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请耐心地等我长大!

2019-07-03 03:33史丽华
好家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培训班外语爸爸妈妈

文 史丽华

中国父母都有一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心理,“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父母的信念。于是,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被父母送进各种补习班,以期在“抢跑”中增加在今后学习、就业竞争中的胜算。但事实上,这种“抢跑风”让大部分孩子得到的只是学习压力的增大和学习兴趣的抹杀。

优优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不会主动与别人交往,别人跟他交流,他最多也只是点点头或摇摇头。而且经过长期观察,我们发现优优的动作协调性不是很好,动手能力也较差。我们和优优妈妈进行了交流,希望家长多重视孩子性格和动作的发展,但收效不大。家长更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每次与老师见面时,问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最近学了些什么?”或“幼儿园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教识字、做算术、学外语?”

一天早晨,我站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入园的孩子。这时,优优的爷爷牵着孩子走过来。“优优早!”我迎上去跟孩子打招呼。“快说老师好!”爷爷拉了拉他的手,优优低着头,眼睛怯怯地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孩子的爷爷为了给他“打圆场”,连忙说:“这孩子,就是不喜欢说话,都是让他妈妈给吓的。昨天回家教的唐诗没有背来,他妈妈就罚他站了一个小时。”

通过和优优爷爷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优优的爸爸妈妈是从事管理工作的,都是属于白领阶层,所处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对社会的竞争更加敏感。他们觉得:“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稍微跟不上就会被时代淘汰。所以孩子从小要多学本领,长大后比别人强,才能有成就。现在要是光玩的话,将来就没有好工作,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虽说工作比较忙,平时孩子生活都是爷爷奶奶照顾,但他们却给孩子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孩子放学回家基本上不让他出去跟别的小朋友玩,只能在家里看书、听英语。特别是妈妈,下了班就教他背唐诗和做算术,一到周末就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孩子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如果完不成妈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会受到惩罚。

优优的事例让我想起了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调查显示,现在3~6岁的孩子七成以上都在参加各种培训班,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众多家长围着孩子的“早教”忙碌着,除常规入托入园以外,在业余时间家长还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于是,孩子在1岁内开始学识字,3岁内开始学外语,最极端的例子:一个3岁半的女孩已经识字4000个,成为幼儿园的“特聘老师”。现如今,家长总是把教育和学习相提并论,他们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是教育效果的表现。于是,幼儿园也迫于无奈纷纷推出“特色教育”来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

这样的早教方式真的能让孩子成为“神童”吗?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冯夏婷在谈到这个现象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幼儿阶段,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肯定比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要。而有些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甚至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读拼音、认汉字,显然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不仅不会取得家长期望的效果,而且还会以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2012年3月1日颁布实行的《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组织活动应当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注重活动的生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不得组织有损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禁止以集中授课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我曾经问过无数家长:“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么多超出他们本身能力的课程?”有的家长回答说:“孩子自己喜欢!”有的家长则是无奈地告诉我:“如果别人都学,自己孩子不学,就会跟不上进度,成绩不好拉全班后腿不仅被老师批评,还会遭受同学的歧视,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会越来越低。与其因为这样被批评,还不如提前学好小学的知识呢!”

我们成人经常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所谓的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幼小的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习和社会的压力,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他们童年时期的快乐。

四季更替,昼夜消长,这都是自然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有一定的规律,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即使摔跤了,也要自己爬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成长。人生的酸甜苦辣要自己品尝,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努力做淡定的父母,是天下父母的必修课。请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

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请耐心地等孩子长大!

猜你喜欢
培训班外语爸爸妈妈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培训班组图
我的爸爸妈妈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画画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