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

2019-07-04 11:1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塞息肉

鼻息肉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症无法自愈,发病初期多表现为局部黏膜水肿、半透明隆起、无蒂,此时称息肉样变性。病变继续发展,因水肿组织的重力作用,逐渐下垂而形成有蒂的息肉[1]。随着疾病进展,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起的肿块日渐明显,多由变态反应性鼻炎和鼻窦炎所致。该症在临床上多见于手术治疗方式,但因其病症机理的复杂性及目前临床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标准,故而选择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途径尤为关键[2-3]。为深入探究鼻息肉病的临床治疗方向,本次研究以鼻内镜手术疗法为参照,分析鼻内镜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总,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鼻息肉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共计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8±10.5)岁;病程分型:Ⅰ型50例,Ⅱ型38例,Ⅲ型12例;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方法,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6.2±10.3)岁;病程分型:Ⅰ型52例,Ⅱ型39例,Ⅲ型9例。所有患者均已镜前鼻镜检查及鼻窦CT辅助检测,确诊其鼻息肉疾病,符合鼻息肉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呼吸系统功能性疾病,且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合适,并批准本次研究,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充分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准备,开展术前检测,随后指导患者进入手术室,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方式,采用迈赛克林格舒适,选择圈套器或切削器将混着鼻息肉切除后,将其筛泡及钩突一并切除;开放后组窦筛,此时主治医师需结合患者病情,酌情开放全筛、前筛与全蝶筛,并适当处理其上颌窦、蝶窦及颌窦自然开口,保证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后选择凡士林纱条,将鼻腔充分填塞,填塞后48 h,若未见异常可将纱条去除,给予常规抗感染预防[4]。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选择药物强的松(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33021207,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规格:5 mg×100 pcs),于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前7 d开始用药;口服,40 mg/次,1次/d。持续用药至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后,酌情更改剂量,推荐选择剂量为30 mg/次,1次/d,同时留意患者恢复进度,根据其恢复情况酌情减少给药量;自患者成功接受鼻内镜手术后15~18 d,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雷诺考特,国药准字:J20110037,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出品,规格:64 μg/喷),100 μg/次,1次/d,持续治疗9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治疗有效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其中,显效:患者经治疗后,鼻塞、头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同时其窦口开放良好,未见脓液及分泌物[2]。有效:患者经治疗后,鼻腔内分泌物或脓液明显减少,鼻塞、头痛等临床症状有可见改善,窦口开放较为良好。无效:经治疗后,患者鼻腔内脓液或分泌物增多,病情持续恶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前后的临床指标差异,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通过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其中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与躯体功能,统计其总分差异,分析其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00%,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s)

images/BZ_122_1252_1170_2267_1232.png观察组 36.64±7.82 62.54±6.78 6.72±1.22对照组 45.35±9.12 142.58±9.35 8.98±1.85 t值 4.587 38.547 5.684 P值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分,±s)

images/BZ_122_1252_1873_2267_1935.png观察组 86.68±5.34 83.35±5.48 85.67±4.65 84.68±4.64对照组 70.32±4.58 73.16±5.14 74.68±5.34 74.15±5.48 t值 11.584 12.578 12.568 12.858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鼻息肉疾病是一种无法自愈的鼻腔及鼻窦黏膜常见慢性疾病,临床特征多见于多发息肉,广泛分布于患者中鼻道内,截至目前为止,鼻息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旧未能明确,临床研究认为,其可能与纤毛形态结构、功能障碍、微环境变化、嗜酸粒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等因素相关[5-6]。因此深入剖析鼻息肉病的病症机理,并基于此选择更加安全、合理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7-8]。

鼻息肉病多以鼻塞、鼻溢、嗅觉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临床上可通过鼻镜检查观察其单发或多发白色、淡黄、淡红色如荔枝肉样半透明肿物。鼻息肉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多见于局部粘膜水肿,随着病症进展,水肿组织的重力作用持续加重,从而将致使其不断下垂,最终发展为存在明显蒂组织的息肉类型。通常情况下,鼻息肉存在水肿型(粘液型)、血管型(出血型)、纤维型、囊肿型等多个种类,但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大部分的鼻息肉病菌是以水肿型或混合病发,因此临床上常见症状多以进行性鼻塞为主[9]。值得注意的是,进行性鼻塞可单发也可多发,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其病理性质与息肉大小相关,因此若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致使其息肉不断增长,将促使其外鼻收到波及,最终造成外鼻畸形,严重情况下,将促使患者鼻梁变宽,而膨大形成“蛙鼻”。临床上将鼻息肉疾病的临床症状总结为肺气虑寒、湿热都滞、变态反应、慢性感染、慢性炎症等类型,而导致鼻息肉病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来源于慢性感染、感冒鼻塞、不当饮食、个人卫生习惯不当所导致的变态反应、遗传因素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10-11]。目前临床上针对鼻息肉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疗法,即鼻内镜切除法,其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疗效确切,通过内窥镜的良好照明和配套的手术器械,能够使手术过程更加精细化,其导旋光性强、多角度、视野大,可直接窥视到鼻腔内的许多重要部位;同时其还能够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重新建立鼻腔、鼻窦的良好的通气引流,从而达到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目。本次研究发现,在鼻内镜手术疗法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降低血管通透性,避免腺体对胆碱的刺激反应,同时可有效抑制嗜酸粒细胞向炎症部分趋化,缓解鼻塞症状,提升抗炎效果,避免水肿症状加剧,阻止小血管增生,从而达到缩小息肉体积的效果[12]。

综上所述,针对鼻息肉病患者应用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缩小息肉体积,巩固鼻内镜手术疗效,缓解黏膜水肿,降低术中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塞息肉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