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焦虑和抑郁共病状态研究

2019-07-04 11:14王若琦韦润峰张玲童黄妮魏秋醉彭昳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共病负性本科生

王若琦 韦润峰 张玲童 黄妮 魏秋醉 彭昳媛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是指患者同时存在抑郁和焦虑两组症状,且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1]。焦虑和抑郁具有共同的负性情感基础,是症状重叠和共病的主要原因。有抑郁症状或诊断为抑郁者趋向于呈现低水平的正性情感和高水平的负性情感,而焦虑障碍者则在呈现高水平的负性情感的同时,趋向于呈现高水平的生理过度觉醒[2]。前期研究发现部分医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医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仅会影响自身的学业和发展,也会影响到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关注他们的思想心理健康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是医学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3]。本研究对我校在读的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了焦虑和抑郁的量表检测,并且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明确在读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焦虑和抑郁以及焦虑和抑郁共病情况,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改善和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资料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校就读的,年龄、性别、年级、班级和学号等资料齐全,经过征求调查意愿,愿意参与本次调查的,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本科生组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为(19.40±0.27)岁。研究生组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25.38±1.16)岁。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检测量表为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ei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4]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评定标准:HADS最小得分为0.最大得分为21。单数序号标有(A)的项目为抑郁,诊断抑郁时将单号分数相加。双数序号标有(D)的项目为焦虑,诊断焦虑时将双号分数相加。SDS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定,分4个等级:症状出现无或偶尔评分粗分为1,症状出现有时评分粗分为2,症状出现经常评分粗分为3,症状出现总是如此评分粗分为4。正向评分题,依次评分粗分为1、2、3、4。有*号的题目是反向评分题,依次评分粗分为4、3、2、1。采用抑郁严重度指数评判,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指数范围为0.25~1.0。

1.3 评价方法

参与本研究的调查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后分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组别对各个被调查对象进行独立的调查。本科生组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3份,回收的有效率为95.33%。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本科生组有效的为129份,有效率为90.21%,从中随机选择100份进入最后的分析研究。硕士研究生组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36份,回收的有效率为90.67%。硕士研究生组有效的为123份,有效率为90.44%,从中随机选择100份进入最后的分析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读的医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焦虑、抑郁和共病情况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焦虑和抑郁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可以是单纯的精神疾病,也可以是躯体疾病的组成部分。焦虑是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情绪反应,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属于人体防御性的心理反应。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兴趣降低。焦虑状态是一组症状综合征,处于焦虑状态的个体有与处境不相符的情绪体验,可伴睡眠困难,属病理性。抑郁状态也是一组症状综合征,以显著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丧失兴趣或愉快感,表现有情绪、行为和躯体症状。焦虑和抑郁存在着相似的认知心理特征,具有共同的发病病理基础,常在同一个体同时出现,称为共病状态[6-7]。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治疗困难且不利于预后,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身心和经济负担[8]。

大量的研究显示,焦虑和抑郁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也是对医学生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心理健康问题[9]。本研究的结果同样显示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硕士研究生存在着更加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以及共病状态,不过尚没有存在统计学的显著差异。医学生出现抑郁和焦虑的因素众多,学业时间相对长,就业限制相对多和就业面相对窄等现实情况都是产生医学专业学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综合背景。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尤其需要另外面对毕业后的进一步深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乃至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学习和成长过程,更加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3,10]。

表1 焦虑、抑郁和共病情况检测结果

医学生是以后医疗专业的后备力量,肩负人民健康的重大责任,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尤其需要特别关注。医学生伴发焦虑和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心理负担,显著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对进行以后的医疗工作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职能。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健康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健康管理方案和引入先进健康管理系统,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构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可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方式治疗[3,11-13]。

猜你喜欢
共病负性本科生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