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2019-05-08 12:22贾海军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学生党员党员

贾海军

(铁道警察学院 公安管理学系,河南 郑州 450053)

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使命,为公安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服务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1]。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公安院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激烈,公安院校自身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短板,这就对公安院校的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提出了更严的标准。

作为公安事业后备军中的优秀分子,公安院校学生党员的素质不仅关系到公安事业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而且关系到党的形象、党的未来。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新生代,他们喜欢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少数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动机出现偏差、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干扰、自我管理意识不强、接受监督意识弱等问题。因此,公安院校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体制也应与时俱进,增强活力。

目前公安学界对公安院校学生党员管理方面的研究尚不够重视,研究文献较少。

已有研究成果大多是从公安院校学生党员管理和体改生党员管理的对策建议上阐述公安院校学生党员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构建公安院校学生党员考评体制量化图,并提出衡量公安院校学生党员素质的五个量化指标,分别为:理想信念、专业素养、创新能力、高尚品格、艰苦奋斗。具体操作方法为:将这五个量化指标分别按照20%的比例合成最终个人横向得分,总分达到纵向比例要求时个人横向单项成绩才合格。通过党内外民主评议进行民主考评,各党支部定期举行透明式党内民主评议进行民主考评(在思想、工作、行为纪律方面设立考评项目),并将民主考评结果作为预备党员能否按时转正、评先选优及其他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当前公安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安院校学生党员管理监督机制滞后

当前,公安院校学生党员管理监督机制多重发展教育,轻监督管理,表现为在选拔、培训方面往往有着较为健全的制度与方法,但对于选拔培训以后的监督管理却没有较为完善的机制,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这就导致少数学生党员出现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干扰、自我管理意识不强、接受监督意识弱、思想滑坡等问题。由于现有的学生党员监督管理体制过于空洞、笼统和教条,难以放在实际中衡量学生党员的具体行为,因此“发展后怎么教育管理、怎么达到最佳效果”的疑问多有发生,难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二)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1.网络环境下学生党员思想波动较大

公安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党员在政治思想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少部分学生党员在思想上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随波逐流,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据笔者开展的“学生党员思想受网络环境影响程度”调查显示,政治立场不坚定者占9.47%,自由散漫随意发表言论者占4.21%,意识坚定者占86.32%。可见学生党员纪律意识较强,但仍存在一些党员对党认识不清、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

这是由于学生党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向成熟但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对理论真实性、实践行为正确性的判断能力不强,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放松警惕。公安院校学生党员多为处于青春期的“95后”新生代,生活阅历较浅、思想较单纯、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但是组织观念淡薄,自由散漫,喜欢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所以容易受外界影响,出现政治意识淡薄、思想波动等问题。

2.自我管理意识弱

当前,公安院校的教学主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各种实习实践活动也十分丰富,包括寒假春运见习、各种安保活动等,实习期间居住分散的现实情况,使得学校现有的监督管理制度在这个阶段鞭长莫及、难以贯彻,这就对学生党员自我监督管理的能力提出了高标准要求。然而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党员在参加社会安保活动或是节假日休息时,由于缺少学校规章制度硬性管理,放松了对自己思想和学习理论知识的要求,行为上懈怠散漫,回到学校也是萎靡不振,无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表明,严格约束自己者占89.47%,懈怠懒散、理想信念不坚定者占7.37%,搞特殊化、居功自傲甚至犯错者占1.05%,自律意识不强、存在四风问题者占2.11%。可见当前多数学生党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约束自己,但仍有部分学生党员在自制力方面存在问题,反映出学生党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坚定性、持久性不够。

当前公安院校在校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的特点,尤其是“6+1”的家庭环境使现代家庭教育出现较多溺爱、放纵等问题,独生子女在“众星捧月”的成长氛围中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再加上公安院校学生党员是通过全面考察、集中培训、政治审查、研究讨论等多重程序产生,往往是成绩优秀、能力突出的佼佼者,自身优越感较强,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党员入党后脱离群众,服务同学、服务集体的意识逐渐淡化,不能很好地发挥示范榜样作用。

二、公安院校学生党员思想问题成因分析

新时代公安院校学生党员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主体、多层面的,既有当前社会大环境影响、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等客观原因,又有学生党员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监督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又有规章制度贯彻实施中的问题。

(一)复杂信息环境影响学生思想

新时代的大学生处于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变革叠加的时代,经济迅速发展势必引起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的变革,东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激烈碰撞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而且信息泛滥,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无处不在。这给一部分生活阅历较少、适应性较差的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带来了许多不定因素,使他们不能及时分辨环境变化,容易误入歧途。

(二)党员入口标准缺位,忽视政治素养考核

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时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工作表现、关键时刻行为表现等指标为考察点,但是很难将这些考察点进行合理量化。所以,在执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符合党员发展基本标准前提下的“唯成绩论”“唯票数论”“唯干部论”等学生党员发展观念。这导致发展党员时对学生的认识存在盲区,比如,“唯成绩论”会以学生的成绩为第一标准,而忽视对学生思想觉悟、政治表现的考核;“唯票数论”的方法会选拔出“学生中的老好人”“不敢作为的学生干部”;“唯干部论”会将学生干部作为发展党员的优先选择,难以把握考察对象真实的理想信念、思想表现。发展党员时“入口”的标准难以把握,导致了出现素质不过硬、思想波动及发展前后不一致的问题。

