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研究

2019-07-01 03:43魏惠丽
现代交际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正义

魏惠丽

摘要:正义思想可以说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重点阐述的部分。他提出正义分为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正义可以通过教育、“哲学王”为最高统治者、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和家庭等途径实现。最后,探讨了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和提高执政者能力等方面的意义,力求对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进行充分的解读。

关键词:柏拉图 理想国 正义

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242-03

古希腊第一本详细论述正义的著作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出生于当时已处于衰落时期的雅典城邦内,后来,他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在完成《理想国》之前,雅典先是经历了由伯利克里统治的繁盛时期,然后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统治集团的下台,雅典重新实行了民主制,此时的柏拉图极其关注国家治理问题。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罪名是“渎神”和“腐蚀青年”。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死感到愤怒和困惑,特别是苏格拉底是在雅典民主制下被处死的,这让柏拉图对民主制感到失望,他开始研究如何在现实的城邦政治中实现正义,让正义的人得到肯定和保护。他想要通过用“哲学王”来治理国家以取代现有民主制,来实现他心中的理想国,于是撰写了《理想国》这本关于正义的巨著。

一、柏拉图《理想国》中正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柏拉图认为应该立足于整体的目标来阐释正义,他把真正的正义分为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二者具有一致性。正义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城邦的要求。柏拉图认为我们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国家,是为了使一个国家内的所有公民都觉得幸福,并不是为了一个国家内处于上层部分的少数人的幸福。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我們就很容易在这样一个城邦中找到正义;如果我们在一个城邦中找不到正义,那说明我们建立了一个糟糕的城邦。因此,只有实现了正义,国家和个人才能都觉得幸福,才能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要实现城邦正义必须对社会进行分层,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够安守本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具体而言,他把社会中的人由高到低分为三个等级:第一阶层是统治者。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内能够管理好整个国家的事务,让国家能够有条不紊地发展,对外能够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二阶层是护国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保家卫国,对内帮助统治者平定叛乱,对外保卫自己的国家免受其他国家的侵略。因此,他们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进入这个阶层。第三阶层是劳动者。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整个国家提供生产生活资料,虽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内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资料,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对外可以通过贸易往来,加强和别国的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当这三类人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时,同时这个城邦还具备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种美好的品德,那么这个城邦便是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柏拉图还认为在这四种美好的品德中,正义是居首位的,它对于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智慧其实是一种知识,统治者应该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智慧,他们能够宏观地考虑国家大事,而不是站在某个特定角度考虑事情,有大局意识。勇敢是指在城邦的利益遭到损害时能够站出来维护城邦的利益,能够控制权利欲望和不僭越。护国者应该比其他两个阶层的人有更多的勇敢,能够有效地辅助统治者,也能够维护生产者的合法权益。节制是指能够节制欲望,减少对财富的欲望,安心生产,这是劳动者应该有的品质。当统治者用智慧治理国家,护国者用勇敢辅助统治者,劳动者有节制的生产时,便有了城邦正义,整个社会就是和谐有序的。

在阐述个人正义时,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一样也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并且认为个人正义中的几个组成部分和城邦正义中的几个组成部分是相似的,因而为它们命名了相似的名称。具体而言,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中的理智品质和城邦正义中的智慧品质相对应,个人正义中的激情品质和城邦正义中的勇敢品质相对应,个人正义中的欲望品质和城邦正义中的节制品质相对应。柏拉图认为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国家正义也应该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个人正义。国家的正义在于劳动者、统治者和护卫者这三个阶层的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相互不打扰,而个人正义也就是指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保持和谐。而且个人正义中的和谐不是指外在的和谐,而是指内在的和谐,也就是指正义的人的灵魂里的各个部分各自起着应有的作用,相互不干扰。

二、柏拉图《理想国》中正义实现的途径

为了使自己的正义信仰在城邦中得到实施,在现实中构筑自己的理想国,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了实现理想国的一些途径,即让哲学王统治国家,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和家庭以及重视公民教育。

在柏拉图看来,理想国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来担任,因为哲学王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不仅有着能够治理好国家的能力,而且还都有着正义、善良、无私的品质。在大事面前能够把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不会损害国家和公民的利益。柏拉图甚至认为,哲学王的境界可以与神堪比,他们能够明白神的智慧之所在,知晓宇宙自然的奥秘,也能够认识理念,掌握治理国家的知识,只有这样不仅智慧而且还有良好德行的人才有资格统治国家。另外,柏拉图认为哲学王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小就应该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考验他们是否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除此之外,应该把年轻的精英们送到贫困的地区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其筋骨,磨炼其心志。最后,那些能够经得住外在的诱惑,有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的精英们才会通过培训,这样他们才能够回到他们原来的上层生活环境中去,为他们将来治理国家做好准备。

