半夏-茯苓62 次(占29.81%);半夏-陈皮50 次(占24.04%);半夏-甘草39次(占18.75%);陈皮-茯苓39次(占18.75%)。根据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表2)。

2.3 治疗痰饮常见角药

在组方规律分析模块中,设置支持度个数为14,置信度为0.7,统计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出现频次≥14 的角药。常见角药有:半夏-陈皮-茯苓33 次(占15.87%);半夏-甘草-茯苓23 次(占11.06%);生姜-半夏-茯苓19 次(占9.13%);半夏-白术-茯苓18次(占8.65%)。根据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表3)。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配伍规律

在组方规律分析模块中,设置支持度个数为16,置信度为0.7,发现10 条关联规则。常见配伍有:生姜+茯苓→半夏,置信度为0.863 6;陈皮+茯苓→半夏,置信度为0.846 2;天南星→半夏,置信度为0.842 1。根据置信度数值,由高到低排序(表4)。

2.5 基于复杂网络的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配伍规律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的核心药物为:半夏、茯苓、陈皮、生姜、甘草、桂枝等(图1)。

2.6 基于熵方法的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核心

组合及新方提取

表4 基于关联规则的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配伍规律

图1 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的核心药物复杂网络展示

表5 用于痰饮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

根据方剂数量、经验判断及不同参数提取的数据预读,设置相关度为7,惩罚度为3,进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175 组2 味药核心组合。再点击“提取组合”按钮,运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18 组3 味药核心组合(表5)。将表5 运用空间网络图展示(图2)。

图2 核心组合网络展示

表6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痰饮新候选处方

基于熵层次聚类,将表5 中核心组合再进一步组合,得到9 个新候选处方,结果如表6 所示。将表6 运用空间网络图展示(图3)。

3 讨论

痰饮指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输布运化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可由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引起,其在体内无处不到,或内停于脏腑,或流窜于经络,所致病症各异,出现喘满、咳嗽、头眩、心悸等多方面症状。《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提示痰饮产生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后世医家对痰饮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治法与方药进行了总结与创新,对痰、饮提出了更详细的分类及分治原则,如《金匮要略》明确了“四饮”分类、痰饮成因、症状、治则和方药。朱丹溪继承医圣对痰饮的认识,其痰饮论述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颇大,张景岳进一步继承发扬朱丹溪痰饮学说,开启了痰饮治疗的新纪元[9]。著名医家的论述与方药,为现代临床治疗痰饮、研究开发新药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宝贵经验。

图3 新候选处方组合网络展示

本研究发现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主要单药:半夏、茯苓、甘草、陈皮,与本草文献记载及现代药理研究结论相符。如《本草备要》说半夏:“除湿化痰”,多个实验证明半夏能提高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具有祛痰作用[10];《名医别录》记载茯苓“治疗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利水消肿[11];《医宗必读》说橘皮:“清痰理气”,现代研究表明陈皮挥发油能够松弛气管平滑肌,且对肠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12]。主要对药:半夏-茯苓、半夏-陈皮、半夏-甘草、陈皮-茯苓;主要角药:半夏-陈皮-茯苓、半夏-甘草-茯苓、生姜-半夏-茯苓、半夏-白术-茯苓,主要对药和角药均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二陈汤的组成药物及主治配伍,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基于关联规则,发现配伍规律:生姜+ 茯苓→半夏、陈皮+茯苓→半夏、天南星→半夏等,以半夏为核心,配伍生姜、陈皮、茯苓、天南星等不同药物。基于复杂网络,发现核心药物:半夏、茯苓、陈皮、生姜、甘草、桂枝等,均为二陈汤、苓桂术甘汤等痰饮治疗经典名方的组成药物。上述研究结论相互印证,且与相关报道[13]基本相符,提示临床治疗痰饮以燥湿化痰、健脾理气及温阳利水为主要治法,多使用二陈汤、苓桂术甘汤类方,符合“以温药和之”之旨。

本研究发现治疗痰饮的9 个新候选处方,方1 由杏仁、麻黄、桑白皮、阿胶、款冬花组成,其中麻黄、杏仁为三拗汤的核心药物,可用于风寒束肺之痰饮;方2由党参、核桃仁、紫石英、补骨脂、牛膝、沙苑子组成,核桃仁、补骨脂为青蛾丸的核心药物,偏于补肾温肺,方3 由熟地黄、牛膝、石斛、沙苑子组成,偏于滋阴润肺,两方皆偏补益,可用于肺肾两虚之痰饮;方4 由青皮、木香、三棱、高良姜组成,方6 由柴胡、槟榔、鳖甲、紫苏组成,青皮、木香、柴胡、槟榔、紫苏为理气行滞之品,三棱、鳖甲为破瘀行血之药,两方可用于气滞血瘀之痰饮;方5 由甘遂、半夏、芫花、陈皮、茯苓组成,甘遂、芫花为十枣汤的核心药物,半夏、陈皮、茯苓为二陈汤的核心药物,可用于水饮壅盛之痰饮;方7由川贝母、阿胶、款冬花、地黄组成,肺肾同治,金水相生,可用于阴虚痰热之痰饮;方8由生姜、款冬花、肉桂、干姜组成,方9 由生姜、桂枝、肉桂、制附子组成,两方皆偏温热,可用于阳虚湿盛之痰饮。上述新候选处方提示,痰饮治疗并非一味而盲目地使用“温药”,而是在明确疾病不同部位及临床特点的基础上,辨证采用“行、消、开、导、清”等不同治疗方法,遣方用药或寒温并用、或攻补兼施、或表里兼具,重点在于“和之”[14]。

针对上述数据,目前多采用关联分析法,包括Apriori 模型分析法[15]、FP-Growth 算法[16]等,但关联规则仅分析支持度与置信度,且计算量增长严重,难以确定正确的数据,容易忽略稀有数据[17]。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所使用的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3],是一种非监督的模式发现算法,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信息量最大的组合,适用于高度离散性数据,相较于关联分析法具备一定优势,可定性、定量挖掘药物间相关性以及隐藏于方剂配伍中未被重视的核心药物及新方组合。但由于本研究采用人工阅读检索方式收集数据,样本量较少且存在局限性,也未对方剂及处方中药性、功效、主治证候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偏倚。今后研究可在中医文献大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及网络信息学等技术方法,进行中医证候及药理药效学等系统分析, 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猜你喜欢
痰饮置信度医家
置信度辅助特征增强的视差估计网络
一种基于定位置信度预测的二阶段目标检测方法
硼铝复合材料硼含量置信度临界安全分析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正负关联规则两级置信度阈值设置方法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中医痰饮致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