(三)后期教育不到位,跟踪管理不及时

目前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监督工作基本由党支部负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基层党组织书记、委员和党小组负责人具体事务过多,在党建工作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在学生党员后续的教育监督管理上投入的精力不够等现象。基层学生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监督管理和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对少数学生党员的错误行为、不良思想没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教育纠正。现有的监督管理体制的确对学生党员的行为规范有所规定,但是要求模糊、抽象难懂、难以衡量量化。除此之外,监督制度里的“责任追究”“效果评估”“奖惩标准”等内容还有待完善。

(四)基层党组织学习方式单一,组织生活有待丰富

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部署多、监督检查少,学习教育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大多是以思想汇报形式检验学习成果,少数学生党员对此也是敷衍了事。在学习内容方面多以大众化、传统化党员学习材料为主,缺乏针对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学习内容,比如“我为什么要入党”“入党后的角色定位是什么”等。在公安院校学生安保和专业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教育活动形式一般局限于观看影视资料、书写心得体会,学习新出台的理论、会议精神等,组织生活单一,活动形式陈旧,难以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三、公安院校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路径思考

完善公安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是加强新时代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教育管理机制,打破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仅仅停留在前期教育层面的局限,解决预备党员转正之后疏于管理的问题,更新学生党员管理理念、丰富管理形式,以期弥补学生党员后期教育监督管理的漏洞。

(一)加强教育阵地建设,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

新时代对党员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2]

落实到公安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一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即加强新时期公安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意识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具体来讲,即在“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探索开展全体学生的“五学二做”学习活动,结合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党员“两学一做”活动为引领,要求全体同学做到“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学党史校史,学校规校训,学队规队训,做合格预备警官,做优秀铁警人”。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实践教育。即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党员深入社会实践,在大型安保活动中锤炼、巩固学习成果,将已学的理论知识立体化、形象化。

(二)加强大学生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党支部要为学生党员提供活动场所,如党员之家、支部荣誉室等,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存放学习资料。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的活动经费比例,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为学生党员的学习管理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结合当前公安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可以适当通过聘用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做兼职辅导员来缓解党务工作人数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强党务理论知识培训学习,提高党务工作者政治政策理论水平。

(三)建立学生党员日常行为“积分预警和淘汰”机制

学生党员“积分预警”是指将日常行为规范和教育要求量化为一定的分值,将学生党员中的一些不良行为记分累计,从而提前预防规范党员行为的一种管理方法。设定出现一次违纪行为的按严重程度记入10分、5分,并将成绩划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80分以上为红色预警,等级为特别严重;60~80分为橙色预警,等级为严重;40~60分为黄色预警,等级为较重;40分以下为蓝色预警,等级为一般)。若分数达到了红色等级,则实行党员淘汰机制。通过实行日常行为“积分预警”,清除党员队伍中的个别“害虫”,尽可能将错误行为扼杀于摇篮中,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考评机制

结合当前公安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党员考评体制,如图1所示。

图1 公安院校学生党员考评体制量化图

x轴标示为大学生的行为标准,坐标点包括理想信念、专业素养、创新能力、道德品格、艰苦奋斗五大衡量内容,将这五方面分别按照20%的比例合成x轴最终得分,总分达到P点时x轴单项成绩才合格。

y轴标示为公安院校学生的行为标准,坐标点包括忠诚警魂培育、强化纪律作风养成、加强警务能力培养三方面,将这三者分别按照40%、30%、30%的比例合成y轴最终成绩,y轴成绩的达标要以Q点为标准。

z轴标示为一名党员的标准,坐标点从党内、党外、自身三方面监督来设置,将这三者分别按照40%、30%、30%的比例合成z坐标轴最终成绩,z轴最终以R成绩为达标标准。通过党内外民主评议进行民主考评,各党支部定期举行透明式党内民主评议(在思想、工作、行为纪律方面设立考评项目),将“五个一”(每日一记录,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测评,每季一考核,每年一奖励)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并将民主考评结果作为预备党员能否按时转正、党员评先选优及其他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应根据不同党龄的学生党员适用不同程度的监督机制,设立“分层监督”方案并实施。

基层学生党支部成立评定委员会,每学期统计一次综合考评成绩,在新学期开学后一周以内在党支部范围内完成公示,接受学生监督,无异议后录入档案。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对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反思总结,完善制度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五)建立学生党员谈心制度

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谈心谈话制度。有调查显示:86.2%的党员认为“定期开展谈心和党性分析活动,对提高党员自我反省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很有效”[3]。通过学生党员谈心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党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因此,公安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坚持“三个及时谈”:在思想认识有偏差的时候及时谈,为他们纠正思想偏差;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及时谈,设法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获得荣誉的时候及时谈,告诫他们戒骄戒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定期开展党员谈心谈话,坦诚沟通,交流思想,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党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党员自我反省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对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党员质量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学生党员党员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我是党员向我看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