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肛瘘患者和体检人群身体质量指数对比观察

2019-07-04 11:1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肛瘘人群年龄

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良性疾病之一[1]。肛瘘是指直肠及其周围结构之间的异常通道[2],肛管内向外开口于肛周皮肤[3]。肛瘘真正流行病学尚不清楚。在英国每年大约有5 000人接受肛瘘手术(包括复发了1∶10 000的发生率)[4]。肛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中肛瘘发生大部分是由于直肠肛管周围间隙感染引起[5]。作者检索主要相关中文数据库(如cnki网、wanfangdata、google等)未见身体质量指数与肛瘘关系相关性的文献。外文数据库(如pubmed等)报道Wang D等学者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5 kg/m2是肛瘘潜在危险因素之一[6]。鉴于中文数据库尚未有身体质量指数和肛瘘发病关系方面的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肛瘘相关发病因素和(或)诱因因素,以提高肛瘘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弥补国内这项领域研究空白,作者前期做了前瞻性探讨,发现其可能存有一定关系,特予以报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肛瘘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诊断肛瘘参照《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以及美国《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治疗指南》(2016年版)。选取2017年6月1—30日我院健康体检者2 84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入组标准:(1)年龄12~65岁;(2)肛瘘原发疾病;(3)无Crohn's disease并发肛瘘;(4)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耐受手术。排除标准:(1)年龄<12岁以及>65岁;(2)Crohn's disease并发肛瘘;(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胰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者衰竭,不能接受手术者;(4)其他不适宜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对照组入组标准:(1)年龄12~65岁;(2)肛瘘原发疾病;(3)无Crohn's disease并发肛瘘。排除标准:(1)年龄<12岁以及>65岁;(2)Crohn's disease并发肛瘘。观察组患者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为12~64岁,平均年龄为(38.34±12.52)岁;对照组中,男1 582例,女1 260例,年龄为12~65岁,平均年龄为(40.59±12.66)岁。两组患者年龄经过t检验,男女性别构成比经过χ2检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观察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由值班护士用相同的地秤和米尺分别测量患者的体质量(kg)和身高(m),并且记录在病例资料的生命体征护理记录中。体检科一般由固定一名体检医护人员,采用上述方法测量体检者的体质量(kg)和身高(m),记录入体检表,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出体检者的身体质量指数。

1.3 观察指标

采用以身体质量指数为观察指标。身体质量指数的算式方法是用体质量(单位:kg)除以身高(单位:m)的平方从而得出的几何数值。BMI值计算公式:BMI=体质量(kg)/(身高×身高)(m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首先对独立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计量资料计算F值和F界值比较,也即是独立两组方差齐性检验,如果结论是方差齐性良好或者其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选择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为(24.24±3.67)kg/m2,对照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为(23.15±3.18)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4 6,P=0.024 5<0.05),见表1。

3 讨论

肛瘘可在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7]。尽管科学进步,肛门瘘仍然是病人和外科医生的难题。Wang D1等学者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的最终模型确定了以下项目作为独立危险因素:BMI>25 kg/m2,高盐摄入量,糖尿病、高脂血症、皮肤病、肛肠手术史、吸烟、饮酒、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的历史,辛辣/油腻食物摄入过多,很少参与体育运动,长时间坐着上厕所排便。肛瘘被认为是肛门不适的一个非常常见的原因[8]。

表2 肛瘘患者与健康人群组BMI差异分布(kg/m2,±s)

表2 肛瘘患者与健康人群组BMI差异分布(kg/m2,±s)

images/BZ_73_213_420_1228_481.png观察组(n=47) 24.24±3.67对照组(n=2 842) 23.15±3.18 t值 2.324 6 P值 0.024 5

目前,减重是国际医学热点研究之一[9]。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体质指数与多种疾病例如糖尿病、血压病等疾病[10]有重大密切相关关联。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感悟出一个现象:体质指数较高患者视乎就诊肛瘘疾病较多。于是,笔者尝试前期展开研究。关于研究体质指数与肛瘘关系的文献暂未见报道。作者先期初步探索两者有无差异性。如果存在差异性,作者将会进一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探讨其潜在的机制。

从表2可以看出肛瘘患者和健康人群BMI比较,肛瘘患者的BMI为(24.24±3.67)kg/m2,以及健康人群的BMI为(23.15±3.18)kg/m2。两组独立样本比较,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F=1.33,F<F界值=1.453 9,方差齐性良好,所以采用统计学t检验方法。t=2.324 6,P=0.024 5,肛瘘患者BMI大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肛瘘患者组身体质量指数与健康人群组BMI存在着明显统计学差异。

由于本项研究尚且处于开始研究阶段,时间较短,入组的肛瘘患者研究对象数量较少,尚未能进行亚组分析和统计,拟下一步继续扩大研究样本数量,探讨分析两者相关性。肛瘘的发生病因是多方面的,与其他因素如患者血清学内容的指标例如胆固醇、血脂等,甚至基因有无着密切的关系。其他因素与体质指数是否有协同作用于肛瘘等尚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阐明。

综上所述,肛瘘患者的BMI似乎与肛瘘患者的BMI存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只是从身体质量指数单个因素探索其差异性。因只是初步性探讨,固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展望下一步,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期望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如果有条件的话,从实验室研究其发病机制,深层次阐述与肛瘘的发病分子(蛋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肛瘘相关发病因素和(或)诱因因素,以提高肛瘘的预防和治疗水平提供基础医学理论。

猜你喜欢
肛瘘人群年龄
变小的年龄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