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下的自由
——幼儿园弹性作息有效性的思考

2019-07-03 03:48赵一玮
好家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弹性教学活动幼儿园

文 赵一玮

一、对“弹性一日活动”的错误理解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提出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六个支架,其中有一条是:“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安排。”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对于“弹性一日活动”的理解有失偏颇,具体表现在:

(一)看似“放手”,实则“高控”

有不少幼儿园为了让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安排活动,将一日活动流程笼统地划分为户外游戏、区域游戏、集体教学、生活活动等几个大的活动时间段,其余的小时段则留给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合理安排。这样划分的初衷是为了让教师能随时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整活动内容,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理念、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有不少年轻教师在一日活动的某些环节,尤其是过渡环节仍然习惯于高控。

(二)看似“灵活”,实则“无序”

由于户外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自主性的活动,所以不少幼儿园为了给幼儿充足的自主游戏的时间,取消了原有的动静交替的一日活动安排,直接用长时间的户外游戏代替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游戏、离园活动等同样蕴含教育契机的活动。长时间的户外游戏使幼儿与教师身心俱疲,既打乱了原有的活动秩序,又造成了时间的隐形浪费。

(三)看似“弹性”,实则“无效”

因为实行了活动时间的弹性管理,所以有的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会因为教学活动任务没有完成而无限制地延长幼儿的学习活动时间。这样的“弹性”,不仅完全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而且无法保证教学活动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幼儿期是幼儿思维发展、交往能力等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教师适当给予启发和引导,也需要在游戏、学习、操作中积累知识、发展能力。而以上这些缺乏科学性的活动安排,过分强调无秩序的“自主”,不仅使幼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失去了“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应有的价值。那么,教师该如何理解“弹性时间”的含义?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又怎样才能做到“规则”和“自由”之间的平衡呢?

二、顺应幼儿需要进行活动安排

翻开 《现代汉语词典》 我们得知,“弹性”的意思是:比喻事物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伸缩性。结合课程游戏化提出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可以将“弹性一日活动时间”理解为“在科学的一日活动安排前提下,根据幼儿需要决定活动开始或结束的时间,以代替统一固定的开始或结束时间。”

因此笔者认为,“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并非是指缺乏秩序的一日活动,而是指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顺应儿童需要的活动安排。其形式可以理解为:

(一)遵从幼儿的意愿,自主规划时间安排

美国高瞻课程研究者认为:“计划和回顾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学会选择并做决定,规划他们自己的行为,应对复杂的挑战,并学会对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责。”弹性作息时间安排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因此,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可以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计划——工作——回顾”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例如,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在早上入园后对自己一天的活动流程进行讨论和规划,并在离园前对他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以利于幼儿时间观念的养成及秩序感的形成;中班幼儿可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图标形式表示早操、区域游戏、集体教学等环节,并且将环节与时间段相匹配,自主决定各项活动开展的先后顺序;小班幼儿则可以在教师的提醒下,选择下一时段开展的活动内容,如:“接下来,我们可以干什么?”或“你是想喝水、上厕所还是吃点心呢?”

(二)尊重幼儿的需要,灵活调整时间长度

以往幼儿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活动结束时,教师为了能够按计划进入下一个活动,会要求幼儿立即停止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有的优课比赛中,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定的时间一到,教学活动就必须停止。这些教条、呆板的时间安排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和需要,阻碍了幼儿活动行为的顺畅进行。因此,弹性的时间也意味着既要保证一日生活流程的稳定性,又要保证每个流程时长的灵活性。

新 《幼儿园工作规程》 对幼儿在园的一些活动时间有着明确要求,如:“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等。这些对于时间的量化要求,都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制定一日活动计划时要考虑到这些要求,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制定合理的一日活动计划,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和运动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活动时间,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兴趣、能力和表现等,灵活地优化过渡环节,如:

1.“信号式”提示

区域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以一段轻柔的音乐提醒幼儿收拾材料,对于提前结束的幼儿,可以根据需要进入其他活动,如:如厕、喝水、吃点心等。对于忘记或迟迟没有转换的幼儿,使用口头提示、线索提示 (如出示下一个活动的图片、响铃、音乐)等告知下一环节内容,而不是生硬地催促和打扰他们。

2.开放“自由区”

每天开放几个特定的区角作为“自由区”,让幼儿可以在每一个过渡环节任意进出“自由区”。如午餐后,可以允许先吃完午餐的幼儿进入“自由区”去看书或自主游戏等。一般来说,“自由区”应选择那些相对安静、便于收放材料的区域,在不影响幼儿正常活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个体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三)保证幼儿的自主权,适当增加探索时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要求我们:“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实行弹性的一日活动时间,也意味着在一日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中,减少教师控制的时间,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操作、探索的时间。

根据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的不同,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中班为20~25分钟,大班为25~30分钟。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适当“退位”,才能保证幼儿有更多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时间。如小班美术活动“甜甜的糖果”,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先用范画,讲解绘画要求,然后幼儿学画。对于慢热型的幼儿来说,往往刚刚掌握了新的绘画技能,还没有来得及尽兴地创作,教学活动就结束了。而弹性活动时间实施后,则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让幼儿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的过程中,感知糖果的形状和颜色,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后,再尝试画出自己最爱吃的糖。

这样的活动安排不仅使幼儿操作体验的时间与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比例增大,将更多的自主权还给了幼儿,也使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去探索、去动手操作,从而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实行弹性作息时间给了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考虑幼儿活动的需要,从而照顾到不同兴趣、不同接受水平的幼儿。同时也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使幼儿从被动的学习走向了自主的探索。 但是,所有的自由都应该是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我们唯有以规则为经、自由为纬,才能编织幼儿园弹性作息的有效之路,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弹性教学活动幼儿园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