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整合 诗意盎然

2019-06-21 10:04丁可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跨学科整合

丁可

摘要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却遭遇了诸多困境。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跨学科整合被引入教学并且蓬勃发展。由此,针对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诗歌的跨学科教学策略,以期带来诗歌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跨学科 整合

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积淀出数不胜数的优美诗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占了很大的比重,可见其艺术魅力和价值。但在现实境况下,诗歌教学遭遇了一些尴尬。

一、诗歌教学现状

首先,诗歌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难度。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一个字或一句话包含了诸多内容,没有充分的了解就难以准确把握诗意;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样,从最早的赋比兴到现在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等,类别多而杂;诗歌的情感丰富而含蓄,没有一定的功力就难以理解。

其次,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和方法的单一,导致诗歌教学的枯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独裁者”的角色,一节课一讲到底,留给学生合作探究、思考的时间太少。同时,在应试的指挥棒下,诗歌赏析就变成了具体的答题方法讲解,破坏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教学变得无趣无味。

再者,学生积累少,缺乏兴趣,鉴赏能力低。学生学习诗歌,大多停留在记忆的层面,没有受到系统完整的诗歌教学训练,鉴赏水平比较低。另外,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他们对诗歌高度抽象内容难以理解,故而缺乏学习兴趣。

二、诗歌跨学科教学策略

诗歌跨学科教学是对《义务教育语文程标准(2011年版)》的积极响应,也是一种有益尝试。在遵循诗歌特质的基础上,不仅能提高学生素养,同时能促进教师成长。

1.诗与乐的流淌。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选择古诗词进行了歌曲创作,谓之《新学堂歌》。其中所选诗词大多来自小学课文,比如《春晓》《咏鹅》《游子吟》《江南》《静夜思》等。优美的旋律、悠扬的曲调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轻松学习古诗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照曲中的情境进行设计,让课堂成为一场音乐和诗歌的盛会。学生在琴声中,在歌声中,在朗读中,透过跳动的音符感悟诗人真挚的心声。

2.诗与画的交汇。

苏轼谓摩诘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以来,便有诗书画同源之说。诗歌和绘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可以借助绘画得以直观的体现。笔者在教授《天净沙·秋思》时就是用绘画来进行教学的。下面是教学的主要过程:

(1)结合《天净沙·秋思》原词,比一比谁画的景物最全面。

(2)结合自己的画作说一说画中的景物有何特点。

(3)想一想,如果要给这幅画着色,应该用什么颜色。

(4)议一议,你在创作时,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当笔者提出通过绘画来学这首词时,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细致认真地作画,再围绕画作展开讨论,完成了对这首词的学习。他们了解了这首词所描绘的景物,还深刻体会到全词蕴含的情感。

3.诗与史的契合。

我国古代诗歌有一个重要的类别——咏史诗,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这为诗歌与历史的跨学科教学提供契机。比较典型的咏史诗是杜牧的《赤壁》。这首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其中涉及历史事件赤壁之战以及四个历史人物周瑜、曹操、大乔以及小乔,同时诗人借对历史的评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在教授這首诗时,教师需要借鉴历史知识交代事件和具体的人物关系,再让学生评价历史事件、评价诗人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读懂了诗歌,还读懂了历史。

4.诗与地的互协。

地理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许多诗歌就有地理知识的体现。如反映气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地貌知识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还有反映水文知识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那么在诗歌教学的时候融入地理知识,让诗歌与地理互相补充,相合相生。

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中,诗歌教学的改变势在必行。在跨学科整合的理念下,积极探索诗歌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让诗歌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历久弥新,走进师生的课堂,走进人们的心灵,走向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