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科学区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2019-07-03 06:56田慧平
好家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探究性科学区域

文 田慧平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是延伸科学集体活动的重要平台,在科学区域中,教师能够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材料提供给幼儿,进而不断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在实际操作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顺利提升,促使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

一、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特点

(一)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

教师应该按照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实际需求,全面保证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大多数教师能严格执行从简易到有一定难度、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原则,同时结合幼儿自身的能力科学安排游戏材料的投放,从而体现出其层次性,进而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大班幼儿的各项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相比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数字卡片、乐高积木等各种游戏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域,不仅满足此阶段幼儿能力发展的需求,而且还使材料投放多元化,促使游戏材料能够全面发挥其作用,让幼儿全面了解科学区所投放的游戏材料。

(二)材料投放具有适宜性

在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是丰富性的,但是无法全面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当前,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都设置了美工区、生活区、科学区等不同的区域,但是各个区域中所投放的材料是不同的。结合幼儿的喜好来看,教师们认为材料的投放更应该展示出其丰富性,能更全面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但是大多数幼儿园都使用所购买的材料代替了手工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并没有实际参与到游戏材料的制作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尚未被激发出来。为此,教师在幼儿园大班投放材料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是否符合适宜性的特点,应该充分结合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促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过程中。

(三)材料投放具有探究性

我们发现在大班科学区进行材料投放,会影响到科学知识探究的效果,也可能会影响到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的构建以及幼儿的选择。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探究性的材料都是半成品材料,这样的材料具有成本低、探究性较强等特性,因此,幼儿只要合理运用此类材料,就能有效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强化幼儿的想象能力。因为在幼儿园大班存在较多的半成品材料,对应的科学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设定科学区活动规则,在要求幼儿进行自由活动,但是这时教师通常无法管理幼儿的行为,也无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指导。虽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如果教师无法发挥其引导作用,也会造成幼儿在科学区域的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下去。此外,材料投放的方式过于单一,幼儿无法进行自主性探索,久而久之,幼儿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占据被动地位,这样一来不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也无法培养出综合性人才。

二、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一)按照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之前,必须全面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吸引幼儿注意力为目的,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科学区域活动中来。很多幼儿对空间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大量投放平面镜、正方体、拼图等具有一定探究性的材料。但是应该重点关注的是,教师不能要求幼儿选择某项固定的材料,而应根据幼儿的自身兴趣爱好进行材料的选择。因为幼儿好奇心强,对一些事物的喜爱程度无法长时间维持,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进行观察,并进行材料投放的完善,进而正确激发幼儿的探究性欲望,为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创新空间。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逐渐强化,能够利用一定的语言能力将故事内容进行复述,大多数时候幼儿会利用不同的方法讲述自身对于某个作品的理解。因此,科学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的,可投放地球仪、绿色植物、科学实验器材等。科学区投放的材料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过大,都可能造成幼儿不感兴趣的局面出现,所以,教师应该根据科学性研究,合理进行材料的投放,保证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只有正确提升了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幼儿才能在科学区域活动过程中明确选择适合自身的材料,并且自主性地对材料进行探索,掌握该材料背后所隐含的科学原理。

(二)结合教学目标,投放材料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材料是基础性工具,材料的性质以及其活动方式都可能影响幼儿的发展。科学区活动具有其特殊性,进行科学区活动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促使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结合教学目标来进行材料的投放,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自主操作性平台,引导幼儿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科学区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应用测量尺、硬币、木板等一切能模拟声音的材料,从而让幼儿自主探索物体振动能够发出怎样的声音。在实际探索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要求幼儿自由性地进行材料选择,并且根据对这些材料的有效利用提升幼儿的探索能力。在选择过程中,幼儿所选择的材料都是不同的,不管幼儿选择了什么材料,教师都不能直接说出其选择的错误性,而是要求幼儿利用自己所选材料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自行找出所选材料的错误性。但是也可以要求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差异性,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且进行记录,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其他伙伴身上掌握到不同的经验。

(三)按照安全性原则,投放材料

幼儿园日常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安全性为基础进行的,只有保证了安全性,才能保证各类事项的顺利开展。在材料投放方面也不例外,教师在投放材料之前应该做好安全验证,必须为幼儿投放一些无毒、无味、无伤害的制作型原材料,并且在制作活动开展之前还应该进行充分的清洁与消毒,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再强调包装制作的艺术性。比如,教师如果用到一些比较坚硬、具有原始性的塑料材料或者其他材料时,可以用包装纸、丝带、棉花等辅助性材料进行装饰与改造。再如,在投放一些制火材料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材料时,应该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并且做好必要的监督。最重要的是,在幼儿进行操作之前,还应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促使幼儿明确安全操作原则,让幼儿明确整体操作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

总而言之,科学活动区域是幼儿实现自我探究与发现的关键性场所,在此区域中投放一些能够支持幼儿实现自主探索及发现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它们能够带动幼儿进行一些自主性的科学探索,使幼儿能够发现更多科学原理以及有趣的科学现象。为幼儿提供合理的工具,支持幼儿进行不断的探究与学习,可鼓励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等。科学区材料的正确投放能够充分体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提供良好的平台与机会,使幼儿实现自主创作与学习。

猜你喜欢
探究性科学区域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分割区域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区域发展篇
科学拔牙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