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中性化现象的成因解析

2019-06-11 12:28吴承超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图式幼师个体

吴承超

近几年来,随着日韩文化的不断入侵,严重影响到我国男孩的审美标准与阳刚男性气质的型塑,使我国男孩逐渐趋于中性化发展。这一社会现象也引起广大人民群众与学术界的热议,已成为亟待认真思索并有效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就时下我国男孩趋于中性化发展的时下背景,运用社会学及心理学相关理论对男孩中性化现象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本文的研究,让人们理性认识这一社会现象,并引起各界对这一现象的重视,重塑男孩阳刚之气。

1 问题的提出

当下,随着日韩文化的入侵,我国正在成长的男孩青年群体受其影响尤为之深。与此同时,各大综艺娱乐节目邀请的男性青年嘉宾更是盛妆出席,更有甚者油头粉面、矫揉造作,言谈举止趋于女性化严重。由于这类综艺节目的受众多为正在成长的青年一代,男孩青年占近半數,这对正在成长的男孩审美观和阳刚男性气质的型塑产生极大的负面引导。这一场域之下,大量男孩群体纷纷效仿,于是形成媒体上众人热议的“娘炮凤”现象。在2018年9月1日,CCTV1晚间8点播出的《开学第一课》,节目组邀请新F4演唱《开学第一课》,这一事件更是将男孩中性化这一现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众多网友对这一现象持反对态度,有网友直言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数日后,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对这一现象表达了包容态度,但新华社却持反对态度,认为这种社会风气当休矣!但总体观之,两家媒体都在呼吁作为当代男性青年一代要具备勇于担当,自立自强,刚健勇毅,敢闯敢拼等时代气质。

可见,男孩中性化现象已然成为社会各界思索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从学理角度来剖析这一现象的成因,理性认识这一现象显得极为必要。

2 男孩中性化现象学理性成因解析

2.1 幼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衡

幼儿园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现象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据调查,部分幼儿园无一男教师,且许多幼儿园采取多园同租一男幼师的方式来弥合男幼师缺失现象。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这一段时期的男孩儿正处于幼儿期(3-6岁)。主要表现为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如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得到解决,便形成方向和目的美德;如危机不能成功解决,便形成自卑感。而对于男孩来说,这一时期男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男教师的行为举止对这一阶段的男孩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据统计,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人数在100万人左右,其中男性6万多人,真正从事教学工作的不到1万人。男幼师缺失的原因主要由于多数幼儿园教师在编岗位稀缺,许多幼儿园都采取聘用制。而聘用教师工资待遇只是在编教师的半成左右,在社会保障方面也缺乏保证。而作为男性,在如此繁重的经济重压之下,没钱没编的工作加之社会对男幼师社会评价体系过低,以及幼儿园本身缺乏相应鼓励机制等相关因素的交织,大量男幼师流失严重。因此,在幼师普遍女性化的幼儿园这一场域成长的男孩,其性格特质,言谈举止等不免会受这一场域文化氛围的感染,从而缺乏阳刚之气。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生改变。而个体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依靠自我图式的不断更新和填充的。”图式是个体学习的基础,个体通过图式,不断结合社会情景进行深入学习。对于自出生到幼儿园学习阶段的男孩来说,此阶段正处于感知运算和前运算阶段,因男孩儿在家庭之中频繁接触母亲,在幼儿园所接触的教师多为女性,所以其认知图式基本被女性特征所填充,当在问题情景中,其表现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表现便自然倾向女性化。

而班杜拉在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延伸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指出:人类的学习行为并非是行为主义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个体的学习行为是先天生理机制和后天环境经验相互交织的结果,当个体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后,学习的结果表现些许迟缓,但在这一过程中却表明其行为特征带有其价值判断。个体的学习机制主要是联结、强化、观察等等。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于正处于幼儿期的男孩来说,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但这一时期其认知水平所能达到的价值判断并非完全正确,外加这一时期男孩与男性接触过少,导致这一时期其主动快速习得的图式还是关乎女性化特征,从而加剧男孩女性化自我图式的填充。

