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洋经济下高职涉海专业调整优化研究

2019-06-01 02:10张雪松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涉海辽宁海洋

赵 群,张雪松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0 引言

辽宁省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组合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在海洋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扮演着海洋经济高技能人才的输送者、新技术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普及者、经济体系的构建者的角色。高职人才培养与海洋经济产业背景尚未紧密衔接起来,两者的互动相对不足。要发挥好高职院校的作用,就要做好海洋经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布局和规划,积极推进海洋经济产业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高职院校服务模式,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高职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实现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1]。人力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高等职业院校应当配合辽宁省开发海洋的战略,设置符合海洋经济发展的专业结构,培养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加强涉海类专业结构建设,也是涉海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1 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印发明确指出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逐步推进海洋产业升级优化,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同时不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海洋经济合作发展步伐,海洋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等指导意见,对我国将来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思想。由“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可以看出海洋科普与教育基地建设是量变最大的,说明海洋经济建设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建设要符合海洋经济发展变化需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2014-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 《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和《2015-2018年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变新,对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具体要求。高职教育发展需与产业联合,利用集团化办学方式,体现职业教育特征,设置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输送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2]。

2 现状分析

2.1 辽宁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分析

海洋第一产业,以海洋渔业为主,在辽宁渤海地区所占比重较大,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海洋资源依赖度较高。而目前海洋渔业规模已经几乎到达极限,再发展的空间日益狭窄,只能稳步发展,很难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效益。

海洋第二产业,目前是整个辽宁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主体,占当年全国海洋第二产业产值的18.7%,主要以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为主。而辽宁渤海地区海洋第二产业区位熵值均低于1,随着近些年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导致辽宁渤海地区海洋第二产业发展强度不断降低。

海洋第三产业,主要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为主。占辽宁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比重较大,占当年全国海洋第三产业的10.8%。但主要产业还是集中在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产业,而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随着近年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辽宁已经推进三项产业发展优化转型,尤其是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近些年经济发展变缓,辽宁渤海地区海洋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比例明显下降,而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增强,第三产业比例逐年上升。这些变化符合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辽宁渤海地区三次海洋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结构比重。正因为产业结构变化直接影响相关专业变化,只有设置适当的专业结构才能为相关产业及行业提供合格的适用人才。

2.2 辽宁省高职涉海专业结构现状分析

通过了解辽宁省高职涉海专业结构,分析辽宁省高职涉海专业针对辽宁海洋经济产业布局,发现了高职涉海专业结构与辽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比海洋产业给出相关专业设置,并与高等职业教育开设院校的专业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辽宁省高职涉海专业缺失与过剩问题,对于第一产业相关专业开设较少,有的甚至没有开设专业院校。而第二产业主要以海洋船舶工业为主,支撑院校较多而且集中,其他产业支撑高职专业短缺,主要人才需求来源为本科层次。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海洋交通运输业,而且开设院校较多。新型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专业短缺,说明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涉海专业结构不均衡,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如表2所示。

表2 辽宁省高职涉海专业结构现状分析表 [3]

3 专业优化调整方法

3.1 缩减相同专业数量

对辽宁省涉海高职专业结构分析,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发展迅速,开设院校比较多,但多集中在船舶制造行业与海洋交通运输业,使得各学校间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有很多学校不具备开设相关专业的能力,只是为了扩大招生与就业盲目跟从。目前船舶制造行业与海洋交通运输业都遇到瓶颈,学生就业大不如从前。因此,应该对部分学校采取停止招收本专业学生,对其中实力比较强的学校加强专业建设,保障专业培养质量,从而提高本专业学生在全国的竞争力。

3.2 开设新兴专业

从教育部提供的高职专业目录来看,辽宁省高职院校很多没有开设涉海专业,比如海洋渔业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渔业经济管理等,只是在本科院校中开设相关专业。以上专业正是第一产业海洋渔业的主要相关专业,而辽宁省沿海城市大多开展海洋渔业相关产业投入,比如大连、盘锦、葫芦岛等各沿海城市都有大量的海洋渔业基地,而这些海洋渔业基地大多都缺少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在外省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如果高职院校开设这些专业,会为辽宁省海洋渔业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的就业率也会相应提高[4]。

3.3 调整优化涉海专业

针对辽宁海洋经济产业的调整转型,高职涉海专业进行调整优化,以便适应由传统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盐业向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科研的转化过程。这些行业都是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很多行业没有对应的高职涉海专业,大多是本科专业或者更高学历专业。但这些行业也需要相应的高职专业人才,可以在辽宁海洋经济产业调整转型形式下开设相关专业,补充这些行业技术人才的不足[5]。

4 结语

本研究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角度对辽宁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对准辽宁涉海高职专业结构与海洋产业调整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涉海高职专业调整的具体方案和政策建议,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涉海辽宁海洋
辽宁之光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辽宁舰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首届“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港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