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2019-05-13 10:03何茂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云南省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金 南,何茂玉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汇聚了我国最多的少数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近年来,随着各民族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与其他民族共同生活、学习,接收高层次的文化教育。据调查研究发现,云南省近半的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超过全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本论文正是从这个大群体出发,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进行研究。

1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体育意识的现状

表1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体育意识现状的调查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82.1%的爱好体育运动,有69.7%的能够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有32.1%的喜欢观看体育赛事与新闻,有29.3%的受他人体育行为习惯的影响,这说明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较好。其中有23.6%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了解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及规则,不具备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自身体育意识方面比较欠缺的地方,可能与少数民族生活的环境及其经济文化水平有很大关系。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运动项目及规则的讲解,适当增加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

2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

2.1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状况的总体分布

表2 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状况的分布情况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藏族、布朗族、 彝族、拉枯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的民族大学生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百分比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而壮族、佤族、纳西族、回族、傈僳族、苗族、仡佬族的民族大学生中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百分比高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且依次增加。以上数据表现出来的差异可能与本民族体育文化和民族习俗有关系。因此,云南省各高校体育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参与状况的认识,了解各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民族差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手段,多鼓励、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2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同生源地参加体育锻炼总体分布情况

表3 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同生源地参加体育锻炼总体分布情况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有158人,占总人数的53.6%;来自城镇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有47人,占总人数的46.1%,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百分比高于城镇。由此可见,云南省少数民族居住地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农村,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庆典活动也都是在农村举行。因此,对于出生在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接受到本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从小就受到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也容易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多鼓励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向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介绍本民族的体育运动项目,强农村与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流与学习。

3 影响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因素分析

3.1 家庭环境的影响

表4 家庭环境影响因素调查表

在家庭环境影响因素中,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受到家庭居住地节庆日活动影响的有283人,占总人数的73.3%;受到父母自身的体育行为习惯影响的有265人,占总人数的68.7%;父母支持其参与体育活动影响的有217人,占总人数的56.2%。这说明,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家庭居住地节庆日活动、父母自身的体育行为习惯及其参与程度极大的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这与当地的一些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节日有很大关系。如:傣族的泼水节、开门节,彝族的火把节、虎节、三月会,白族的大理三月街、火把节,哈尼族的捉蚂蚱节、“苦扎扎”等。这些传统的少数民族节日上的体育活动对于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气候条件的影响

从表5中可以看出,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47.4%的认为云南省气候环境一般,有25.6%的认为云南省气候环境不好,而有56.2%的认为气候环境严重影响了自身的体育锻炼。云南省干湿季分明,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突出,虽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是雨量充沛,一年中雨季来临时,几乎每天都会下雨,烈日出现时,紫外线又非常强烈。因此,云南省的气候环境严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体育锻炼,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表5 气候条件的调查表

3.3 场地器材设施的影响

表6 场地器材设施调查表

体育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学校开展课内外体育运动的重要保障。由表6可知,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45.9%的认为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活动的场地,有51%的认为学校没有相应的体育器材,有66.3%的认为学校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体育锻炼的需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经常参加运动项目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跑步、篮球、羽毛球,而只有10.1%从事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这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行为不相符合,据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偏重喜欢本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终其原因在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开展体育运动项目时还是集中在一些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开展的现代运动项目中,对于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几乎没有开展,这也是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课外参加体育锻炼时也只能参加现有场地、器材的运动项目。

3.4 相应专业教师的指导

表7 相应专业教师指导调查表

由表7可知,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有67.1%的认为没有校内外专业教师的指导,有74.4%认为专业教师的指导对于提高相应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很有作用。在目前高校中,体育教师和社团指导教师在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技能指导中具有的重要的地位。目前,云南省各高校对于学生课外体育运动项目中教师参与程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将学生的课内外体育锻炼系统的联系起来,专业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锻炼中辛勤的付出未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导致大部分专业体育教师不乐于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据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教师队伍中大都从事的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与研究,如篮球、排球、田径、网球等运动。因此,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师资数量极少,质量不高,整体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喜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指导上也是欠缺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较好,但是在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及规则、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欠缺的地方。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百分比方面农村高于城镇。

4.1.2 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状况中藏族、布朗族、 彝族、拉枯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的民族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百分比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而壮族、佤族、纳西族、回族、傈僳族、苗族、仡佬族的民族大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百分比高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且依次增加。

4.1.3 家庭居住地节庆日活动、父母自身的体育行为习惯及其参与程度极大的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云南省气候环境严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体育锻炼,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4.1.4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近半数的认为学校没有相应的体育器材,没有专门体育活动的场地,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体育锻炼的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二的认为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有校内外专业教师的指导,他们认为专业教师指导对于提高运动项目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4.2 建议

4.2.1 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运动项目及规则的讲解,适当增加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具有防备体育运动损伤的能力。

4.2.2 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多鼓励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向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介绍本民族的体育运动项目,搭建农村与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联盟和社团,加强农村与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流与学习。

4.2.3 云南省各高校体育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参与状况的认识,了解各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民族差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手段,多鼓励、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2.4 地方高校应加大体育运动场地的建设,特别是风雨体育馆、综合训练馆等,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室外气候环境较差的时候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增加体育器材的数量,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适当开展一些简单、易行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如少数民族健身操、踢毽子、打陀螺等。

4.2.5 地方高校应加强学生课外体育运动项目中教师参与的程度,将学生的课内外体育锻炼系统的联系起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专业体育教师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同时,适当引进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方面的体育师资。

猜你喜欢
云南省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