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痔术后熏洗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

2019-04-20 02:28白克运解广东白煜杨孙永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方五倍子芒硝

白克运,解广东,白煜杨,孙永强

(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济南 250014;2. 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355;3. 荣成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威海 264300)

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居民痔病的发病率高达41.45%[1],约占肛肠科疾病的80.6%[2]。对于部分保守治疗无效或Ⅲ、Ⅳ度内痔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然而无论是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还是其他术式,都难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肛门疼痛、水肿、出血等,其发生概率为19%-62%[3-5],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术后康复,因此如何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成为痔术后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6]。

中医治疗痔病历史悠久,多项研究表明,中药熏洗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7-9]。然而,以往的研究多从名医经验或验方等方面入手,用药分析局限于单个方剂,缺少全面的用药规律方面的数据挖掘研究,给传承中医处方用药经验带来一定困难。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一种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的软件系统,该平台紧紧围绕中医药继承、发展和创新等核心问题,运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网络科学等技术,结合中医药临床应用实际,实现了以组方数据分析为核心的目的[10]。本研究为了使中药熏洗防治痔术后并发症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中医药物学研究的发展,故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多个数据库收录的用于防治痔术后并发症方药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提取用药关联规则,发掘并分析新药组方,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标准

本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期限为2000 年1 月1 日-2018 年12 月31 日,根据数据库的检索规则差异,运用主题词联合自由词或关键词的方法进行综合检索,检索词包括“混 合 痔”“痔 病”“术 后”“外 洗”“熏 洗”“坐 浴”等。纳入标准:选择中医药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所有文献,以及相关的病案报道、专家治疗经验等文献。排除标准:①综述类、Meta 类或组方重复出现的文献;②文献中组方用药未记录者;③未行手术治疗文献或口服内用方。依据上述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可供录入的方剂共161首。

1.2 组方录入及分析软件

将所搜集的161 首中药组方逐一录入到V2.5 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在录入过程中,由两人进行中药数据审核,以防重复录入或出现纰漏,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1.3 组方数据分析

利用V2.5 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的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先对组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并按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序;再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经过对数据的预处理分析,把“支持度个数”设为70,“置信度”设为0.7,在软件“用药模式”中得到药物的组合频次,再按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序;在“规则分析”中得到药物的关联规则。最后在新方分析中,将相关度设为5,惩罚度设为2,将上述所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提取核心组合,导出新处方,并以网络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示[11]。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

对输入的161 首痔术后熏洗组方中的123 味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分析,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后可见,频次≥10 的有35 味中药,依次是苦参(100)、黄柏(94)、五倍子(62)、芒硝(61)、大黄(57)、蒲公英(40),冰片(38)、金银花(38)、马齿苋(35)、红花(34),地榆(30)、乳香(30)、花椒(29)、苍术(28)、防风(28)、白矾(27)、当归(26)、没药(25)、白芷(25)、赤芍(24)、黄芩(23)、桃仁(21)、延胡索(19)、蛇床子(19)、地肤子(17)、连翘(16)、荆芥(15)、黄连(15)、虎杖(14)、菊花(13)、槐花(13)、鱼腥草(13)、侧柏叶(12)、紫花地丁(12)、制川乌(11)(表1)。

2.2 关联分析

将组方数据进行“组方规律”功能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为70,“置信度”为0.7,选择“用药模式”,结果得出药对45 组,其中组合频次排在前10 位的分别是黄柏、苦参(284),苦参、五倍子(180),芒硝、苦参(172),黄柏、五倍子(168),苦参、大黄(156),黄柏、大黄(156),芒硝、黄柏(152),黄柏、苦参、五倍子(140),芒硝、黄柏、苦参(128),黄柏、苦参、大黄(120),见表2;选择“规则分析”可得出30条组合规则,其中置信度排在前10 位的分别是没药→乳香(0.96)、黄芩→黄柏(0.913)、红花,苦参→黄柏(0.864)、红花,黄柏→苦参(0.864)、黄柏,五倍子→苦参(0.833)、芒硝,黄柏→苦参(0.842)、芒硝,大黄→苦参(0.818)、地榆,黄柏→苦参(0.818)、乳香→没药(0.8),见表3,核心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展示见图1。

2.3 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分析

根据纳入方剂的数量,结合不同参数条件下对数据的预处理结果,默认相关度为5,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两个不同药物间的关联系数,其中关联系数排在前10 位的分别是枳壳、花椒(0.025865),黄芩、槟榔(0.024652),当归、赤石脂(0.023063),荆芥、花椒(0.022808),黄柏、半枝莲(0.022227),茯苓、白术(0.022213),桃 仁、当 归(0.021837),桃 仁、川 芎(0.021271),红花、川芎(0.021212),桃仁、金银花(0.021059)(表4)。再经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3 味或4 味药物核心组合,即枳壳、苦参、葱白,地肤子、苦参、黄柏,桃仁、红花、赤芍,枳壳、防风、苍术、侧柏叶,白芍、制川乌、苏木,透骨草、制草乌、制川乌,共6 种,见表5,网络展示见图2。再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3个新处方,即枳壳、苦参、葱白、地肤子、黄柏,桃仁、红花、赤芍、枳壳、防风、苍术、侧柏叶,白芍、制川乌、苏木、透骨草、制草乌(表6)。

