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探究

2019-07-03 03:33戴红娟
好家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玩法动作区域

文 戴红娟

区域体育活动是当前我园开展晨间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它以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统筹规划幼儿园户外运动场地,创设若干运动区域,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水平投放丰富多元的运动器材。在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材料、同伴和玩法,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基本动作,发展运动能力。在区域体育活动中,材料是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激发幼儿运动兴趣、发展幼儿运动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园在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十三五”立项课题《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中材料投放与观察指导的实践研究》中,聚焦“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并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对材料投放适宜性的理念认识

通过深入学习国内外幼儿园有关区域体育运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幼儿园长期在体育活动研究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我们对区域体育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安全性

安全是材料投放的首要前提。区域体育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因此,在投放体育材料时教师要预估幼儿自主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器械摆放位置是否便于幼儿取拿?材料是否安全?幼儿运动的空间大小是否合适?幼儿对新材料的使用规则是否知晓?

(二)全面性

区域体育活动材料投放应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全面锻炼,如走跑、钻爬、平衡、跳跃、投掷、攀登等基本动作技能的协调发展。

(三)目标性

自由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区域体育活动和正规性体育教学活动相比,没有严谨的组织结构,但同样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有机渗透幼儿运动发展阶段培养目标,从而保证幼儿身体动作持续发展。

(四)层次性

材料投放应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尊重、接纳幼儿个体间的差异,通过提供不同层次即难度不一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能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活动方式,让每个幼儿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五)趣味性

枯燥、单调、重复的玩法和动作练习常常会使幼儿失去运动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运用材料巧妙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运动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六)灵活性

教师应深入区域体育活动中,观察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反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灵活调整材料,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梳理

在实践探究中,教师将理念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时往往存在一些落差,通过深入区域体育活动进行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区域运动材料大同小异,缺乏吸引力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钻爬区中教师提供了竹梯、轮胎、塑料圈、软垫等各种材料,供幼儿练习钻圈、爬软垫、爬竹梯……而平衡区也提供了相似的材料,虽然练习的动作技能有些变化,但重点动作技能发展目标不突出,运动情境相似,功能指向综合化。此外,一些低结构、具有多功能性的器材适用于多个区域,班级与班级常常出现争器材的情况。

(二)区域运动场地与活动材料投放形式之间出现矛盾与冲突

初期,年级组长组织各班教师讨论并对所负责的运动区域进行了场地空间规划,空间位置固定。但在实践中,一些运动区域因材料与玩法的变化而受到固定空间的限制,影响了活动效果。

(三)幼儿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各区域中幼儿处于一种自由流动的运动状态,有的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后对材料的玩法和规则不熟悉,需要教师一遍又一遍反复强调;有的幼儿自控能力比较弱,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会出现危险的举动,这些对教师的区域管理造成了很大困扰。

(四)规定性动作居多,幼儿自主探究机会较少

在一个运动区域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与预设游戏玩法,虽然增强了幼儿运动的目的性和任务意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自由探索与想象创造的潜力。

三、材料投放问题的解决策略

我园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组织教师反复研磨,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对话、调整中努力探求务实、有效的解决策略。

策略1:例会审议,搭建沟通的桥梁

建立年级组区域体育活动例会审议制度。年级组组织各班教师分别就区域活动计划中幼儿动作的发展情况、组织形式、材料和场地需求等进行沟通协调和优化调整。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我们提出了“主材”与“辅材”的观点,不光简单地追求器材种类的多样性,更要注意幼儿重点动作技能练习与材料投放之间的针对性。我们打破了原先固定不变的区域运动场地,增强了空间规划的灵活性,如跑道旁的沙池,有时钻爬区在这里架上腾空的竹梯,幼儿趴在竹梯上爬行,身临其境,趣味盎然;有时跑跳区在沙池中放上轮胎、弹跳床,这里又成为幼儿跨跳练习的欢乐岛。

年级组例会审议制改变了各班教师单打独斗的研究方式,增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使教师能更合理地投放器械和规划场地空间,确保了区域体育活动的实施成效。

策略2:多管齐下,丰富幼儿运动经验

设立环境专栏。各班在活动室内创设了区域运动特色环境,“运动公约”使幼儿明确户外运动中的安全与规则要求;“我最喜欢的运动”“运动小明星”“我们的新玩法”等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感知、自我评价和交流分享的平台,也让教师从中进一步发现幼儿对各运动区域与材料的喜好和意愿,反思、跟进或调整区域材料投放的形式与方法。

感知规则标记。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并设计了“运动标记”,如将起点、排队、安全防护等区域运动常用的规则标记牌,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每次运动前,教师向幼儿进行安全提示,场地上张贴简单的行进路线标识暗示幼儿玩法,运动后教师及时组织幼儿开展谈话交流,分享运动中遇到的问题或成功的经验,不断提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运动探究能力。

巧借家长之力。我们在幼儿园门厅设置了“体育游戏场运动早知道”专栏,定期将年级组各个区域运动中的游戏内容、玩法规则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幼儿和家长对户外区域运动的共同关注,而且让幼儿也对各个区域运动充满了期待。

策略3:区中有区,拓展活动的形式

在开展区域体育活动中,我们从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户外场地划分为走跑区、投掷区、钻爬区、平衡区、球类区等多个运动区域,然后将同一个运动区域再进行二次划分,即区中有区。在规划区中区时,我们从集体游戏和自主游戏两个维度投放材料。集体游戏区是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有目的地设计游戏主题,将运动器材组合变化成富有趣味的运动情境,教师组织幼儿根据游戏规则进行锻炼。自主游戏区是以“空间留白”的方式提供小型器械或低结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材料的百变玩法。比如在大班球类区场地左侧,老师设计了情境游戏“灌篮高手”,设置了平地障碍、长凳桥障碍、曲线障碍三条难度不同的行进路线,幼儿在情境中有目的地练习过障碍运球、投篮等动作;在场地右侧,老师提供了皮球主材和短棒、彩圈、跨栏等轻巧辅助器械,幼儿自由组合和运用这些材料进行“花样玩球”。幼儿有的站在彩圈中练习原地拍球,有的用短棒摆成花样图形自由运球,有的用跨栏、圈还有短棒玩起了滚球、拖球、抛球等各种游戏,由此可见,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他们个个都是创意运动的行家高手。

策略4:研究材料,激发教师创新能力

幼儿园的资金有限,不能经常购买运动器械来保持器材的新鲜感。如何让区域运动材料充满生机和活力呢?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体育材料的设计与运用”研讨活动,从“球、竿、绳、圈、垫子”这五大类幼儿园常见运动器械出发,引导各年龄班教师深入研究材料特性,使常用器械玩出新花样、新精彩。如幼儿园常用的体操垫和泡沫垫,经过教师的创意演绎,玩出了“弹跳高手”“叠叠高”“跳水洼”“小小拳击手”等新花样。我们还充分挖掘生活物品和废旧材料的特性,将其设计成好玩、有趣、多变的运动游戏素材。常用器材和生活物品的创意玩法激活了教师的思维,也为区域体育活动材料的投放与应用打开了新思路。

总而言之,在开展区域体育活动材料投放适宜性的实践探究中,我们坚持以问题为驱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不断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的水平。

猜你喜欢
玩法动作区域
分割区域
零跑的新玩法
动作描写要具体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区域发展篇
TPP的新玩法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