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有效

2019-05-20 02:58耿梦
黑河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耿梦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一堂好课的开端,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把情境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氛围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习不再是一项由施教者主导的行为,它应该是学习者主动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而言,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入情境之中,促使他们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核心素养,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1.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打造活力高效课堂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一堂好课的开端,通过情境导入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课后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师可以把引用生活情境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例如,“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的重要章节,教师要合理引用生活案例来帮助学生树立勇于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树立维权意识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掌握正确的维权方法。如当家里人购买电器产品或者金器的时候,应该保管好发票之类的票据,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据可依;在选择食品的时候,应该查看生产日期,发现日期有问题要及时找商家沟通和协商。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生活情境,有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逐步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

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年龄特性,增强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模式,从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學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例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一课时,为了强化本课的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教师可以回顾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切身体会最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内心体验

1.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满足情境教学的代入感

实践证明,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想充满活力,教师就应多为教学增添生活的元素,积极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魅力,提升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不能盲目,应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生活情境。例如,当谈到“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把网购买到假产品等生活中常见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并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场景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事实证明,这样的课程安排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环境,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创设体验教学情境,提升政治学科素养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讲究方法,应从生活实际入手,多增添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元素,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接受德育,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实践的意义,提高学科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赋予其社会意义,在进行课堂学习时要多联系社会实际,善于用课本上的知识去思考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让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当体验式教学与情境创设相结合时,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将会是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也会上一个新台阶。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反映社会常见问题的新闻报道,如“年轻人未让座遭老人谩骂”等社会热点新闻,引导学生对新闻中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讨论,并且用课本上的知识来解释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既关注了社会热点问题,又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创设角色情境,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1.创设角色扮演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

课堂活动是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亮点频呈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要积极开发课堂活动的形式,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去。角色扮演是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加以运用,给学生创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以此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自主分析与思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实际意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教学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审判员、原告、被告、辩护律师等不同的角色。针对某个案件进行辩护与审理,虽然与实际法庭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毕竟让学生都亲身体验了一次,审理的“案件”也有现实意义,这毫无疑问就增强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学科素养。

2.创新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除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社会实践外,教师也可以在校内给学生组织不同的社团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社团,如文学社、科学社、人文社、辩论社等。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喜好得到了满足,而且学生也收获了新知识。通过参加英语社、文学社、数学社的活动,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参加科学社和人文社的活动,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科学人文知识,开拓视野,接触更多新鲜事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参加辩论社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于他们日后的成长。

四、开展实践教学,在实践情境中提升素养

1.创设实践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长期以来,教师们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是一项颇见成效的教学举措,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融入到教学氛围中,从而保证他们高效地开展课堂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实践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的背景下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充分拓展课程资源,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情怀

传统的课堂教学资源大多以教科书为主,学生只能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因此,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努力学习书本知识,而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其实,许多知识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学生要自己亲身经历,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知识,真正做到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例如,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我国为什么要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学习,学生们会发现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有民族团结,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总之,培养学生道德与法制学科核心素养要通过不断地熏陶和强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情境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红梅.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 ,(32).

[2]刘焕来.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政治素养培养[J].学生之友,2017,(11) .

[3]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02).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