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文献述评*

2019-04-20 02:28银子涵徐桂兴梁繁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风池百会穴夹脊

银子涵,徐桂兴,陈 姣,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成都 610075)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指的是由于颈椎病变引起椎动脉血流障碍而导致脑供血不全,临床以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大多数人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屈颈动作越来越频繁,致使颈部疾患出现机率增大,据报道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为1.73%,占颈椎病的10%-15%,并且70%的颈椎病患者合并椎动脉受累[1]。西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因此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已经成为了治疗本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我国传统医学之“眩晕”、“痹病”、“头痛”等范畴。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并且针灸百会穴有简、便、廉、验、广、安全的作用,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是个理想的选择。为进一步了解运用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前景,笔者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针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文献做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的整理

收集1988 年11 月1 日至2018 年11 月1 日公开发表 在 选 用CNKI,WF,VIP,CBM,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中的文献,主题输入“针刺(acupuncture)”或“灸(moxibustion)”或“耳穴(auricular point)”等源并含“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百会(baihui)”进行源检索,对主题词进行检索有关针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回顾、归纳及总结。

中英文检索方式类似,以CNKI 检索为例,CNKI:SU=(‘RCT’+‘随机对照’)AND SU = (‘针刺’+‘灸’+‘针灸’+‘电针’+‘温针’+‘头皮针’+‘耳穴’+‘穴位’)AND SU=(‘百会’)AND SU=(‘椎动脉型颈椎病’)

初步搜索得到文献159 篇文献,排除非椎动脉型颈椎病20 篇,综述类30 篇,重复6 篇,非百会穴10 篇及不符合RCT的39篇文献,最终得到的临床研究文献共计54[2-55]篇。

1.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①针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RCT;②明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③采取针灸治疗;④治疗方案及针灸处方中主穴中包含百会穴。

文献排除标准:①不能明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②文献中观察组未明确给出明确针灸处方者;③临床个案报道;④综述类、总结分析类、临床报道、及专家经验;重复发表的文献仅选用1次;动物实验。

1.3 研究方法

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文献筛查员对此检索临床文献进行初筛,若符合纳入的文献则进行进一步研究。若该文献两者具有分歧,则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决定,若仍有争议请专家仲裁。之后通过逐一阅读,并提取相关信息,包括文献发表时间、诊断及评价标准、证型文献数量、纳入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百会穴的具体应用及疗效情况,汇总分析,建立相关数据库。

2 结果

使用Excel 对初步纳入的文献进行批量管理、查重,并由研究者阅读文献摘要和全文,依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初步搜索得到159 篇文献,排除重复及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得到的临床研究文献共计54[2-55]篇。其研究的基本特征如下

2.1 文献发表的年献特点

本文检索针灸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RCT文献均为中文文献,最终纳入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时发现,到2001年才开始使用随机对照法用于研究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百会穴的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数目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2.2 文献发表的研究方法特点

所有入选文章均采用随机对照法,但是盲法原则仅3 篇[8,16,18]文 章 涉 及 到。 在 诊 断 方 面,39篇[2-5,7-8,10-12,14-16,18-20,22-24,27-34,36,38-42,44-45,49-51]文章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有12篇[6-9,12,21,25-26,29,35,37,42],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诊断标准及12 篇[14,16,18-20,22,24,31,34,36,38,45]《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自拟诊断标准为3篇[13,17,53]及1篇[4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表1 纳入文献年度分布图

在疗效评价方面, 39篇[2-5,7-8,10-12,14-16,18-20,22-24,27-34,36,38-42,44-45,49-51]文章疗效标准根据《 中 医 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 28篇[2,7,9,12,14,16,19,21-22,25-33,36-37,39-41,43,48,53-55]采用血流流变学及动力学作为评价标准,采用自拟的疗效标准的有3篇[13,17,53],3 篇[30,37,48]《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篇[29,35]文章运用《中医筋伤学》、《实用脊柱病学》,2 篇[47,52]《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篇[33,46]《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 篇[25]文章还运用DHI、DARS1作为疗效标准,所有文献均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对照研究中还简要地将实验结果概括为组间比较有差异。最常见的是以临床总有效率作为结果指标。除此之外,所有文献中仅有6 篇[12,15-16,19,23,51]文章提到不良事件或反应。

