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VEGF和MMP-9的影响

2019-05-17 05:38杨庆潘松松施昌盛谢相滂郑冰汝诸葛小菊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生存率

杨庆 潘松松 施昌盛 谢相滂 郑冰汝 诸葛小菊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病情进展快,死亡率也较高,占全球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第2位[1]。从病理学角度分析,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分型分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肝癌及混合型肝癌三类。在中国,HCC占原发性肝癌的比例高达85%~90%[2],是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对于早期HCC,外科手术切除效果明确,也是唯一可能治愈HCC的方法。但HCC患者早期常无临床症状,一经发现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3-5],此时往往已经错失手术的良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治疗HCC的有效手段,也是目前正在推广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栓塞剂封闭肿瘤的主要供血血管,减少或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组织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由于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组织的血供以门静脉供血为主,所以TACE对正常肝组织的血供影响较小[6],同时TACE还可以配合局部应用化疗药物,形成局部的药物高浓度,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与其他保守治疗相比,TACE不仅能够更显著地抑制肿瘤的进展,还减少了全身用药带来的难以避免的不良反应,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在TACE治疗过程中,肿瘤组织原有的血供受限或被阻断,继而进入缺血缺氧状态,这可能会刺激肿瘤细胞进行调节,改变缺氧诱导因子(H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量,最终导致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也增加,并形成侧支循环,导致治疗失败,但是如果在TACE治疗的过程中同步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这一结果可能有所不同[7]。因此,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是更理想的治疗手段。

针对肿瘤血管治疗的想法由来已久,自1971年Folkman发现肿瘤生长的血管依赖性并提出针对血管治疗以来[8],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研究结果层出不穷。根据分子肿瘤学的研究结果[9],当肿瘤达到2~3 mm时,肿瘤内部血液和氧气就无法满足肿瘤生长的需要,此时,肿瘤会做出调整,诱导血管生成。在诱导血管生成的过程中,VEGF家族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10-11],其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密切。有研究对肝癌经TACE治疗后残余的肿瘤组织进行检测发现,组织中VEGF和VEGF相关受体阳性的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细胞中VEGF相关基因的表达也更加活跃,研究还发现术后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的水平升高更明显,且与预后相关[12-13]。在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是最重要的靶细胞,甲磺酸阿帕替尼作为VEGFR-2的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同时,阿帕替尼还能够改变肿瘤细胞的多耐药性,从而提高传统化疗药物尤其是铂类药物的疗效。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MMP)-9是肿瘤转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酶[14],其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上,由于早期肝癌首选手术治疗,因此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是TACE的主战场。此时,肝癌已经进展,甚至已经有转移的趋势,恶性程度较高。由于癌细胞的异型性较高,化疗药物的效果欠佳,而针对肿瘤血管的治疗受肿瘤异型性的影响较小。为了更好的展现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势,本研究选取了治疗难度较大的中晚期肝癌作为研究对象,将TACE与甲磺酸阿帕替尼结合,用TACE术栓塞已有血管,阻断肝癌细胞的血流供应,同时用阿帕替尼阻断VEGFR-2,阻止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更加彻底的阻断血流供应。通过观察血清VEGF和MMP-9的变化,探讨阿帕替尼联合TACE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果及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1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HCC患者,均经穿刺活检和组织病理诊断为HCC。纳入标准:①无明显化疗禁忌证,心、肾等主要器官功能无明显障碍;②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 为 B 期或 C期;③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或B级;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60分(评分越高,越能忍受治疗的不良反应);④未接受外科手术的首诊患者。以上标准需全部满足。排除标准:①肝功能失代偿,Child-Pugh分级为C级;②肝癌BCLC分期为A期或D期;③有药物过敏史,包括对阿帕替尼过敏和TACE相关药物过敏;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⑤无法配合治疗者;⑥妊娠或哺乳期患者。以上标准符合1条即排除。

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观察组行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BCLC分期、肝外转移和血管侵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所有患者均充分告知治疗的风险和收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再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基本资料比较 (n=23)

二、治疗方法

1.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方案如下:改良Seldinger穿刺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成功后插入导管进行肝动脉造影,了解肝肿瘤的情况,并结合患者全身情况来确定栓塞剂的剂量。将导管置入肿瘤的供血血管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注入适量的5-氟尿嘧啶(5-FU,西安海欣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511)、阿霉素(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4023143),碘油同时起着栓塞剂和载体的功能,须与化疗药物充分混合后一起注入,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栓塞微球进行辅助栓塞。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给予昂丹司琼8 mg止吐,术后给予保肝药,对术后疼痛无法耐受者给予止痛处理,并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

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40105)口服,其余治疗方案完全相同。甲磺酸阿帕替尼具体用法及用量如下:(1)首次TACE治疗4 d后开始服药,剂量为500 mg/d,持续服药1~2周;(2)治疗2周后对患者耐受情况进行评估,主要以不良反应作为参考指标,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剂量,具体调整方案如下:①若患者耐受情况良好或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则维持原剂量;②若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则减少至250 mg/d观察或暂时停药观察,但停药观察时间不超过1个月。若执行方案②后不良反应消失或降级,则恢复至原剂量继续观察。下一周期TACE治疗前4 d停止服药,在TACE术完成后重复上一轮用药流程。

