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2019-05-13 10:03龚秋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验班水平运动

龚秋红

1 运动教育模式概述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其全称是运动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Sport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model),它是以来自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充分挖掘比赛的刺激因素,来刺激全体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使全体同学的精力集中到体育课程中来,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1]。

运动教育模式并没有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单元,而是将所有的教学单元整合成为完整的运动季,赛季的长度一般不低于20课时,这种超大单元的体育教学更利于学生对某一项运动的理解和认识,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在整个赛季中,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分组,也可以由老师按照能力进行分组,学生们要以固定的小组进行比赛,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比赛经验、制定比赛策略,可以一起体验成功和失败,一起创造自己独特的团队文化,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比赛是运动教育模式的主线,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角色,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记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2-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运动教育模式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内容的需要,从中国(CNKI)学术文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相关网站,搜集了关于运动教育模式的上百篇相关著作和文献,并查阅与论文研究相关的著作、政策、杂志等,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设想,草拟出研究方案,以运动教育模式为主要话题对我国课程改革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访谈,根据专家的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实验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内容的科学性。

2.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使用SPSS20.0数据处理软件包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的录入,采用常规统计及因子交叉分析以及显著性分析,绘制相应表格,充分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

2.3 实验方案

2.3.1 实验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同时也考虑到自身研究条件,本研究选取了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一中初一两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初(1)班46人为实验组,初(2)班49人为对照组。实验班男生23人,女生23人;对照班男生26人,女生23人。

2.3.2 实验设计

2.3.2.1 变量的选取

本实验选取“班级”(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变量、“实验时间”(分“实验前”和“实验后”)变量、“性别”(分“男”和“女”)变量作为分类变量进行实验设计。

2.3.2.2 无关变量的控制

考虑到实验中体育教学计划和进度不同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对照班级不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同时也不作任何形式的变更,实验班级则按照运动教育模式的风格、特征进行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同一教师进行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为随机挑选,挑选时注意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整体情况,如:人数、男女比例、年级、整体运动水平等需大致相同。

2.3.2.3 实验工具

本研究选用由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博士研制的“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的6个维度的α均达到0.7,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在国内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4]。

2.3.2.4 实验步骤

实验前测:运用“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作为实验的基础数据。

实验:对照班按照原有的篮球教学进度正常教学,不对对照班级施加任何关于运动教育模式的指导和影响;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对进行实验的学生教学,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运动教育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释放开来,同时,教师要做好每节课的备课工作,在课堂上要积极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

实验后测:再次运用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回收量表进行数据整理,作为实验的结果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测结果

利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的兴趣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体育学习兴趣处于同一水平,为后续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表1 实验前测结果统计表

3.2 实验后测结果

表2 实验后测结果统计表

根据上表可以发现,实验班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实验后发生一定的变化,班级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都有一定的提升,而且测试前与测试后的体育学习兴趣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而对照班则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可以说明运动教育模式对于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2.1 “性别”因子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男女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不同,同时青春期也是青少年的叛逆期,通过对其“性别”因子的分析,发现在这一时期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详见表3。

表3 实验前后男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统计表

由上表可知,初中男生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兴趣水平存在较大差异(P<0.05),对照班则有明显差异,说明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男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初中女生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兴趣水平没有表现出较大差异(P>0.05),对照班同样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运动教育模式对于初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有限。

3.2.2 运动教育模式对中学生体育消极兴趣的影响

在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量表表中,分别从五个维度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考察,其中,学生体育消极兴趣这一维度在学生体育学生兴趣水平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体育消极兴趣的影响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量表中第5、9、11、12、17、20、25、27、28、31、33、36、39题考察学生的体育消极兴趣。通过对实验前和试验后学生体育消极兴趣的得分对比,得出以下结果(详见表4)。

表4 实验前后体育消极兴趣统计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育学习消极兴趣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运动教育模式对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消极兴趣没有太大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运动教育模式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的实施,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充分证明了运动教育模式对中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作用。究其原因,运动教育模式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更加先进和人性化,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了更为和谐、自由的体育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体育课堂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更好地融入体育课堂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较好的契机,在运动模式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将逐渐提高。

4.1.2 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不大

实验数据表明,在运动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初中女生实验前后的数据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特殊性,重点关注女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4.1.3 运动教育模式在降低学生体育消极兴趣方面没有太大影响

从整体上而言,运动教育模式起到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对于体育消极兴趣这一维度的影响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关心和指导,对于学生所表现的消极行为和情绪没有及时化解。

4.2 建议

4.2.1 充分重视运动教育模式的育人作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适合于本校的运动教育模式,将运动教育模式实施于常规的体育教学,通过提高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和热情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4.2.2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对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学习,深刻学习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内容,不断加强自身的体育课程设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组织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4.2.3 给予高中学生和初中女生体育学习高度重视,根据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和初中女生生理和心理的不稳定性,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地教学,在正常课堂教学常规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使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4.2.4 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兴趣。在实施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尽量降低学生的消极心理和负面情绪,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

猜你喜欢
实验班水平运动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张水平作品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作家葛水平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