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园关系该如何建立
——一次教室风波引发的思考

2019-07-03 06:38杨海虹
好家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活动室家园教室

文 夏 雪 杨海虹

2018年9月,新学期刚开始,我园大(三)班将二楼中间一个改建的教室作为活动室,家长以改建教室面积小、不配套(没有单独的盥洗设备和午睡室)为理由,向园方提出了“为什么我们交了相同的保育费,却没有得到相同的教育环境”的质疑。与家长耗战了48小时的“教室风波”事件引发了我们幼儿园管理者对如何与80后家长建立和谐家园关系的问题的新思考。

一、案例回放

我园建于1992年,当时的园舍是按5个班级的规模建构的,随着入园高峰的来临,为了满足更多幼儿上优质园的需求,我园充分开拓空间,于2000年在旧园址上进行了扩建和改建,将原先的3下2上的结构改成了4上4下,共8个班。由于部分活动室是改建的,所以8个班级的面积无法保证一样大,个别班级的活动室和睡房也相对不配套。硬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用心在软件上想通过主观努力去弥补,幼儿的成长见证了这一点,每年在教育部门的年检中我园名列前茅也见证了这一点。20多年来,我们一直按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班级的具体情况对活动室进行合理安排。

新学期,我们把大(三)班的幼儿安排在二楼中间一个改建的活动室(该班班额比其他班级小)。开学第一天,个别家长以活动室面积小、没有配套的睡房为理由,要求调换活动室。面对家长的要求,班主任老师耐心地进行了解释,最终家长还是不能接受。中午时分,该家长联合了班上其余几名家长,一起来园长室,再次以“我们交的相同的学费,为什么不能享受相同的待遇”为理由,要求园部调整活动室。园领导热情接待了这些家长,并表示园部早已意识到幼儿园的配套设施以及硬件条件的确需要改善,而且园部已经在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目前正在洽谈中。对于新学期的教室安排,幼儿园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因为这个班人数少;(2)因为这个班的幼儿能力相对强一些,去独立的睡房午睡没有问题;(3)因为幼儿园的条件限制。但是对于园部的解释,家长还是不能接受,提出了两点建议:(1)和隔壁中班的幼儿换教室,中班幼儿年龄小,在面积小点的活动室没有关系;(2)让现在的中(一)班幼儿搬出来,把活动室让给大(三)班。我们认为,幼儿园的条件的确需要改善,但是家长提出的这两点建议不合情理,对于这样的建议我们没有采纳。下午,我们和部分家长进行第二次协商,园方再一次和家长说明情况,在现行的基础上,园方已挖掘了所有的空间,无法找出符合家长要求的配套教室,提出整班搬迁到新花园园区的方案,也有家长提出了把三楼的多功能室让出来给幼儿做教室的方案。园方认为部分家长的意见不能代表全部,就在当天放学前向大(三)班的每位家长发放了一张调查表,第二天回收调查表30张,调查结果如下:13名家长同意搬迁到新花园园区,7名家长愿意到三楼的多功能活动室,剩下的家长两种方案一种都不选,还提出:幼儿园更换班级老师、更换保育员、更换活动室以及所有涉及幼儿成长的决定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

在了解了全体大(三)班家长的实际想法后,我们召开了家长会,请来了主管局的分管领导,将事件的前因后果逐一向家长进行了解释,对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给予接受,因为涉及到人事安排和日常运作,园方拒绝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但以考虑幼儿的身体健康为重,做了将走廊包进教室,增大幼儿的活动空间的决定。在我园领导于情于理的解释下,在相关领导的调解下,大(三)班的家长普遍理解了园方的考虑,表明态度愿意服从园方安排。

至此,历时48小时的教室风波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二、案例分析

在幼儿园的日常运营中,我们经常会因“应付”一些无理的家长而苦恼不已。我们通常会看到两种极端的做法:一是事事以幼儿园为主,不理会家长的呼声;另一种是草木皆兵,家长一有意见,就紧张不已,在教育实施上也对家长百般迎合,全然没有教育机构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在处理这起“教室风波”事件当中,我们有两点举措是及时有效的:

