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演化*
——基于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2019-06-13 09:35陈维超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媒介节点素养

陈维超,马 昕

新闻传播学专业是近年来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对新闻传播教育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有助于了解当前学界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研究者对新闻传播教育的热点关注主题,可以看出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以后的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通过选取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式为主题=新闻教育or主题=媒介教育(精确),时间为2008—2017年,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得到986条数据,剔除会议通知、报告等不合格的数据,整理后得到907条有效文献。在上述数据源的基础上,笔者借助BICOMB2书目共现分析系统[1],构建词篇矩阵和共词矩阵,BICOMB2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在主题词体系结构表中按不同的层次对类进行合并。

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即SNA,这是近年来逐渐成熟完善的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它通过建立节点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型,来反映节点之间的社会关系。[2]利用BICOMB2构建高频关键词并形成共词矩阵,再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可视化和聚类分析,从而识别出当前学者所探讨的相关热点主题。

二、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整体概况

(一)文献年代分布

某种程度上,根据研究论文的年度发文数量分布,可以看出某一学科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状况。由图1可知,2008年开始,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发文量总体上呈稳定增长态势,在2011年达到顶峰,为111篇,之后发文数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图1 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发文量年代分布(2008-2017年)

(二)核心作者分析

将题录导入BICOMB2按照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共有695位不同作者,其中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581位,占83.6%;发表2篇的作者有72位,占10.4%;发表3篇以上的作者有42位,占6%。显而易见,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占了极大比例,可以看出他们大都是偶尔涉及,属于瞬间性研究发表,对此缺乏持续深入的研究。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为李建新、邓绍根、蔡雯、张昆、朱清河等(见表1)。

根据最低产核心作者发文量M与发文最多作者发文量Nmax的关系式式M=0.749×Nmax1/2来确定核心作者,[3]其中Nmax为核心作者的最高发文量即9,带入公式得2,即发文量超过2篇的作者可以作为核心作者候选人。本研究中发文量超过2篇的作者为114,达到普莱斯定律的数值26;他们的发文量占全部论文35.8%,与50%的目标差距很大。可见,目前我国传媒教育主题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表1 作者发文量统计

(三)核心期刊分布

根据比利时情报学家埃格黑的布拉德福核心区数量计算法,计算出核心区域期刊数量,即:r0=2*(lnY+E),式中,r0为核心区域期刊数量,E为欧拉系数,E=0.5772,Y为最大载文量期刊的载文数量,本研究中Y=79,因此:r0≈10,因此,处于核心区域的期刊共有14种,占总期刊数的10%,其载文量为564篇,占文献总量的62%。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核心期刊为青年记者、新闻界、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爱好者、新闻大学等期刊(见表2)。

表2 来源期刊分类统计

序号 期刊 论文数/篇 占全部论文比例/%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新闻爱好者新闻大学新闻与写作当代传播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记者传媒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之友5 1 4 3 4 2 3 7 3 6 3 4 2 6 2 0 1 4 1 1 6.2 1 9 5 5.2 4 3 9 5.1 2 2 4.5 1 2 2 4.3 9 0 2 4.1 4 6 3 3.1 7 0 7 2.4 3 9 1.7 0 7 3 1.3 4 1 5

(四)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1.作者合作图谱。在CitespaceⅤ中,设置时间切片为1,网络节点类型选择作者;将由Citespace导出的文件导入Gephi得到网络结构图,共有932个节点,430条连线,知识图谱的网络密度为0.001,图谱整体非常松散,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合作网络。Gephi中设置度数值选择为1,即过滤掉独立作者分布,得到国内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作者合作图谱(见图2)。网络图谱由节点和边两种基本元素组成,节点代表事物本身,边象征事物之间的关系。图2中,节点则代表作者,节点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数量,节点连线与颜色代表作者合作情况,连线表示作者之间具有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合作密切程度,连线越粗,表示作者之间合作越密切。由图可见,图谱整体非常松散,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合作网络,但局部合作较多,主要以2~3人间的合作规模为主。从中介中心性可以看出,李敏智、陈雪斌、何成学、秦燕、邱慧;张志安、李良荣、赵琪、陈小莹、方可成、简光洲、孙磊等占据了网络中的重要位置。总的来说,国内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论文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此外,这些合作团队大多来自同一机构、同一导师间的合作,跨区域合作较少。2.研究机构合作。发文数量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排名靠前(见表3)。