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和家庭是柏拉图提倡的另一个实现理想国中的正义的途径。他认为,人之所以会变得自私和贪心就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出现。他提倡,统治阶级除了可以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有私有财产。通过剥夺私有财产可以有效防止统治者的腐败问题,他们不会受到私利的影响,因而可以追求并思虑国家的安危和发展。但是,第三阶层是可以拥有适度的财产的。这是因为第三阶层的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让他们拥有适度的财产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的稳定。同时,柏拉图认为一个正义的城邦需要废除统治阶层的家庭。只有废除统治者的家庭,统治者才能全心全意为整个城邦服务,而且只有实行妻子和儿女公有,整个国家才会融合为一个大家庭。不仅如此,柏拉图还是首位提出妇女也有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的哲学家。他认为妇女应该争取解放,而且婚姻制度方面也需要进行改革,主张实行优生优育。也就是说,统治者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在适合生育的时间把合适的女子分配给适当的男子,以此实现人种的改良。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实现一个国家正义的根本途径。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统治者的智慧、护卫者的勇敢和劳动者的节制。教育又不仅仅只是为了培养公民的个人品德,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正义的理想国。具体来讲,柏拉图主张由国家控制教育的方法来培养人才。他极其重视教材的编排,他认为,教材的内容应该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幼儿正义、勇敢和节制的故事。每个公民从七岁到十七岁时主要是接受一些音乐和体育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书写和计算知识。完成这一阶段的教育后,经过选拔,让优秀的人接受高一级的教育,主要是接受军事训练。完成军事训练后,大概到了30岁的时候,让极少数表现优秀、造诣较深的人去专攻哲学,他们需要先学习5年哲学理论知识,然后再投入为期15年的实践活动中,到50岁时从中选拔出能够治理好国家的哲学王。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实施不仅仅只是培养有着良好素养的公民,而且还要把其中有天赋的人培养成哲学王。柏拉图认为只有受过了良好教育的人,才能获得智慧、勇敢、节制这些美德,而我们只有获得这些美德,才可能达到并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宁静,才可能真正关心国家的利益。这样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为国家工作的正义的人了。

三、柏拉图《理想国》中正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柏拉图的《理想国》自问世以来的两千多年来,不仅对近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在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提升公民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完善公共教育和德育

柏拉图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公民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获得他那个阶层里的人该具备的素养。并且只有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都接受教育时,这个国家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正义的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中:第一,普及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当前我国的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村地区的人的教育意识还不强,城乡教育有着资源不平等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分配,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第二,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德育培养。当前我国一直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就是想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公民其他方面的发展问题。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他有多少学识,更要看其品德。学校应该抓起德育,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第三,筛选教育内容,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直接影响人们的认知,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选择积极、正面的教育内容,同时要扫除不良社会风气,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准备。第四,要调整教育制度的目标。当前我国面临着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不相匹配问题,以后应该加快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与学校教育对接,促进教育部门规章制度建设,调动全社会教育资源,推行人才强国战略。

2.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在柏拉图那里,城邦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生产力的水平较低,个人的生存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促使人们自发群居,从而产生城邦。在这样的国家里,城邦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发展会促进城邦的发展,城邦的发展也有助于公民个人利益的实现。柏拉图认为幸福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幸福是属于人的幸福,而人们的幸福感的获得与国家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如果个人只求自己的私利置国家的整体利益于不顾,这在柏拉图看来就是走向了不正义之路。国家的幸福在于各个阶层的公民各尽职能,而个人的幸福取决于国家整体的幸福。因而,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始终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和个人的幸福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和实现。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虽然矛盾还没有完全消除,但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里的一员,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将整个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3.加强各级领导阶层的素质培养

柏拉图非常重视统治者素质的培养,他认为在一个正义的城邦中,统治者需要有较高的素养,他们能够以正义的原则来指导自身的行为。他们是智慧的而且是有知识的,能够管理好整个国家,做到大公无私,把城邦整体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当前我国的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广泛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出科学的决策。还要有正义的理念,为全体群众服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官员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谋福利。如果官员开始关注个人利益,就会滋生腐败,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待贪官我们应持“零容忍”的态度。总之,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履职尽责,为人民服务。

四、结语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永垂不朽,在提升个人修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柏拉图的正义观也有一些缺陷,例如,他认为统治者在长期的养尊处优下,依然能够自律;护卫者在没有个人财产的状况下依然能够全心全意辅助统治者,保卫国家;生产者能够安心生产。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因为人生有欲望,靠节制的美德抑制人们的欲望是不能长久的,而且生产者也不一定长期安于生产。另外,柏拉图过于强调整体的利益,忽略了个人利益,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自私。综上所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刘展旭.柏拉图《理想国》正义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7.

[3]张雪敏.柏拉圖《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及其思想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

[4]马真容,阎宇番.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及其意义[J].党史博采,2017(1).

[5]王锡娟.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6.

[6]李迪.读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旬刊,2010(9).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理想国柏拉图正义
理想国叠影之魅
大理:梦游理想国
实践正义是否可以脱离理论正义
名创优品的“理想国”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大理,抵达自由之后
柏拉图之椅
让大脑绕个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