(一)在教育问题上不能用“家长是上帝”的观念来运营

幼儿园作为教育实施单位,应该负起教育机构的责任。既然是学校,园方要按照幼儿园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室安排和人员调配。但对家长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园方要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幼儿园的一切事务都是围绕幼儿的健康成长,包括膳食的制定、晨检的制度、玩具的配备、课程的实施,这些都要围绕年龄特点制定。面对家长提出的不合理条件,管理者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多沟通、多解释,用真心、诚意换来家长的理解。

(二)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幼儿园要赢得上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不要对领导保密或隐瞒,要以开放而坦率的态度向领导汇报。在开大(三)班家长会时,由于上级领导的有效参与,在幼儿园和家长两方面的解释中起到了润滑作用,使得事件得到圆满的处理。

三、反思与思考

家长群体的庞大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一次“教室风波”事件中无不透视出80后家长的心理弱点。

(一)剖析80后家长的心理特点

1.过度关注

家长除了工作外,在照顾及教育子女方面,往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中国有这样的俗语“独柴难烧”“独苗难栽”,独生子女教育的难度大一些,但关键不在于幼儿本身,而在于家长的心态。幼儿是需要保护、关心、照顾、宽容、爱护的,但不能过分,过分了,教育就会“走样”,效果会适得其反。其实大(三)班的幼儿在独立的睡房里午休都是有序的,幼儿根本就没有觉得这个睡房有什么不好,相反还高兴地认为自己住在小楼上(因为是双层的)。因此家长必须纠正这种心态上的偏向,心态端正了,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就会应运而生,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唯我独尊

80后出生的一代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到大,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唯我独尊的观念很强。等到他们自己为人父母了,很自然地容易出现骄横霸道、恃宠而骄的态度和心理。大(三)班的家长在教室问题上,眼睛里都是自己的孩子,全然不顾其他人的想法,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在这一事件中暴露无遗。

3.负罪感

表现为觉得孩子可怜——其实孩子自己并不觉得自己可怜,而家长却觉得孩子很可怜,就一个孩子,将来长大了多么孤独,这种心理使他们变本加厉对孩子好,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争执时,或是与其他孩子受到不一样的待遇时,就会立刻跳出来为孩子抱不平。

(二)如何与80后出生的家长建立和谐家园关系

家园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教育与配合的关系,一个尊重和平等的关系,一个引导和成长的关系。而今天却变成非常被动的关系,有的甚至演变成利益关系。面对80后出生的家长,我们管理者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架起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

1.完善专业知识,让80后家长产生信任感

家长在幼儿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我们老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家长呢?家长和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不要产生“家长就是上帝”的想法和做法,而应以一种平和、真诚、不卑不亢的态度来对待。很多家长都非常尊重老师,体谅老师的工作,但是有的家长素质相对较低,会提出很无理的要求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冷静地进行处理,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首先要稳住家长的情绪,问清楚事情的缘由和来龙去脉,如果真的是无理的事情,那么老师要婉转地说出拒绝的理由。

2.帮助80后家长明确自己的权益和工作

家长的权益和工作主要应该体现在对教育工作的配合和对教育结果的监督上。家长需要积极支持幼儿园各项工作,这种支持除了物质支持、精神配合和鼓励外,也有建议和批评。家长必须在信任的前提下,知道自己可以参与的有哪些方面,而哪些方面应该是幼儿园自己来决定的。实际上,家园共建的工作并不只限于开几次家长会,及填写一些保持联系的册子。家园共建是双方在一定基础上相互磨合和有效配合的过程,家园和谐的核心在于信任、合作、互动、共赢。

3.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开展多形式的家园互动活动

为了让80后的家长多通道地了解育儿知识,使亲子培训多样化、丰富化、系统化,我们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家长,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将家长分为三大类型:听觉型家长、视觉型家长与体验型家长。针对不同的家长我园采取了多形式的家园互动,让80后的家长切实感受到幼儿园对家长工作的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园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了。

优质的教育服务离不开和谐的家园关系。家园关系的主题应当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为了幼儿,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与家长“用诚信对话,用心灵握手”!

猜你喜欢
活动室家园教室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313”教室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离退休活动室旧貌换新颜
寻找失落的家园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绿家园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