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发展史探究中俄音乐教育差异

2019-05-20 02:58李影
黑河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李影

[摘要]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文化交流逐渐增加,由于地处边境城市,与俄罗斯的交流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在多次的中俄艺术交流过程中发现中俄音乐的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和俄罗斯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特点。从学生的表现力和艺术作品中能够体现出中俄传统文化的差异。

[關键词]俄罗斯音乐;音乐环境;中国音乐;音乐教育

俄罗斯的音乐历史极具连贯性,自身体系保留较为完整,更注重于审美性质的音乐教育,整体的音乐素养位于世界前列,因此有着良好的音乐教育土壤。我国的音乐教育更偏向于奏乐技术和技巧上的发扬,与我国本身音乐历史受到外来冲击的程度太大,以及文化环境有关,两国音乐教育的对比来源于自身音乐历史积淀的存留和大的社会环境的需要。

一、俄罗斯音乐历史与音乐环境对当前音乐教育的影响

俄罗斯的音乐发展可以粗略划分为宗教音乐、歌剧与浪漫主义音乐,以及现代音乐。作为一个欧洲音乐历史浪潮冲刷下的国家,对于自身的古典音乐保存完整度可以说是极高的,因此,对于音乐的热爱贯穿整个国家的文明史,造就了优良的音乐培养土壤。俄罗斯的音乐教育家们基于其深厚的音乐史,极其重视对民族古典音乐的传承,并拥有一套享誉世界的音乐教育模式,从幼儿阶段到高等教育的金字塔模式与在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双头并进的模式。将这样的教育模式应用于实践,俄罗斯的音乐教育家并未拘泥于教条与理论,没有单纯纸上谈兵,或一味实践本末倒置,在保证理论教育的同时,秉持了动静结合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参加国际艺术交流演奏会、国内和国际各种音乐比赛等,这些都是俄罗斯普遍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一个正在学习音乐的学生基本每星期都有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基于此,教育工作者也将这样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现在了他们的教材中,其理念大概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继承传统,致力创新。在俄罗斯的音乐教材中,大量收录了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亚宾等在音乐史上留名的大师的作品,以及世界上各个时代的音乐巅峰之作,从咏叹调到交响乐,到宗教风格浓郁的赞美诗。本身浓厚的音乐氛围让俄罗斯整体的音乐教育理念偏向了审美教育,以浓郁的艺术氛围为根基,通过音乐熏陶让学生在音乐中培养欣赏美的能力,俄罗斯在自身音乐环境与音乐发展史的背景条件下,走出一条音乐教育之路,从其全民音乐素养与艺术氛围来看,这样的道路无疑是正确的。

二、中国音乐历史与音乐环境及其对当前音乐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音乐发展史比之西方,在悠久方面是远远超出的,考古证实,自轩辕黄帝时代,就已出土过陶埙、骨哨等乐器,自三国时代古代乐器代表的古琴已经趋于成熟,音乐也成为了上层人士彰显自身才华与地位的工具之一。然而,我国音乐发展史本身却因为时代原因受到过几次巨大的冲击,比如元朝建立前夕,蒙古铁骑在攻城掠地的同时,也让文明有所倒退,再比如一战二战期间,或作为主战场,或作为被侵略地,我国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化损失惨重。当然,由于各位有志先辈舍生忘死的保护,我们的音乐文化绝大部分得以保存下来。但是,由于我国古代本身音乐理论发展较为缓慢,强于技巧,疏于理论,导致我国正史中音乐地位不高,虽然儒家学说里将音乐定为六艺之一,可在后续发展中却不被重视,绝大部分乐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只有本身出身优越的人展示的音乐,才被绝大多数人认可为艺术,这样的历史发展使我国近代以来对音乐并不重视,追求音乐被人称之为玩物丧志的不在少数。虽然近代在西方思想文化涌入中国的情况下,音乐的地位有所提高,同样因为历史原因,在上层社会流传的程度也是远超下层社会的。直到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国家提出了普及素质教育的号召,开展音乐课和体育课等课程,但因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固有思想的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土壤是极其贫瘠的,绝大多数地方的音乐课经常有少上甚至不上。近二十年以来,许多家长开始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某些乐器作为爱好,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是同样由于历史与发展环境两大问题,并没有使我国的音乐教育有什么大的进展。首先,当前的环境更注重应试教育,因此音乐等科目为应试教育让路已成必然。其次,由于发展环境不良,导致学艺术难和学艺术贵等社会现状,音乐教育花销很高,这让很多热爱音乐的学生望而却步。当然,我国本身也为改变这种现状做出了努力,加强素质教育推广力度,保证音乐和体育等课程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三、基于各自音乐发展史与当前环境的中俄音乐教育差异

