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读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019-06-24 17:40谢惠玲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趣创造力意境

谢惠玲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中,我们都很容易体会到品读是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可以领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样,既可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黑格尔也曾在《美学讲演录》中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审美情趣“与生俱来”,不带任何功利性和目的性,并且让个体享有轻松愉快的自由感和满足感。因此,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大可以通过品读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愿学,好学,乐学,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下面我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三个角度来阐述。

一、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培养学生审美的感受能力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语文教学中字斟句酌、披文入情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特别注重对语言的斟酌和体味。一般来说,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学生不难体察到作者的情感。例如,我教杜牧《泊秦淮》一诗对词语的分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水”用“寒”修饰,给人以寒意,“笼”是“笼罩”之意,在本已让人顿生寒意的意境下铺盖厚重的云层,弥漫凄冷的月色,写出了意境的寒重,透露了诗人心境的沉闷、思绪的郁结。通过对“寒”“笼”的透析再加上对后边几句的理解,诗人对达官豪绅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生活的抨击,对晚唐命运的深重忧虑就不难理解了。又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一文中,我特别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这段话的语言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蹒跚”意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的样子,“探”意为试探,在“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外貌描写中再配以“蹒跚”“探”,我们就不难看出“父亲”除了人到中年动作不灵活外,更有基于生活的艰难显现出来的意绪不舒畅,让“我”心感难过。“攀”是抓住别的东西向上爬的意思,“缩”意为脚向上伸,“倾”意为身体倾斜,三个词都表现出非常努力的意思。在生活不如意、思绪不畅的重压下,为了儿子,即使是“买橘”这么小的事,父亲也努力去做。爱子情深,不言而喻,难怪在朱自清一生中,父亲的背影永不磨灭。分析、感受完这几个词,学生把握“爱子情深,爱父情真”的中心思想也真切多了。可见,透过对语言美的感受,学生不但可以透彻理解文章的主题,更重要的是从文章中了解到生活,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品读课文,领悟意境美,培养学生审美的想象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美、提高语感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美,入境理解美,真正了解美的本质。如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意境,通过想象再现天门山一带宏伟壮丽的画面:雄伟的江面上,一片白帆乘风破浪地疾驰而来;而一轮鲜红的太阳悬挂在青山绿水之上,万道霞光,使山山水水涂上一层迷人的金色,天门山越发显得壮美多姿。这幅大自然的美景,正是因为教师引导了学生遵路入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学生学习这首诗在丰富了自己想象力的同时,更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而希望满怀。透过意境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品读课文,熏陶情感,开拓学生审美的创造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我们有可能也必须进行创造,而情感是创造力的活水源头,创造力是情感的自然结晶,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名句“未成曲调先有情”中的“曲调”与“情”一样。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创造力也就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品读达到导引染情、感悟入情和表达诉情。

1.通过品读导引染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帮助学生营造审美心境,强化审美欲望,然后放手让学生感受审美情感,发挥审美创造力。如学习《故乡》时,闰土对“我”的称呼,从儿时的“迅哥儿”变成了“老爷”;送他东西时,他专门挑了“一副香炉和烛台”。闰土待人处世及心理承受变化如此,其根源就在于“多子、饑荒、苛税、兵、匪、官、绅的重压”。经过引导,学生可以感受到闰土多重压力下的凄苦,体验到他内心的无助,从而深深同情闰土这个“木偶人”。学生的情被牵动了,作品中的人物就不会再是与他们无关的第三者,反而成为沟通心灵的知音。

2.通过品读感悟入情。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说:“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而感悟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活动要依赖于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生活阅历、较宽的知识面。当感悟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阅读就会进入到“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境界。要做到感悟入情,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生活的世界就是情感的世界。第二,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积累。积累是情感绵绵不断的源泉。第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点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讲读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我就引导学生:想想自己、亲朋好友或家人的小时候、长大后、后来是怎样的。再指导他们悟透比喻、排比修辞所起的作用,从而领会诗人乡愁的根基,以此触动学生的爱国、爱乡、爱亲人之情,从而激发他们奋斗的意志。

3.通过品读表达诉情。如果说“导引染情”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感悟入情”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那么“表达诉情”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了。所以,在“染情”“入情”之后,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作出审美判断,表达情感体悟,抒发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乐或哀的感受。如教《孔乙己》一课时,也许学生对孔乙己这一形象争议较大:有笑其迂腐,有斥其清高,有怒其不争,有哀其不幸的……教师应提倡情感的自由抒发,只要合情合理,能自圆其说的,都应给予鼓励支持。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在鉴赏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之时,情感也得到升华,情操同时得到陶冶。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读出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那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会得到落实,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情趣创造力意境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