三、肿瘤疗效的评价

所有患者每3个月定期行增强CT或MRI检查,同时复查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MMP-9和VEGF水平,再依据修正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对肿瘤的控制情况进行疗效评价[9],评价结果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所有靶病灶均无动脉期增强,没有新病灶出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靶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的直径缩小30%以上;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动脉增强期的目标病灶显影直径比原始水平至少增大20%,或有新的肿瘤病灶出现;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介于PR和PD之间。计算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总例数×100%。

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定义为患者从接受治疗开始到PD或者死亡(不计死亡原因)的这段时间。观察起点为首次治疗时间,终点为PD或末次随访时间。当患者明确为PD时,则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行其他治疗,如射频消融或放疗等。每8周进行一次疗效评价,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期间记录半年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总生存期为治疗开始到随访结束或患者死亡的时间。

四、血管生成相关指标的检测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采集两次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VEGF和MMP-9的水平,所用试剂盒购自美国Sigma公司。

五、不良反应的评价

采用脸谱评分法评价疼痛情况,因4分以下的疼痛对患者影响较小,故本研究只记录4分以上的疼痛;若手术前后收缩压升高20 mmHg以上,则判断为血压升高。

六、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的性别、BCLC分期、肝外转移、血管侵犯、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例(%)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病程、血清VEGF及MMP-9水平采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疾病控制率比较 [n=23,例(%)]

二、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的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半年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 [例(%)]

三、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尿储留、血压升高、皮肤瘙痒等,两组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23,例)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MMP-9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和MMP-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EGF和MMP-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MMP-9水平比较 (n=23,ng/ml,±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MMP-9水平比较 (n=23,ng/ml,±s)

组别 VEGF MMP-9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治疗前232.54±17.05 233.05±15.23 0.106 0.915治疗后1个月225.36±11.42 206.04±13.05 5.343<0.001 t值1.186 4.566 P值0.248<0.001治疗前1857.23±15.31 1883.45±15.42 0.112 0.911治疗后1个月1835.21±13.58 1604.56±15.25 54.170<0.001 t值3.648 43.601 P值0.001<0.001

讨 论

HC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早期外科手术依然是HCC患者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手段,也是唯一一个痊愈的机会,但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已失去手术治愈的时机。TACE疗效确切,可作为非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肝癌在生长的过程中,血供的需求迅速上升,新生血管形成的速度也就成了影响肝癌生长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还认为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基础,因此在肿瘤进展的过程中,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在众多影响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中,VEGF家族被认为是作用效果最强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16]。TACE虽然可阻断肿瘤现有的血液供应,但由于形成了局部的缺血缺氧环境,在HIF和VEGF家族的作用下,血管生成得到加强,众多的新生血管构成了肿瘤的侧支循环,持续为肿瘤组织供血,这也可能是TACE治疗后肿瘤结节不能完全坏死的原因之一[17]。从VEGF的作用来看,VEGF能与VEGFR-2结合,使VEGFR-2末端发生自动磷酸化的变化,之后在特定位点形成各种信号分子,诱导毛细血管官腔样结构的形成,同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发挥其丝裂原的作用[18]。MMP-9被认为是肿瘤转移的关键酶之一,同时在转移肿瘤的血管生成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MMP-9和VEGF双阳性的肝癌组织其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单阳性的肝癌组织,这意味着MMP-9和VEGF都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并且可能具有协同作用。鉴于TACE术后残余癌组织中VEGF、MMP-9高表达的特点,术后配合使用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减少或阻止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提高TACE疗效的有效途径。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分子量为493.58 kDa,其能够在阻断VEGF与VEGFR-2结合的同时也可对酪氨酸激酶产生轻度抑制作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9]。阿帕替尼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这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来实现的。(2)促使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由于VEGF会抑制树突状细胞(DC细胞)的分泌功能,而阿帕替尼可以阻断VEGF的作用,因此可以解除VEGF对DC细胞的抑制。(3)增加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这与阿帕替尼抑制VEGFR-2下游的磷酸化激酶有关。TACE治疗后的缺血缺氧微环境会促使肿瘤组织高表达VEGF及相关因子,在缺血缺氧的阶段,肿瘤的生长减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也降低,这与阿帕替尼的作用具有很密切的关系。阿帕替尼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但对已成形的血管无法产生影响;TACE可以栓塞已有血管,但对新生血管无能为力,此两者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弥补各自的不足,互相增强,提高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TACE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更佳,加入阿帕替尼方案后,疾病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均得到了提高,这为二者联合应用治疗中晚期HCC患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本研究也证明了笔者对其机制的猜想,即两者在抗血管治疗上的协同作用;二者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血清中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另外,从患者生存率的对比结果来看,中晚期HCC患者从中获益更大。

综上,TACE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对TACE的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机制是TACE使肿瘤血供减少同时甲磺酸阿帕替尼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猜你喜欢
甲磺酸阿帕生存率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328例住院患者应用甲磺酸加贝酯的合理性分析Δ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胶囊的释放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