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沉浸阅读中的教育者

2019-04-23 00:53李文平
江西教育B 2019年3期
关键词:苏教版课文教材

李文平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是一个且行且思的阅读者,更是一个经年累月沉浸在教育中乐教不疲的研究者。

从教之初,一路“闲读”,

为我的语文教学夯实文化根基

18岁那年,中师毕业的我在懵懵懂懂中走上了教学岗位。毫无心理准备的我,既感慨学生生涯结束太快,又遗憾自己的脑子太空。于是,我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刚毕业的我在农村小学工作,教学教研、培训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我的成长处于自个儿摸爬滚打的混沌状态。好在我有阅读的习惯,在做语文老师的头几年,我读《诗经》《楚辞》,读唐宋诗词和八大家的散文,读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一路“闲读”,丰厚了我的文化底蕴,为我的语文教学夯实了文化根基。

后来,我又因在教学中“鬼点子百出”,教学成绩“一路凯歌”,我调入了有教研氛围的中心校工作,并被指定为学校教研工作的负责人。战战兢兢地踏上研究之旅,我才发觉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专业素养严重“告急”,阅读自然更加急迫和用心。于是,我开始“恶补”,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期刊开始源源不断地摆上我的案头。有阅读就有思考,但阅读是短暂的,思考是瞬间的,唯有写作才能将短暂与瞬间化为永恒。写作也就成了我梳理思想、认同自身与完善自身的必然选择,从此,电脑成了我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

带着阅读的收获,品尝阅读后的思考与尝试,怀着激情,我引领孩子们在多彩的语文世界里穿行。我领着孩子们与一篇篇课文经历一次次美好的遇见——遇见文本传递的美好意蕴,遇见文本营造的诗意境界,遇见文本塑造的鲜活人物……语文,她就是最美好的遇见!我领着孩子们走进童诗的世界,享受童诗带来的惊喜与感动;我领着孩子们步入童话的国度,亲近那些纯洁、善良的伟大灵魂;我领着孩子们读经典诗词,读文言文,读寓言,读绘本,读儿童小说……语文,她就是孩子们生命拔节的一扇门。

写作元素的加入,使我学会了总结。我喜欢用电脑记录我的带班经历,我喜欢用电脑写下我的教学故事,我喜欢用电脑存储我的阅读之旅和教学之旅。我也学会了向各类教學刊物投稿,渐渐地,我的这些文字被刊用。一次次的发表,更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反过来也让我更加喜欢上了语文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可以成为我们找到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最佳载体。

主题学习,更新理念,

让我的语文教学有了安放

梦想的地方

2012年第一场雪刚飘落的时候,我幸运地乘上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这列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让我这个喜欢阅读的教书人,有了安放自己梦想的地方,让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

“语文主题学习”倡导课内大量阅读,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领着一群爱读书的孩子博览群书。胜日寻芳,满目万紫千红,不计其数的花卉各绽其美。如争妍的丛花一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选编的诸多美文,也各有可取之处。以五年级的丛书为例,一个学期7本丛书共有282篇选文,合计70万字。如此似锦繁花,该如何欣赏?慢慢走着欣赏,阅读时间有限;走马观花,难以印下深刻的记忆。

苏教版课文《最佳路径》给了我启示。主人公格罗培斯巧借葡萄园主人的做法,将选择的权利交给游客,由此诞生了世界最佳的路径设计。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是不是也该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我们的学生?

回味着“给其自由,任其选择”的真谛,在进行丛书教学时,我们尝试着上“荐读课”。先让孩子自主阅读一个单元的文章,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推荐给大家。孩子们可从内容概述、精彩语段回放、人物品析、表达方法等方面撰写推荐稿,陈述自己推荐的理由。如果能说服本组或班级的同学,则有不同分值的奖励。第一次荐读课选择的是丛书《静听花开》中的第7单元《和谐家园》,在小组交流时,孩子们的发言异乎寻常的热烈。有的说,《大森林的主人》中,作者用“我”的手足无措来衬托猎人的妙计层出,写作方法值得借鉴;有的说,《下雨了》一课以时间为序,每个段落的语句排列极为相似,有回环反复的韵律美;还有的说,《给地球村村民的一封信》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真实感人……每个孩子都竭力倾吐自己的见解,力推自己喜爱的篇目。我在热闹的教室里慢慢走着,欣赏着孩子们积极的表现,倏忽明白:课文,只有交给孩子,文本的价值才会融入他们的生命。

