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

2019-04-22 03:07陈桂华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陈桂华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随之出现了大批“留守学生”,他们大多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等代为看护、照顾,他们势必缺乏亲情的沟通交流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心理得不到很好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会对留守中学生自身及其家庭、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校作为粤西山区高中学校,全校有200多“留守学生”,通过加大对“留守学生”管理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他们在学校得到良好的熏陶,心理上会得到很好的疏导、教育,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环境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59-01

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存在问题

1.该类学生性格上突出自我,比较喜欢独断专行。

我校有200多位“留守学生”,他们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爱,在性格上难免会产生一些自私自利的心理,他们大多由祖父母、亲戚照顾,祖父母、亲戚对他们过于宠爱、迁就,导致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因为缺少父母监管、约束,父母即便有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进行教育,不是当面进行教育,或教育不及时,出现问题越积越多,他们的祖父母、亲戚又无法进行有效的管教和引导,久而久之这类“留守学生”的性格就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长期下来会造成学生心灵扭曲、自闭等不良心理问题。

2.学习上大多存在焦虑心理,过度迷恋网络。

根据对我校“留守学生”追踪调查研究,他们大多在学习上会存在一定的焦虑心理,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来自父母的疏导、教育,长时间的焦虑心理压抑,势心会导致“留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继而把精神寄托于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寄望于网络上会得到认可、尊重,从网络、游戏中的寻求解脱,有些会达到疯狂的程度,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这样的例子在校“留守学生”中不胜枚举。

3.精神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缺失。

“留守学生”缺少或失去父母的教育引导,父母一年中最多也只回家一两次,父母内心多少存在愧疚心理,总想对孩子做出一些精神上的补偿,想方设法满足其各种需求,以致“留守学生”做事总是缺乏意志毅力,做事往往只有三分钟的热度。这将会导致“留守学生”的心理存在严重的偏差,他们在遇到问题或经受挫折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出格、偏激的行为,甚至产生危害现象。

4.叛逆心理比较严重。

我校不少“留守学生”在校表现比较差,经常违纪,,集体主义观念缺失,有的还有抽烟、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他们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却往往比其他学生更脆弱,同时还会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学生的生活能力就显得低下,人际交往不良,自控能力低。他们的世界观和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办事情不讲准则和规范,容易激动、发怒,对自己的情绪不能管控,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我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留守学生”疏导教育,促其健康成长

1.让“留守学生”主动融入学校班集体,使之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留守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和关爱。我校德育处、团委、各年级长和班主任协调联动,对学校“留守学生”建档立册,摸清各班的“留守学生”情况,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协调各科任教师,把疏导、教育“留守学生”的任务分解到各个教师,要求各科任教师在教学上要对“留守学生”更加留意,在思想上关爱,在生活上多关心,在情感上多一些关怀。“留守学生”在思想、学习等方面有点滴对进步,都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存在感和认同感,会让他们形成这样的共识:认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学校都受到了一样的对待,并不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有所不同。

2.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主导教育功能。

(1)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特别是班主任的培训教育,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给予“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2)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我校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学校德育处对“留守学生”建档立卡,实行跟踪教育,及时了解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疏导、教育。使他们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主动与父母沟通,逐步让他们提高自身的独立性、自制力,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

(3)我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具有心理健康B级、C级的兼职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通过创设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全校教师、“留守学生”提供较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3.在班级管理中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多鼓励、支持、引导“留守学生”树立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调动“留守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谅解,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4.班级集体培養“留守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的班级管理几乎达到“全封闭”模式,通过一系列的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做到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旷课和缺课,课堂上要求专心听课、积极发言并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观察了解,经过这样的学习环境熏陶,在我校就读的所有“留守学生”基本上能做到遵纪守法,有超过80%的“留守学生”达到品学俱佳。

5.学校的软环境造就“留守学生”向好、向善。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高中,但政府加大对教育软硬环境的建设,有寄宿条件,确保“留守学生”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管理严格规范,为“留守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很好地补偿其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的家庭教育。一些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还有“乐助会”、“毅基金”等慈善机构帮扶一些家庭困难“留守学生”解决学习费、生活费。学校还通过家长委员会搭建家校及时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校迅通平台等形式让家长及时掌握“留守学生”在校的学习信息和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反馈,进一步增加学校与家长的互动教育支持。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作为学校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大熔炉,学校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尤其“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留守学生”自我管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逐步养成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促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张瑞平.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J].文教资料.

[2]高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中职留守学生的现状及班级管理策略
如何充分发挥留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