图2 国内传媒教育研究者合作图谱(Citespace+Gephi)

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教授研发的基于Java编程语言运行环境下的信息可视化软件。[4]在CiteSpace中,Node Types选择“Author”和“Institution”,运行CiteSpaceV,将数据导入Gephi得到知识图谱。根据图3,共有610个节点,260条连线,知识图谱的网络密度为0.001,图谱整体非常松散,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合作网络。

其中,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以及中国传播学会为中心。图3显示,除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各自研究团队联系较紧密外,其余绝大部分研究机构各自独立,缺乏合作研究。

图3 国内传媒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图谱(Citespace+Gephi)

表3 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机构发文量统计

三、关键词的获取与预处理

(一)高频关键词分析

一般而言,关键词或主题词作为文章的核心内容,是作者学术观点和思想的高度概括,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或主题词能够表征某一特定时期的研究热点。采用BICOMB2对样本数据进行关键词提取,通过人工判读手动修改方式,对形式相同和内容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处理以保持检索词汇一致性,通过Excel进行词频汇统计排序。

在本研究中,选取词频大于10的40个关键词为主要关键词,累积百分比为33.40%,超过知识图谱中规定的27%,符合分析标准,可以基本反映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热点。利用Gephi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可以看出网络中深绿色节点居多,且占据网络中心位置,节点色彩随“淡绿—绿—深绿”颜色的渐变(见图4),表示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存在更多连线,即更多的共现关系。节点越大颜色越深,说明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也最高。节点标志的尺寸越大,表示该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值越高,则该关键词对关键词间的关联有更强的控制力、影响力。新闻传播教育、媒体融合、新闻传播人才、美国等关键词节点较大,说明这些关键词是近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热点。

图4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外国学者Wooh young Lee认为,在共词分析网络中,通过度值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三个指标的组合分析,不但可以揭示当前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还能够识别未来的发展态势。[5]中心度指标包括度值中心度、中间中心度以及接近中心度。就本文而言,关键词的度值中心度越大,说明其和其他词的联系越紧密,该节点中心地位越核心;中间中心度越高,该节点纽带作用越强,其对其他关键词间的联系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通常而言,度值中心度指标较高的节点通常代表当前的研究热点;度值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两项指标较低,而中间中心度指标较高的节点则代表着新兴的发展趋势。[6]

表4 高频词关键词中心度(部分)

表4中,度值中心度较高的节点有“新闻传播教育”“新闻院校”“美国”“媒体融合”等当前研究的重点,说明媒体融合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变革以及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是研究热点;度值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较低而中间中心度较高的节点不太明显,只有“媒体融合”“新闻学”“新闻传播”“新闻传播人才”略有显现,综上所述,未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研究前沿为媒体融合下新闻人才培养。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凝聚子群是相互之间有着稳定、直接、强烈、频繁或正向联系的行动者子集,是揭示网络结构的重要途径。在社会网络分析领域中聚类分析被称为凝聚子群分析,本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相关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对群组聚类的分析与探究是社会网络分析工具的重要功能之一。利用Ucinet软件中的CONCOR法进行凝聚子群分析(见图5),分析得出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存在四大热点主题。

图5 高频关键词凝聚子群分析

表5 研究热点主题归纳

四、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分为四个研究热点:美国新闻传播院校教学模式、新闻教育改革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全媒体背景下新闻人才培育以及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一)研究热点一:美国新闻传播院校教学模式