表2 痔术后熏洗中药的组合情况(支持度个数设置为70)

表3 痔术后熏洗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0.7)

图1 痔术后熏洗中药常用药材关联规则网络图

表4 两个不同药物间的关联系数(选择关联系数≥0.18)

表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表6 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熏洗中药的新方组合

图2 防治痔术后并发症中药熏洗新方组合网络展示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风、湿、燥、热是引起痔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又以湿热为主,痔病患者虽已行手术治疗,但湿热体质或创面湿热仍旧存在,加之手术直接损伤络脉、经脉,易使邪气,尤其是“湿热风燥”之邪搏结于肛门,使局部气血瘀阻,经络不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载有“气伤痛,形伤肿”,气机流通不利,凝滞于局部,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不通则痛;局部肿胀疼痛,瘀血不去,血行之道不得宣通,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出血反复不止,上述共同造成痔病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12],因此临床治疗以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同时可辅以消肿止痛,而采用中药熏洗的给药途径能长时间维持药效,且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影响[13]。

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整合解析。

在频次分析中可以看出,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药物多为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或化瘀止血药,用药频次≥10次的药物有:苦参、黄柏、五倍子、芒硝、冰片等具有清热燥湿消肿之效,大黄、蒲公英、金银花、马齿苋、地榆等具有清热解毒之效,红花、乳香、当归、没药等均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进而也反证了湿热瘀滞是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根本病机,治疗上当以清热燥湿、解毒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在组方规律分析中可知,高频组合如“黄柏-苦参”“苦参-五倍子”“芒硝-苦参”“黄柏-五倍子”等均具有清热燥湿消肿的功效,其中苦参可清利湿热,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水液运化,使湿热之邪得以祛除,是治疗下焦湿热的常用药材,药理研究也证实苦参的主要成分苦参碱具有减轻炎症渗出及组织水肿、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作用[14]。黄柏可清热燥湿、解毒疗疮,且长于泻下焦湿热,药理上具有解热、抗炎及抗菌的作用,与苦参进行配伍时即构成多种组方中的关键药材组合。芒硝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钠,功可清火消肿、润燥软坚,药理研究也证实,芒硝熏洗可促进淋巴循环,减轻炎性反应,其高渗性还能促进组织内水分渗出体外,减轻肿胀[15]。五倍子能收敛止血,收湿敛疮,药理研究显示,五倍子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有效成分内含大量鞣质,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与手术创面接触后,可凝固组织蛋白质,压迫收缩小血管,促进血液凝结,形成血痂,发挥止血的作用[16]。在关联分析中的网络展示图中看出,置信度高的药物在左下部分,包括苦参、黄柏、大黄、芒硝、马齿苋、冰片、五倍子、蒲公英。

聚类算法的目的是进行探索性分析,所得结果通常可对潜藏规律进行有效的挖掘[17],运用该平台的无监督熵聚类算法获得新方3 个,分析新处方的药物组成:新方1由苦参、黄柏、地肤子、枳壳、葱白组成,其中苦参、黄柏、地肤子清热燥湿,黄柏还可泻火解毒疗疮,地肤子止痒,枳壳行气消滞,葱白解毒杀虫,全方可用于痔术后湿热重,瘀滞轻的症候;新方2 由桃仁、红花、赤芍、枳壳、防风、苍术、侧柏叶组成,其中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清热,枳壳行气消滞,防风、苍术祛风除湿,侧柏叶凉血止血,全方可用于痔术后瘀滞较重,兼有湿热的症候;新方3 由制草乌、制川乌、苏木、透骨草、白芍组成,其中制川乌、制草乌除湿止痛,苏木祛瘀消肿止痛,透骨草解毒除湿、散瘀消肿止痛,白芍化瘀止痛,全方可用于痔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较重,兼有湿热瘀滞的症候。

综上所述,本研究用药频次统计以及关联规则分析可知,防治痔术后并发症选药上遵守了痔病湿热瘀互结的病机本质,治法多以清热燥湿、解毒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导,从而也证实了从湿热瘀滞论治的方法,通过进一步挖掘得到用药核心组合并生成新组方,可为临床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然而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未能分析辅药作用,在后续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新方五倍子芒硝
芒硝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中国芒硝矿特征与成因简介
名医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基于焦树德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的用药规律探讨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考察芒硝制备玄明粉的过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余绍源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经验
五倍子治疗蛋白尿的研究
五倍子汤漱口止牙疼
五倍子汤漱口止牙疼
生大黄内服、芒硝外敷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