2.3 针灸百会穴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见证型及出现频率

针灸百会其主要治疗证型中主要为气血亏虚型、痰浊中阻型及肝肾亏虚型,其反应出针灸治疗对于肝、脾、肾三脏尤为重视,也符合百会穴的主要治疗类型,其具体分布如下: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有气血亏虚 型19 篇[4,8,16,19-20,27,30-31,34-35,37,39,43-46,50-52],痰 浊 中 阻 型12篇[4,8,19,32,34-35,43-45,50-52],肝肾亏虚型10 篇[8,19,30,35,43-45,50-52],瘀血阻络型有6 篇[4,16,19,32,44,52],肾精不足型4 篇[4,27,37,46],肝阳上亢 型3 篇[16,19,52],风 阳 上 扰3 篇[45,50-51],风 寒 阻 络 型2篇[16,32],实 证1 篇[13],虚 证1 篇[13],气 虚1 篇[27],血虚1篇[27]。

2.4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穴位关联规则分析

此次采用R 软件及相应的程序包,并分别对纳入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其中风池、颈夹脊与百会穴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天柱、大椎、风府、颈百劳,后溪、太阳等;其中取穴以头项部17处穴位(风池、颈夹脊、天柱、大椎、风府、颈百劳、太阳、完骨、印堂、四神聪、头维、率谷、玉枕、神庭、上星、脑户、翳风)为主,尤其以督脉头部腧穴为主要;躯干部穴位主要为大杼、肩井、命门、肾俞、神阙、风门、关元这7穴;四肢部以后溪、太溪、内关、足三里、悬钟、合谷、列缺、曲池、太冲、中渚、丰隆、阴陵泉、血海、昆仑、三阴交、阳陵泉等16 穴为主。 其中记载风池[3-12,15-16,18-23,28-29,31-37,39-40,43,45,50-52]有34 篇 文 章,颈 夹 脊穴[4-7,9-12,14-19,27-28,31-33,35,37-39,41,43,48,51]有27 篇 文 章,记 载 天柱[3,8,10-11,15-16,20-21,29,34-35,40-41,44-45,50-51]的相关文献为17 篇,记载大椎[2,5,7,10-11,15,17-18,30,35-36,40,42,47,54]的文献为15 篇。其具体分布见表2及频数图1如下:

表2 相关40个腧穴出现的频次

图1

图2

图3

所有的关联规则中,支持度大部分分布在0.1 以内,3 个规则支持度大于0.6,其置信度为70%左右。置信度为100%左右的规则其支持度又不高,详细情况见图2。

在除百会外所有的穴位中,风池穴与颈夹脊级别最高,也是针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选穴,其次为第二级别的穴位天柱、大椎、风府、颈百劳、后溪、太阳,与频次分布相一致。详情见图3。

设定支持度大于等于10%(支持度的意义在于度量项集在整个事务集中出现的频次。我们在发现规则的时候,希望关注频次高的项集。),置信度大于等于50%(规则的置信度的意义在于项集{X,Y}同时出现的次数占项集{X}出现次数的比例。发生X 的条件下,又发生Y 的概率。)运用Apriori 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穴位处方的关联程度[11-13]。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针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穴位处方的关联程度

图4 运用百会穴治疗手段分布图

表4 运用百会穴总有效率分布图

从表3 中我们可以看出,2 穴关联中百会、风池穴组以70.83%的支持度排第一,百会、颈夹脊组以54.17%支持度排第二;在3 穴关联规则中,百会-风池-颈夹脊以41.67%的支持度排第一,百会-风池-天柱以31.25%的支持度排第二,百会-大椎-风池的支持度为18.75 排第三;4 穴关联规则中,百会-大椎-风池-颈夹脊的支持度为14.58%排第一。