新闻传播学与技术发展关系密切,由于相关媒介技术多诞生在海外,因此,海外新闻传播教育者的变革探索领先于国内。作为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启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传播类专业点超过了1000个,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完备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7]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偏重实战训练的密苏里新闻学院、重视人文底蕴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关注精英专业化和提倡教育多样化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其中,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作为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其新闻教育理念具有世界性意义,从1908年建院至今一百余年,由第一任院长沃尔特·威廉姆斯提出的“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新闻是一个世界化职业”伴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依旧贯彻在密苏里独特的教学模式中,作为密苏里新闻教育事业的基石发挥作用。[8]

21世纪以来,数字化浪潮推动媒介环境变化,为了适应新闻业界的变化,新闻传播教育开启了改革之路。新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互渗透的跨专业教育、将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课堂及课后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7]在美国,许多新闻院校对于journalism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新闻、广电、出版、网络和新媒体均被囊括在内,在传播领域,广告、公关、策略传播、健康传播、环境传播、体育传播、甚至农业传播,都成为专业。[9]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媒介融合时代下的改革措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学者郑敏、章于炎剖析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媒介融合是如何根据媒介融合与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需求特点,制定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研究热点二:新闻教育改革与马克主义新闻观教育

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传统新闻教育模式由于缺乏实践性教学以及实践型师资的匮乏,使得学生所学的新闻实务知识难以与实际结合,学界对素质教育的强调使得业界所注重的新闻实践能力被有意无意忽视,[10]由此造成了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媒体岗位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矛盾,高效新闻传播人才难以适应业界的工作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使整个新闻传播教育与社会需求形成一个衔接有序、内容合理的体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自新中国成立,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理念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闻传播学中国化发展进程中,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内容。2013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为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明确了发展方向,并强调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高等新闻传播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要承担起历史职责和使命,就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近年来,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为代表的国内高校都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为本土新闻学发展的基石。其中,范敬宜在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期间,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办学方向,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为全国高校树立了榜样。[11]

(三)研究热点三:全媒体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

新闻传播学专业与技术发展关系密切,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存在“传统的新闻教育理念同新媒体的发展不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12]新闻教育的理念与人才培养的模式亟需变革。社会变革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挑战主要反映在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和选择上。[13]特别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同新闻业的发展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成为具有数据意识、数据挖掘分析与可视化的能力以及技术整合能力的传媒复合人才是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从业者能力和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为培养适应全媒体发展需要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中外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积极探索新闻传播学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如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均提出培养“具备全媒体业务技能的新闻人才、拥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家型人才”。国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实践以媒介融合、学科融合、产学融合为核心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14]。

(四)研究热点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随着媒介对整个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其负面影响频现,为了避免青少年受到媒介的负面影响,媒介素养教育应运而生,并逐渐扩大到欧洲、美洲、亚洲等地区。互联网技术赋权背景下,信息传播与共享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泛在行为,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受众媒介接触、媒介认知理解和媒介应用制作等方面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可以说,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媒介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媒介素养指的通过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和参与能力,提高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批判解读和辨识能力,进而能够自主参与制作媒介产品,成为积极的社会参与者和实践者。[15]

我国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都聚焦于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含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国外媒介素养现状等进行解释性研究。[16]大学生媒介素养涉及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从具体行为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存在缺乏媒介信息辨识能力、对媒介使用程度不深,以及相关网络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从教育角度看,我国大学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课程训练,学生大多处于自发学习状态。一些学者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之策:首先,在校园媒体中搭建媒介素养教育平台,通过参与校园媒介实践,提高媒介信息内容的批判、参与制作能力;其次,在条件成熟时开设专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这是培养学生媒介素养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之一;第三,针对媒介素养师资缺乏的问题,教师是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一环,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具有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教师。[17]

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2008—2017年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热点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横向合作较少,研究热点集中在美国新闻传播院校的教学模式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媒体人才培养以及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方面。这表明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与技术联系紧密的学科,随着互联网技术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渗透,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亟需进行变革,以适应业界对高级复合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我国新闻学创立和发展的基石,其研究态势的火热反映出其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此外,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中心度值指标,可以看出未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研究趋势为媒体融合下新闻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媒介节点素养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