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6例※

2019-05-27 07:34梁小利付梦雪蒋晓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子午流气阴耳穴

梁小利 刘 琴 曹 俊 付梦雪 李 燕 林 琴 蒋晓静*

(1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四川 成都 610100;2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1]占慢性消化系统症状的首位,是由肠道功能异常引起的便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欧美国家有10%~19%的人群受功能性便秘的困扰[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各地区便秘发病率差异在3%~17%[3], 6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生率更是高达18%~3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4-6],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长期便秘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还会发生痔疮、肛裂,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严重者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8]。本课题通过对气阴两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配合耳穴贴压,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成都市某养老院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男8例,女28例,年龄61~79岁,平均67.81岁;平均病程(4.69±2.21) 年。对照组男10例,女26例;年龄60~77岁,平均67.16岁;平均病程(4.93±2.68) 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中医诊断标准以及西医诊断标准;(2)排出器质性病变的患者;(3)根据研究目的,合理确定年龄范围(≥60岁,≤80岁);(4) 患者自愿接受该课题研究方案,并表示配合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1) 患有器质性疾病导致便秘者;(2)患有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者及合并肿瘤、肠结核等肠道狭窄致病者;(3)合并严重心、肝、肺、肾、血液等系统疾病者;(4) 中医诊断不符合气阴两虚型者;(5)不配合研究方案,不能接受随访者;(6)年龄小于60岁,大于80岁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不择时的穴位贴敷和耳穴贴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配合耳穴贴压,具体方法如下。

1.4.1 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

1.4.1.1 敷贴药物 选用大黄、黄芪2∶1比例研磨成粉末状备用,取双黄粉约8 g,加蜂蜜混合成糊状,将以上药物均匀摊于医用敷贴防渗圈的中央,大小约2 cm×2 cm、厚度约0.3 cm。

1.4.1.2 穴位选取及取穴时间 穴位选择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以及任脉上的神阙穴和关元穴,配合运用子午流注择时取穴理论,确定穴位贴敷时间为卯时(早晨5:00—7:00),为了方便操作,将穴位贴敷时间定在每天早晨 6:30—7:00。

1.4.1.3 操作方法及疗程 操作者按子午流注取穴时间,进行穴位贴敷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用75%酒精棉球擦净穴位局部后,将摊好药物的医用敷贴敷于神阙穴上。每次贴敷时间一般为6~8 h。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共干预4个疗程。

1.4.1.4 注意事项 贴敷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评估患者情况及贴敷部位的皮肤状况等,敷药过程加强观察,如发现敷药部位出现红肿、瘙痒、水疱等现象立即停止。

1.4.2 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

1.4.2.1 穴位选取及取穴时间 耳穴取穴选择便秘点、大肠、直肠下端、皮质下、肺、肾穴。配合运用子午流注择时取穴理论,确定耳穴贴压时间为6:30(卯时,入大肠经)、14:30(未时,入小肠经) 和21:30(亥时,入三焦经)。

1.4.2.2 操作方法及疗程 操作者按子午流注取穴时间,进行耳穴贴压操作。患者取坐位,耳廓皮肤常规消毒后,将0.6 cm×0.6 cm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贴在所选的耳穴上。每日指导患者按照上述贴压时间自行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约2 min,以穴位处有酸沉麻木或耳廓有灼热感为度。如有脱落或移位,及时更换,两耳同时贴压,留置3~5 d。7 d为1个疗程,共干预4个疗程。

1.4.3 对照组 不择时穴位贴敷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穴位贴敷的敷贴药物、穴位选择、操作方法及疗程、注意事项和耳穴贴压的穴位选择、操作方法及疗程均同试验组,但不择时,根据研究对象的时间安排自行进行穴位贴敷和耳穴按压。

1.5 观察指标 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在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研究对象采用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进行效果评价。量表以问卷形式由患者评价便秘对于其日常生活的影响。该量表共28条目,每条目以1~5分评价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分值越低患者生存质量越高,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差。

1.6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主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治疗1个月后,患者排便完全正常,或者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其他不适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治疗1个月后,患者排便明显好转,伴随症状接近正常范围,大便性状稍微干结,但排便间隔时间在3天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治疗1个月后,患者大便间隔时间较前缩短,并且大便性质好转,大便干结有所好转,其他症状也都有好转。无效:患者大便未见好转,并且其它症状都没有好转。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х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PAC-QOL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PAC-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2组PAC-QOL评分组内比较,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AC-QO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PAC-QOL评分比较 (x±s,分)

3 讨论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祖国医学认为老年病人因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虚,导致运化失司,传导无力[9],故在中医辨证施护方面多以补虚为主。贴敷疗法是将药物调制成糊状制剂,贴敷于相应穴位或患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常用中医外治疗法。神阙穴系任脉之主穴,与十二经脉相连,也与脏腑和全身相通,为通调周身之经点,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润肠通便的作用。且其深部直接与大肠相连,此处皮肤菲薄,有丰富的静脉网,故敏感性高、渗透性强,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敷贴所用药物中的大黄具有活血祛瘀、清热泻火功效;黄芪具有利尿托毒、补气固表、排脓、敛疮生肌功效,两者合用具有通腑泄浊、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的功效。

耳穴贴压是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可刺激穴下神经,通过自主神经反射,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增强肠蠕动和便意刺激。本研究所选穴位中的便秘点为经验穴,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大肠穴具有清下焦、利肺气的作用;直肠穴,具有增强排便的作用;皮质下是大脑皮层的代表区,具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的作用;肺穴具有清泻腑实,通便的作用;刺激以上诸穴可调整脏腑气血经络,使肠腑疏通、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

子午流注择时法主要根据十二经脉流行顺序和地支顺序相互配合而成[10]。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借助气血灌注、盛衰开阖的有利时机,选取卯时、未时、亥时三个时间即气血分别流注大肠经、小肠经和三焦经时,循经取穴进行穴位贴敷和耳穴贴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11-14]。

本研究显示,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配合耳穴贴压可较好地改善老年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且具有简、便、廉、验、效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文编辑:高尚社 本文校对:付能荣 收稿日期:2018-11-27)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在研究《中藏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了其脏腑辨证体系,并在调和五脏六腑,使气血调和,上静-中和-下畅的目标上,逐渐形成了“中和”学术思想。提出“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救死扶伤”的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包括了“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调和阴阳”的治疗思想、五脏相生理论的运用、“阴阳否格”理论等。

——杨金生、杨建宇摘编自《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

猜你喜欢
子午流气阴耳穴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补肺养阴汤治疗气阴两虚兼痰浊停滞型小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