小组交流后,我建议他们整组合举一篇,如果意见不一,也可百花齐放。为争取本组博弈的机会,孩子们自然群策群力,通力合作。课文的闪光点越找越多,陈述的语言也越来越规范流畅。小组汇报单上列出的若干喜欢的理由全是文章的精妙所在。因为各美其美,所以美人之美;因为开始赏美,所以懂得荐美。

当我在讲台前站定,问孩子们推荐大家品读哪篇课文时,全班的小手一同举起。那一刻,他们认真的小脸告诉我,手心举起的都是最爱的那朵。而我,也在窃喜:任其选择竟是最佳之路径。

这样的课堂,才属于真正的课堂,是还给孩子自由拔节的课堂。介入“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才有我更宽的教学理念与思考。

除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外,我还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也正如百花园里的群花,各有各的鲜艳。苏教版教材意识新、选材新、体例新,人教版教材大气、平易而经典,北师大版注重整体推进、文化积累,每个版本教材虽然风格各异,却都是从浩瀚书海中精挑细选所就,当然不免也有经典之作被几套教材同时收集的现象。如琦君的《桂花雨》,同时出现在人教版第九册与苏教版第七册里;《趵突泉》《可爱的草塘》安排在人教版的第八册,作为选读课文出现,而在苏教版选材里,《趵突泉》是第六册的精读课文,《可爱的草塘》是第十一册的精读课文。因为编者的立足点不同,所编教材选文的改动因此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趋向。同属一种的花朵,为什么在不同的枝头姿态不一?

我攜着孩子们从一同端详美文到教材的转身,一起探寻异曲同工的奥秘。在阅读时,我们将两篇同出一辙的选文进行比较,先圈画出异同之处,然后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在比较了两篇《桂花雨》后,发现苏教版的选文除对“摇花乐”的描写外,还记录了父亲为桂花口占一绝的镜头,意在表达家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人教版的选文除描写“摇花乐”的场景,还补充了母亲给乡邻们送桂花的内容,意在帮助读者理解母亲的思乡之情,也与单元“月是故乡明”的主题紧紧吻合。苏教版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了汤姆的父亲阻止汤姆捕捞,父亲严厉的话语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钓鱼的启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对领悟的道理进行了深入阐述。在比较阅读中,我们发现:不同的着眼就有不同的用笔,就有枝头繁花的姿态不一。

我常想,语文教师的幸福就在于此——你可以把你的巧思与创意,尽情运用到你的课堂,不断地实现自我扬弃、自我超越。

团队教研,唤醒潜能,

让我们的语文多一份诗意

和美好

2018年新年伊始,“三人行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一批有追求、有热情的语文老师从各校汇聚一处,让我成功告别了单兵作战的时代。为了工作室的老师们能够在这里真正得到成长,我开始更多考虑如何利用网络进行业务学习,如何发现每个成员的优势并协助其做好个人成长规划,如何将“语文主题学习”推向纵深发展,如何对成员进行管理,等等。我相信,每一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

记得有一次团队活动,我们应邀赴山东泰安执教《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上课地点是一所刚刚开展实验的学校,举办方也安排了一位教师执教同篇课文。如何上出“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特色来?我和我的“三人行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研究,再次研读课标,研究学情,认为孩子们对《女娲补天》这篇课文讲述的神话故事基本都能讲述,我们何必在课堂上仍然“喋喋不休”地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呢?倒不如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孩子们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有神人,有神力,有神事,并能讲述这个故事。事实上,我在执教时,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的课堂精彩不断,获得了与会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随着“三人行”团队成果展示、经验交流、送教下乡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我的活动策划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文本解读能力与教学指导能力等,都将遭遇更大的挑战。但是,每一次迎接挑战都必将是对我自身潜能新的唤醒,前行路上一轮新的出发。

不登山,不知山之高;不入潭,不知潭之深。为了让我们的语文人多一份诗意和美好,请就在今天,就在当下——怀揣着梦想,坚定地出发!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大生校区)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苏教版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