比起俄罗斯的音乐教育与普及程度,我国还是有所不足的。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在积极弥补,但是由于时间所限,目前还没有彻底改变这一状况。

1.俄罗斯幼儿音乐教育较为超前

俄罗斯的幼儿音乐教育比起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是大大超前的,俄罗斯的儿童音乐学校等机构的设置无疑是领先的。我国虽然在艺术教育方面一直是以学习者的身份虚心求教,向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却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音乐有助于智力的开发,能激发幼儿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可以说还是很大的,并未形成完整体系。

2.俄罗斯音乐教育普及程度高

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普及程度高。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是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处于平等地位,由于没有中学升学压力的存在,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追求艺术,享受艺术,在长达11年的义务教育过程中,由浅入深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对比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虽然也在普及音乐教育,但是,由于从初中开始便面临升学压力,这样的压力甚至会影响到初中之前的小学,所以音乐难免会被当成附属学科,学业的压力会让师生都忽略了音乐的存在。在这样的压力下,自义务教育的末尾起,学生会将艺术忘掉,全力应付升学压力,久而久之,社会环境也无法拥有足够的艺术氛围,音乐的普及自然难度颇大。近年来,我国逐渐注重艺术教育和学生艺术素养的熏陶,但教育根本离不开分数,艺术教育只能为辅。我国的民族艺术文化还是特别突出的,很多少数民族的孩子都能歌善舞,整个民族的人都会唱歌跳舞,并且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从全球来看,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极为领先的。

3.俄罗斯音乐教育花费较低

近年来,我国出现一些选秀类的节目,我们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國的艺术能人不计其数,各个都身怀绝技,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我认为,由于义务教育艺术方向的缺失,我国比起俄罗斯的音乐教育环境出现了学艺术难和学艺术贵的缺陷,艺术在俄罗斯属于义务教育,对此有兴趣的学生并不需要为此支付高昂的学费,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艺术,感悟艺术。而在中国,对艺术的追求往往需要谋求义务教育以外的课外培训,学习音乐的花费较大,足以让很多家庭条件不好但是有天赋的学生退却,放弃自己的天赋与爱好,这样的教育现状导致音乐慢慢开始与大众脱节,使音乐教育本身慢慢变质。

四、结合两国音乐教育特点,改变我国音乐教学策略

首先,我国虽然汲取了俄罗斯等艺术教育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但是完全照搬照抄,或者维持旧有不变,这无疑是对我国音乐等艺术教育发展不利的。因此,应结合我国现状,取其精华,即吸收其中注重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概念,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为主体,改进音乐等艺术课程,注重音乐等艺术课程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其次,推动教材改革,培养体系改革,对幼儿音乐教育与义务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加以重视,以培养懂得欣赏音乐和阐述音乐思想的学生,以审美教育为主体,深化艺术氛围的培养,建立完整完善的艺术教育体制,弥补初级音乐教育与高等音乐教育之间的空白,使音乐教育更加平民化,更加规模化,使更多有天赋和兴趣却因为家庭条件止步的学生学得起音乐,有感悟艺术的机会。在高等院校中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让音乐应用到实处,为国家培养出应用型的艺术人才,回馈社会,用以提升全民音乐素养。以人为本,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全民素养为目标,以培养高精端优秀音乐人才为展望,使我国音乐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借鉴先进经验,为学生的音乐教育不断努力,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为学生开创一片美好的音乐天地。

参考文献:

[1]陶亚兵.中俄音乐交流史事回顾与当代反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6(1949- 1995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