2.2 父职教育缺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不可或缺。父亲这一角色对于男孩来说更是重中之重,父亲往往给男孩以榜样的力量,男孩学习父亲如何做一具有男子气概,有责任担当的男人。此外也能加强男孩的角色认同,避免性别角色的混乱。这些特质的习得大概在童年期和青少年期,即6到18岁,这一时期,男性特质的学习是不可逆的。但父亲职位的缺失却极其严重,并非父亲不愿和儿子相互成长,而是父亲要承担繁重的经济压力而外奔波。此外,作为男性的天性,父亲总希冀于在自己身强力壮之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于是将时间与精力多倾向于事业。再者,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才是主流正统,常围孩子和家庭的男子往往受到众人的负向评价。以上因素相互交织出男孩和父亲相处甚少。

据参照群体理论:人的社会心理态度和行为极大受其从属的或追求群体参照力的影响。此群体指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上和在规范与价值观形成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其代表人物有海曼、纽科姆、谢里夫梅顿及凯利等人。这一理论阐释正处于12-18岁的男孩的行为模式极为贴切。该时期因父亲职位的持续缺失,缺乏父亲榜样作用,如何成长为有责任与担当,有血性与刚毅的男子汉,其自我图式是比较缺乏与模糊的。而大众传媒与新媒体对于日流和韩流男性中性审美的过渡宣传,使正值青少年期的男孩纷纷效仿,并成为一种潮流。其群体不觉默认了这一男性审美标准,视此群体为自我参照群体,从而从行为、谈吐、价值观等方面都在不断接收与效仿,并以此群体来规范个体行为,对比甚至评价自己和他人。

2.3 日韩文化的入侵及大众传媒的误导性宣传

谈及日韩文化的入侵问题,笔者就不得不谈及文化自信。自从清王朝覆灭之后,中国人就缺乏自信力了,自信丧失在文化方面则显得尤为突出。普罗大众开始从洋媚外,形成一阵出国流,且影响至今。在这一背景下,日韩文化的入侵,将其带有浓厚的男性阴柔化文化特征带入我国。许多从日韩回国发展的男性青年明星画着浓厚妆容,行为举止矫揉造作,穿衣打扮趋于中性化,很难分辨其性别。而如今的社会似乎成了颜值消费时代,各种小鲜肉和流量明星凭借自己颜值进行消费,有的男性青年演员非科班出身,毫无演技却拿着天价片酬。这些社会现象都在助长男孩中性化发展趋势。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日韩文化的入侵及媒体的误导性宣传所导致的男性中性化的社会现象就是一个场域,个体的每一行动均被其场域影响,许多男孩学会化浓妆,留着烫染的长发,言谈举止开始变得矫揉做作起来,而市场也在迎合着这一社会现象,这一场域就不知不觉得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被持有这一价值观的人群建构着。青年一代由于认知水平和价值判断有限,久而久之,便习得这一场域的惯习,男孩中性化便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3 结论

对于男孩中性化这一社会现象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它的出现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教育体制、社会发展状况等密切相关,在正视这一现象的基础之上,应理性认识到男性中性化这一事实于我国发展不利。就个体层面:男孩有了男性的坚毅、阳刚、担当等气质,方能在组建的家庭中的成为顶梁柱,做合格的丈夫和父亲,并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做榜样。就社会层面:在男性群体中,只有阳刚、勇敢、坚毅的气质盛于阴柔、软弱、优柔等,社会的发展方能更有活力与动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国家层面:我国拥有幅员辽阔的国土,蜿蜒绵长的海岸和边界线,浩瀚辽阔的领空,这些区域都需要有血性与阳刚之气的男性去驻守和捍卫。因此,现实要求我国男性,尤其青年男性必须具备阳刚和血性的男子气质,这样的气质才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延续;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图式幼师个体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男幼师荒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