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小熊猫印度列叶吸虫病

2019-05-16 02:34章小小程王坤邓长林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吸虫小熊猫胶体金

陈 蓉 , 周 薇 , 陈 楠 , 章小小 , 程王坤 , 邓长林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 江苏 南京 210028)

2017年1月,南京某动物园新引进3只小熊猫,次日1只小熊猫死亡,剖检见肠道大量寄生虫附着于小肠黏膜上,犬瘟热病毒(CDV)抗原胶体金检测为阳性。本文对该小熊猫的寄生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病理学诊断,并对其余2只小熊猫进行了CDV的抗体和抗原检测,确诊死亡小熊猫为印度列叶吸虫病。

1 发病情况及症状

2017年1月,引进3只小熊猫,未进行过免疫。次日死亡1只小熊猫,机体极度消瘦,剖检见大量针尖大小、白色寄生虫弥散性附着于小肠黏膜上(见中插彩版图1),肝脏血肿,CDV抗原胶体金检测为阳性(购自RapiGEN公司、批号V003055SD),犬细小病毒(CPV)抗原胶体金检测为阴性(购自RapiGEN公司、批号V001054)。另2只小熊猫的粪便检查发现大量裂叶吸虫,机体消瘦。

图1 小熊猫肠道解剖图

2 寄生虫形态学鉴定

对肠黏膜上附着的寄生虫进行镜检,如图2可以看到较多的列叶吸虫,呈卵圆形,大小为(1.88~2.75)mm×(0.8~0.9)mm,前部透明,可见口吸盘,无腹吸盘。睾丸呈肾形,不分叶,位于虫体后部两侧。子宫发达,在虫体后1/2处形成排列整齐而弯曲的横环;子宫末端发达,呈S形弯曲。根据以上形态,均与印度列叶吸虫形态一致[1]。采集粪便镜检,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印度列叶吸虫虫卵,卵圆形,不对称,两端各具一根细长的卵丝,2根卵丝不等长。

图2 印度列叶吸虫虫卵 (10×)

图3 印度列叶吸虫成虫 (10×)
a: 口吸盘; b: 肠管; c: 雄茎囊;d: 子宫; e:睾丸

3 病毒学检查

对存活的2只小熊猫进行CDV、CPV抗原胶体金检测,均为阴性,血常规和生化检测未见异常。其CPV、CDV、犬传染性肝炎抗体(均购自以色列拜奥高抗体试剂盒公司)检测结果只显示2只小熊猫CPV、CDV抗体阳性。CDV荧光PCR检测(购自北京卡尤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果显示,2份样本均为CDV阴性。由于这2只小熊猫未做过免疫,说明曾经感染过CPV和CDV。

4 治疗

另2只小熊猫的粪便检查发现大量裂叶吸虫,每天按100 mg/kg·bw吡喹酮,连喂2 d,停药7 d后再进行第2次驱虫。每次驱虫后,对笼舍进行火焰消毒。但粪便仍能检测到虫卵。引进14 d后每只注射梅里亚浣熊科犬瘟热基因重组疫苗1头份,14 d后再次免疫。

5 讨论

目前,在圈养及野生小熊猫体内外已发现25 种寄生虫,其中吸虫 3 种、绦虫 1种、 线虫 11 种、原虫 7 种和外寄生虫 3 种[1]。该群小熊猫的寄生虫通过形态学鉴定,与印度列叶吸虫形态一致[2-3]。此次引进小熊猫的过程中,1只小熊猫主要死于印度列叶吸虫病。主要由于该寄生虫在小肠段大量寄生,造成肠道多处肉芽肿的形成,并造成机体消瘦,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

另2只小熊猫携带了大量的印度列叶吸虫,并曾感染过CDV和CPV两种病毒。在治疗时,丙硫苯咪唑以15 mg/kg·bw~20 mg/kg·bw 为驱除小熊猫肝片形吸虫最佳剂量,驱虫率为100%[4-5]。本文使用100 mg/kg·bw吡喹酮口服,使用2个疗程后,仍能在粪便中发现虫卵,说明该剂量未能有效驱虫列叶吸虫。有文献述,130 mg/kg·bw吡喹酮为最佳剂量[1]。因此,可提高吡喹酮的使用剂量,或进行多次驱虫。

猜你喜欢
吸虫小熊猫胶体金
小熊猫的派对计划
淡水鱼中3 种吸虫囊蚴多重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临床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体金法与TPPA法在街头献血者梅毒筛查中的应用①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运用研究
黄颡鱼寄生东肌吸虫属(复殖吸虫亚纲:东肌吸虫科)3种复殖吸虫的分类学研究
小熊猫,野外还剩多少?
枝双腔吸虫的形态学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