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戒糖”这件事

2019-06-15 03:32于康
幸福家庭 2019年6期
关键词:代糖低糖糖类

于康

说到糖类,你想到了哪些?白糖、红糖,还是砂糖、冰糖?没错,这些都是糖,但糖类远不止这几种。糖类在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多,是食物的主要成分。它还有另外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碳水化合物。

根據水解程度不同,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寡糖由2~10个糖单位连接形成,以2个糖单位组成的双糖最为常见。典型的双糖有麦芽糖、蔗糖、乳糖等,由相应的酶催化水解成单糖后,被人体吸收利用。多糖是由10个以上乃至数千个糖单位缩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常见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果胶等。淀粉是葡萄糖在植物中的储存形式,大米中淀粉含量为75%~80%,小麦中淀粉含量约为60%。淀粉经淀粉酶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寡糖及糊精等产物,最终被分解为单糖被人体吸收。纤维素、果胶等多糖难以水解,最终形成废渣被排出体外。人类不能消化、利用纤维素,但纤维素可给人以饱腹感,还有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的作用。

戒糖,戒的是“添加糖”

提供能量是碳水化合物最主要的功能,每克葡萄糖彻底氧化可释放约16.7千焦的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碳水化合物也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与脂类形成的糖脂是神经组织与细胞膜的成分,与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参与免疫保护、代谢调控等过程。总之,碳水化合物对维持生命非常重要。戒糖并不是盲目、笼统地戒除碳水化合物,而是在保证必要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前提下,戒除对人体而言多余的添加糖。

添加糖是人工加入食物中的糖类,是纯能量物质,不含其他营养成分,包括白糖、红糖、黑糖、蔗糖、玉米糖浆、粗糖、蜂蜜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平衡膳食中最好不含添加糖,即使有需要,每人每日摄入量也应控制在25克以下,最多不超过50克。

代糖,“看上去很美”

甜味带给我们快乐,同时也带来了健康风险。研究表明,过多摄入添加糖不仅会增加龋齿、超重及肥胖等风险,还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心脏病、胰岛素抵抗等问题。

代糖是糖类以外的甜味剂的统称,作用是改善口感,虽有甜味,但几乎不产生能量或能量很低。以糖精、阿斯巴甜为代表的非营养性代糖,甜度高,基本不产生能量,常见于低糖可乐、果冻、水果罐头,以及冷饮、奶制品中。以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为代表的营养性代糖,虽会产生一定的能量,但不易被人体吸收,不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常见于口香糖、糖果中。

可代糖只是“看上去很美”,其对健康具有的潜在风险依然不能被忽略。代糖的饱腹感不如糖类,也容易导致过量摄入。代糖本身的安全性也存在争议,例如木糖醇,食用过量会导致三酰甘油升高。

因此,不要过量食用代糖,也不要过量食用使用代糖的食物。

嗜糖,如何有效戒糖

生活中,糖无处不在。除了糕点、甜品、冷饮、含糖饮料等外,很多零食,如水果罐头、果酱、番茄酱、乳酸菌饮料、酸奶等,也都含大量的糖;还有容易被忽略的蜂蜜,其含糖量甚至高达75%;而一些被认为天然、健康的水果干、蜜饯等,实际上都经过了糖渍,含糖量也非常高。减少摄入这类食品,就可以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在选购食品时,首先要看食品标签。除了解添加糖的种类外,还要注意添加糖的含量。例如,一罐330毫升可乐的含糖量约为35克,喝一罐可乐就把一天的糖摄入量“透支”了。

除了购买食品时要多加留心外,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低糖或无糖零食。例如,自己烘焙面包、西点时,尽量减少糖的比例;喝咖啡时,多加奶,少加或不加糖。中餐中有许多菜肴需要用糖调味,如红烧、糖醋口味的菜肴是含糖“大户”,银耳汤、雪梨汤要用冰糖熬煮,也含有很多糖。因此,日常烹饪菜肴时,应注意尽量少加糖。外出就餐时,应尽量避免点上述类型的菜品,尝试用柠檬水或中低糖水果替代饮料或果汁,餐后甜点能省则省。

甜味令人感到快乐,如果不是肥胖、糖尿病、胃肠功能不佳等患者,则不必完全对甜味说“不”。但要注意,甜食吃多了,健康风险也随之增高。倒不如趁早培养低糖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健康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智慧。

(摘自《大众医学》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代糖低糖糖类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天然代糖或成饮料行业未来趋势
控糖战争
低糖电饭煲技术分析
巴基斯坦:推出低糖杧果品种
关于“无糖”的谣言
不同品种葡萄干中糖类成分分析
液-质联用法测定蒙药制剂中非法添加降糖类化学药品
氟啶脲对甜菜夜蛾蛋白质和糖类代谢的影响
钾素对玉米茎腐病抗性反应中糖类物质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