2.5 主要治疗手段

其中19篇[3-4,7,19-20,24,29-33,35,38-39,41,47,49-51]文章主要治疗手段还是为针灸,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仅有6篇[22-23,40,44-45,48]文章记载使用单一操作手段进行治疗,曾经的治疗方法变得不再单调,可辅以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其具体表现如图4。

2.6 疗效情况

从疗效上来看,不论何种方法针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有6篇[5,15,19,23,46,48]位于90%以下,其余文章均在90%以上。具体情况见表4。

3 讨论

3.1 理论可行性分析

从古至今,各时代医家对于此病的认识均不相同。然而较为主流的思想为治疗上宜将标本虚实作为首要。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病之本;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多为病之标。故应知道治标同时,治本也尤为重要。经调查发现众多证型中尤以气血亏虚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基础。而据现代临床研究,百会位于大脑皮层的旁中央小叶的在体表的投射部位,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状态,因此针刺可兴奋中枢功能从而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敦煌医书·新集备急灸经》中提到“患头眩,暗风,兼生头痛,白屑,头心上,灸百会穴二七壮。”《灸法秘传·头痛》“若因头风而痛,宜灸百会,并灸神庭,合谷、胆俞皆可灸之。”百会位于巅顶,位于“元神之府”,属于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同时也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多经之交会穴。督脉循行入脑,上额交巅,且百会穴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故能起到提神醒脑、振奋阳气、补益肝肾、养血补气的作用,因此针灸百会对于治疗椎动脉颈椎病具有独特优势。

3.2 数据挖掘结论

根据数据挖掘可以得出结论:①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针灸运用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越来越多,这也反映出针灸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及医者对于此病的治疗运用更加广泛;②针灸百会穴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适宜证型主要为气血亏虚型、痰浊中阻型及肝肾亏虚型;③随着百会对于此病的广泛运用,其联合取穴运用频率最高的为风池、颈夹脊与百会穴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天柱、大椎、风府、颈百劳,后溪、太阳等;其中体现近部取穴原则的头部取穴为主,尤其督脉腧穴为主;配合辨证选取膀胱经及督脉腧穴穴及相关经脉腧穴;运用关联规则可以看出,2 穴关联中百会、风池穴组以70.83%的支持度排第一;在3穴关联规则中,百会-风池-颈夹脊以41.67%的支持度排第一;4 穴关联规则中,百会-大椎-风池-颈夹脊的支持度为14.58%排第一;④运用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手段主要为针灸治疗,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其治疗手段已不仅仅拘泥于传统治疗手段,并且运用复合手段较多,有利于增加治疗效果;⑤关于运用针灸百会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推广。

3.3 不足及展望

①纳入文献显示针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其独到的作用,但有必要增加更多严谨的高质量RCTs;②但是近年来仍有文章质量较低,至今所有入选文章均采用随机对照法,但是盲法原则仅3 篇[8,16,18]文章涉及到,且在研究方案的不良反应或事件仅6 例提起,采用血流流变学及动力学作为评价标准,这有待于今后研究的进一步运用及改善;③目前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在国外推广较差,针灸百会疗法对于椎动脉颈椎病具有简、便、廉、验的作用,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推广至国外;④应更加大力推广现代技术加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结合其他方式治疗本病,这将会更有利于临床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⑤单独运用百会穴的文献目前不多,但大多数文献取穴均选取了百会穴,同时我们的相关研究也应重视,这将为未来研究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⑥目前文献大多选用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较为主观,未来应选用较为客观的结局指标。。

猜你喜欢
风池百会穴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风池穴在面瘫中的治疗体会
墨风池诗词选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一穴解决“路怒症”
针灸穴位保健——百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