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9-04-26 12:31张倩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张倩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基于此,详细分析分享经济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能够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分享经济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013-03

目前高校是我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地点,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一定的创新创业课程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但是由于大学生创业的经验及社会经验都比较缺乏,因此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仍旧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大多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比较低。本文分析了分享经济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1 分享经济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 创新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终动力,在国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个国家的科技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勇于创新。目前的国际竞争形势非常激烈,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要想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要有大量的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满足现有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来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从而进一步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2 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的各高校的资源分配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这些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软资源的分布十分不平衡。很多高校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加强高校的硬件资源建设,但是与此同时却忽略了高校的软资源建设,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高校的资源利用率非常低。与此同时,这些高校的人才质量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区别,人才的数量与人才的质量分布非常不平衡,隨着近些年来高校不断的扩招,高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高校的学生质量却没有随着数量的增加而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要对自身的制度进行改革,将发展的改革理念落实到学校的制度建设中,保证学校的学生质量和数量都有一定比例的提升。

1.3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校的毕业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很多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都会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办法与能力[1]。这种现状也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弱,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2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2.1 创业靠创新来推动

一个好的想法要想真正变为现实,必须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创业是靠创新来推动的,如果想把脑中的创新意识转化为现实成果,就必须要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来完成。为了进一步明确创业的思路与模式,就必须及时与当代的经济情况相接轨,站在时代的最高处进行思考,找到最可能的出发点来行动。

2.2 创新创业体现价值

创业指的是能够进一步地增加经济价值的一种开拓性的活动,创业能够把各种想法转变成现实的经济财富,要想达到最终的目的,就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使想法变为现实,通过各种行动来更好地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2.3 创新靠创业来深化

大多数的创新成果,比如各种创新的理念都是通过行动来推动实施的,创业能够把各种理念不断地深化,在这个过程中会把各种想法和意识进一步地强化,如果创业能够成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家的创业创新事业的发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创业”和“创新”两个词虽然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二者又有着关联。

3 分享经济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些教育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高等学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当作教育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被看作一个孤立化的教育方式[2]。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探索起步比较晚,由于思想观念的限制,很多学校开设各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较晚,这种现状导致现在大部分的高校教师和学生没有能够及时地调整心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这就导致了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缓慢。

3.2 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创新创业的教育方式比较少。近年来,很多学校都通过设置选修课的方式来开展创业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的缺点是其课程设置比较单一,而且课程比较枯燥。一些学校设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程,但是在这些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根据企业管理的内容来讲授,课堂教学的案例大多数都是一些大企业的成功企业家的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很难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得到应用[3]。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大多都集中在一些小型的企业,在这些企业工作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恒心。目前,虽然我国的很多大学都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教育方式都非常单一,甚至只停留在一些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层面,很多学校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创业实践环节,这种现象导致现在的很多大学学生的创业素质非常低,很难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

3.3 师资不足导致创业教育偏理论化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数都是由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工作人员来承担的,这些教师在上课时大多也都是宣传一些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等知识。这些教师在上课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讲述一些纯知识,因为这些教师自身都缺乏创业的经验和经历,因此大多讲述的是一些枯燥空泛的知识。但是创业教育必须要重视实践的运用,如果讲述人没有自身的实际经历做对照,就无法把握创业的精神实质。与国外的创业教育课程相比,国外的大多数创业教育都是聘请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士来学校进行演讲,这些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与经验,他们所讲述的内容也都符合生产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而且讲述过程中的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因此,在实际讲述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多地感受到创业的过程,更加真切地体会创业的艰辛与不易。

3.4 大学生自身问题,导致创业成功率低下

虽然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团体,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很多在校的大学生缺乏各种管理和法律意识,很多学生都是在学校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这种现状导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其实创业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资源的支持,比如说各种人脉资源、智力资源、产品资源等,都是创业成功的重要的保障,但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都是只拥有一个好的想法,而只有一个好的想法就匆忙创业很难成功[4]。

4 分享经济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路径

4.1 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4.1.1 转变观念,明确自己的定位

各个高校的教师和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把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培養自身的创新意识。创业创新教育是一种综合的素质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1.2 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一个最好的平台,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应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占据一部分。学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实现。比如说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通过这些比赛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让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渗透在校园文化的每一个地方,让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再通过培养学生的校园文化意识来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观念,通过这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4.2 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4.2.1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以课外活动为主,大多数的课程都以开讲座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学校可以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学校的必修课,用一种更加强势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学习,让学生在对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理念,从而把这些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鼓励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开展各种创业活动。

4.2.2 形成一种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

目前,我国的很多学者都认为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大学课程设置的细节中,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种更加详细的融合会造成一定的困境。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所构建的各种课程体系是长期演变的结果,目前的课程体系是最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一种优胜模式。如果要想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教育全面地综合起来,就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改变,这种新的变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在这种体系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不平衡的局面,很多学校在变革的过程中很难准确地调整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大多数学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专业教育的地位[5]。因此,这种新的课程模式要想得到最终的实施,就必须要对各个细节进行更多的推敲与完善。

4.3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想对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进行建设就必须要对教师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这也就需要教师有更加强大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素质。

4.3.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要对教师的能力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建一个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必须要拥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应当对本专业领域的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案例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这些创新创业案例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

4.3.2 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从各种企业和事业单位聘请一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做学校的兼职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这些兼职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他们可以对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解释。这些单位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对应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在企业内参加各种实践工作来加深对企业经营的了解,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日后创业工作的开展。

4.4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水平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各种支持,也需要政府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政府可以设立一些专项的资金供大学生创业所用,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学生参与相关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对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也应当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帮助,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学校也可以与当地的各个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与特点,为学校内部的各种创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深入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认知,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更多的经验。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也设立了很多的创业基金,学校也从很多方面尝试营造创业校园文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大学生创业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目前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如果能够创业成功也会在社会中充分地发挥个人价值。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也应当从不同的层面来发掘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途径,激发学生创业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我国的创业水平,从而进一步地推动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微信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影响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现象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