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考名句之我见

2019-05-20 03:05王光亮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19期
关键词:赤壁赋名句诗文

王光亮

众所周知,名句填空是高考语文科目中的一个考点,分值5—6分,是用来考查学生对古代优秀诗文识记情况的一种方式。

“名句”,也是古代优秀诗文中有一定哲理、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句子。名句填空就应该考查这一类古代优秀诗文的句子,考就要考名句。可是,近年来,各种高考语文练习卷子中经常出现非名句,甚至高考中也时有非名句的现象,就这一点来讲,值得思考和探究。

一、名句要有名

一首诗或者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古代优秀诗文,但并不是整首诗、整篇文言文都是名句。如果要拿来作为考查学生的考题,应该仔细筛选找出是名句的句子,与诗文中心思想相关的内容,不能任意出一句来考查。如果任意考查一句,不仅达不到识记名句的效果而且许多学生也很难填出,从平时和近几年高考中名句考查得分情况可知,学生在这一考点上得分是不太理想的。

例如,唐朝王维诗《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其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也时有出现在不同的练习试卷和考试之中,而这一句只是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而已。最好的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又如,2017年高考题: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写狂风停止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了下来引出下文屋漏又逢连雨的境况。答案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而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内容来看,主题是表现诗人宁愿自己受冻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从主题看与之相吻合的名句应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如果出题与中心思想相差太远,学生不仅不好掌握,而且会混淆学生对主题思想的正确理解。

二、名句的考查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名句考查涉及初中和高中五十多篇古代优秀诗文,学生识记内容量较大,考查才5、6句,学生可以说是大海捞针。本身五十多篇古代优秀诗文中较为有名的句子已经足够学生识记了,如果再把一些哲理性不大、含义不太深的句子选作考查对象,对学生可以说难上加难。

例如,2015年高考题:请写出《赤壁赋》中形容曹操水军盛大场面的句子,答案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两句虽然是古代优秀诗文《赤壁赋》中的句子,但它只是表明曹军水军多而已,它只是众多句子中的一句,并非很有哲理、有教育意义的名句,同时也不是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从 《赤壁赋》课文内容来看,文中有哲理、有教育意义的句子应该是其他的句子。如果考查太偏、太细,学生不仅填不上,而且会失去信心,进而也达不到对古代优秀诗文识记的目的。加上学生学习的科目又多,加之近几年来名句考查从直接填空升华到了理解性和迁移性的填空。学生不光识记而且要理解全文内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通过近几年不同等级的考试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名句填空这一考查上效果是不太理想的。因此,名句的考查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和承受能力,这样考查和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名句的考查要考虑语文的题量

自从恢复高考以来,语文试题考点为了适应社會和时代的需要,考查知识点不断变化,试题的阅读量也在不断增加。从二选一的选考阅读转化为二者必读必考的新形式,在固定不变的有限时间内突然增加一篇阅读,学生一时间确实难以适应。本身先前的试题量已经有难度了,再加上名句考查的不断变化,由出上一联名句补写下一联名句到理解性两句名句填空、再到理解性不一定是名句的两句或三句的填空,使得考查的难度又提高了层次。可以说一部分的学生难以适应过来,如果太难,难免会造成一些学生会放弃对名句的识记而在学习中随意应付的现象。

总之,考查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识记名句达到掌握好古代的优秀诗文,并加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只有命题程度合理,学生才能掌握好,才能考出效果,才能较好地达到传承和发扬的目的。

猜你喜欢
赤壁赋名句诗文
封底:·英诗名句·花儿
《中庸》名句节选
走遍万水千山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千金碎琴
中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