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论文统计分析与研究展望
——以国内公共管理学科50强高校为例

2019-06-10 13:51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论文样本学科

吴 琛

(华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642)

1 问题的提出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尝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对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发布的“2017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公共管理”学科排名前50强高校发表的公共管理学科论文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研究现状,以促进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

2 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文献综述

目前,一些学者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状况。2017年司林波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绘制了2006~2015年刊载文献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并分析了这10年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热点和主题,阐述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方向[1];2017年沈费伟用知识图谱和文献统计方法,对2005~2014年我国10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刊发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文献进行评价,反思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存在的问题[2];2012年孟庆国利用SSCI数据库,对含关键词“电子政务”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对检索出来的论文从来源、方法、主题、对象区域等方面,分析我国高校针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文献[3];2013年苏楠利用文献计量统计学对2005~2011年在CSSCI期刊收录的论文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我国行政管理研究的热点和研究趋势[4]。

本文利用文献统计学方法,从知网上检索公共管理学科排名前50强高校发表与公共管理相关的论文,以分析十八党以来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研究的状况。

3 研究样本单位选择、数据收集方法与分析指标

本文从GDI发布的“2017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选取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排名前50强的高校作为样本单位。在中国知网上模糊检索样本高校与公共管理学科相关的二级学院或学部,检索时间起点为2012年1月1日,时间终点为2017年10月25日;检索项为文献来源;检索词为样本高校与公共管理学科相关的二级学院或学部;检索方式为模糊检索。

为了更好地分析收集的文献资料,在知网分析系统中选取发文数量、来源C刊比例、主要关键词、主要发表期刊、高产作者等指标。选择发文数量指标分析样本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基本情况;选择来源C刊比例评价样本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水平;选择主要关键词以分析研究热点;选择主要发表期刊以分析本样本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方向;选择高产作者指标以分析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代表人物。

4 样本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成果分析

图1 高校发表公共管理学科论文数量统计

4.1 发文数量与C刊比例

样本高校发表公共管理学科论文的数量统计如图1所示。从图1表明,各高校发文数量差异极大,天津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发文数量特别突出,远远超过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管理学科强校发表的公共研究管理论文。

样本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论文发表在C刊上的比例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发表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论文在C刊上的比例

从图2表明,样本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论文在C刊上发表的比例差距也很大。从图1和图2表明,各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论文在C刊上的发表比例高低与其发表论文的数量之间并无相关关系。

4.2 主要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样本高校发表的公共管理学科论文的主要关键词进行统计,并按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从大到小排列,频次居前10位的关键词和频次分布如表1所。

表1 主要关键词与频次

从表1可以说明,各关键词在研究文献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关键词“影响因素”“对策”。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公共管理改革。影响改革的因素很多,必须科学地分析影响因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第二,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我国公共管理还停留在政府管理层面,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体,政府和地方政府成为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对象。随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行政管理学界把研究目光聚焦于政府和地方政府,既把握了十八大以来的鲜明主题,也满足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第三,关键词“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而社会治理研究的焦点是治理理论与治理模式、公众参与和危机等。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仍然具有城乡二元化特征,还没有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甚至还存在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扩大的风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动治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向。因此,公共管理学界研究社会治理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管理学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深入研究社会治理问题,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新路径为我国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建言献策。第四,关键词“中国”“美国”。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研究,除了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外,还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美国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发源地,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研究优势明显。第五,关键词“经济增长”“农民工”。研究目光聚焦经济增长,说明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紧贴社会现实,契合了我国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政策,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虽然对推进我国经济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仍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界关注农民工问题,不但能够帮助政府解决我国面临的社会问题,而且也体现了学界的人文情怀。

4.3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归属的二级部门

统计发现,公共管理学科在各个高校所属的二级部门的名称各不相同,有22所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所属的二级部门称为 “公共管理学院”,5所高校的称为“政府管理学院”,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高校各有3所,称为“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有2所,其余15所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所属的二级部门名称各不相同。虽然公共管理学科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但是由于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十分宽泛,而且各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研究背景不尽相同,各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归属部门也就不尽相同。大多数高校依托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开展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各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与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联系紧密,相互交叉融合。一些高校把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聚焦于 “公共政策”“公共经济”“政府管理”等细分领域,这不仅反映一些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研究体系不完善,还反映一些高校对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边界的认识模糊,学科研越位和公共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残缺不全的现象严重。

4.4 高产作者

虽然发文数量与论文质量、研究质量等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却能反映各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水平和作者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水平。表2反映50所样本高校发表公共管理学科论文数量最多的前10名作者、所属高校和发表论文的数量统计表。

表2 高产作者发表论文数量统计表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发现,高产作者发表论文数量与其所在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论文,既是学者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成就,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促进了学科研究。

4.5 发表样本高校公共管理学科论文的主要期刊

对样本高校学者发表公共管理学科论文进行统计,发表这些论文的主要期刊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刊发高校公共管理学科论的期刊分布

从表3表明,我国发表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广泛。一方面,反映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反映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特色,既注重理论研究,也注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5 反思与建议

从十八大以来,虽然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论文数量不少高质量论文并不多。由于受到我学科建设考评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和学科研究的功利性强,只注重研究成果数量,不注重研究成果质量,缺乏创新性研究成果。因此,各高校应改革学科建设考评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提高公共管理学科学的研究水平。第二,既要保持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独立性,也要紧贴我国的社会现实,树立为我国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服务的宗旨,坚持不懈地跟踪研究社会前沿和热点问题。第三,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要体现高校研究的特色,注重学科整合,制定科学的学科发展规划,构建完整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各高校在尊重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范式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既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体现研究特色,也要丰富和完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第四,各高校应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加大公共管理研究投入。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虽然我国高校加大了学科建设投入,但是高校各学科建设投入并不均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在我国的社经济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应重视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为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为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创造便利的条件,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健康发展。第五,提高公共管理研究的科学性。在保持学科独立性的前提下,拓宽研究领域,促进学科研究之间的融合;丰富研究方法,把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既要研究理论问题,也要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捋清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明晰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对象和边界,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学研究体系。

猜你喜欢
论文样本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超学科”来啦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村企共赢的样本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