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加针灸推拿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2019-07-04 11:1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脑瘫针灸康复

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指的是患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脑损伤或者发育缺陷所引起的姿势异常以及运动障碍,多伴有行为、交流、感觉、认知等障碍,因而对小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存在严重影响[1-2]。有关数据调查表明,我国脑瘫患儿占比约为0.18%~0.40%,且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案,而对其加强康复治疗尤为关键[3-6]。有研究表明,采取康复护理加针灸推拿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十分确切[6]。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瘫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0例,即对康复护理加针灸推拿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做了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瘫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晓并同意接受治疗。其中,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0.4~6.2岁,平均年龄为(2.5±0.4)岁。其中,迟缓型4例、混合型5例、手足徐动型7例、痉挛型14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0.5~6.3岁,平均年龄为(2.6±0.2)岁。其中,迟缓型6例、混合型4例、手足徐动型5例、痉挛型15例。两组患儿基础信息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及排除标准:均符合脑瘫患儿的相关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均知晓本次治疗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统一批准。排除合并严重感染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排除患儿及其家属不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康复护理,即包括:婴幼儿患儿翻身、正确姿势、头部控制、仰卧位至坐位。稍大些的小儿患儿站立、上下肢运动、大小便控制、穿脱衣服、进食等功能性训练,1次/d,持续6天后间隔休息1 d再进行,共训练3个月。

基于此观察组联合针灸推拿。具体为:(1)针灸。即根据不同体位选择穴位:仰卧位取穴:足三里(双)、解溪(双)、太溪(双)、太冲(双)、曲池(双)、合谷、额中线、人中、顶前斜线上段(双);俯卧位取穴:大肠俞(双)、四神聪、承山(双)、昆仑(双)、肩髃(双)、肾俞(双)、环跳(双)、委中(双)、顶颞后斜线上段(双)。局部配穴下肢运动障碍:选择阳陵泉穴、绝骨穴、中封穴等,并艾炙身柱穴、腰阳关穴、肾俞穴、气海穴;上肢运动障碍:选择后溪穴、内关穴、手三里穴;语言不清选择哑门穴;斜视配光明穴;流涎选择承浆穴。1次/d,持续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2)推拿。根据患儿不同体位采取合适方法进行推拿。俯卧位:采取点并着力叩打大椎到腰俞的督脉诸穴,对膀胱经一、二线进行按揉,对腰骶进行横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仰卧位:攮揉腹部、搓摩斜肋,对四肢行按、捏、攮、拿,对挛缩肌肉进行弹拨,并活动关节。坐位:对风池(双)、天柱(双)、太阳(双)、哑门、络却、后顶、百会等穴位进行按、揉、点、摩等,1次/d,持续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7](用于评定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强。)、FMA评分[8](fugl-Meyer,分值为100分,用于评定患儿肢体运动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评分高低呈正比)等变化及疗效(采用尼莫地平法[9]对患儿运动、语言、智能等进行评分,根据减分率评估疗效:显效:减分率>50%;有效:减分率20%~50%;无效:减分率<2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等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27/30),较对照组的70.0%(21/30)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小儿脑瘫的原因包括后天因素(颅内出血、脑膜炎、脑外伤、高烧)、出生后因素(换血治疗、黄疸迁延不退、惊厥)、母体因素(精神疾患、反复流产、高龄初产妇)等,这些因素造成患儿大脑发育不全,最终引发脑瘫。在治疗此类患儿的过程中,以往主要采取康复疗法加以治疗和护理,其理论基础为中枢神经可塑性,包括作业、运动、物理等疗法,其以关键部位控制、叩击性手技、抑制性手法等反射性抑制运动模式和异常姿势,从而对患儿加以训练[10]。但采用此种疗法治疗患儿的过程中,尽管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病症,但难以达到理想疗效,且一旦停止治疗,则患儿病情又会逐渐恶化。而在中医学理论中,脑瘫属于“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且多因脑髓失充、精血不足等所致,因而可采取的方法主要为针灸和推拿治疗等,前者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补益肝肾、沟通内外,改善人体微循环,而后者可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平衡阴阳,从而增强机体机体免疫,改善体质。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即可发挥出协同作用,进而达到显著的疗效[11]。本文的研究中,对照组行康复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联合针灸推拿,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较对照组70.0%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12]报道结果相似,即康复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GMFM评分等较联合组均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康复组总有效率76.0%较联合组95.0%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且可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并促使其病情快速康复。因此可以看出,在脑瘫患儿中应用康复护理加针灸推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表1 两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对比(分,±s)

images/BZ_149_213_2581_2303_2705.png观察组 30 46.8±8.9 72.3±11.2 30.2±4.7 62.3±5.4对照组 30 46.7±8.5 50.2±10.3 30.6±4.2 42.6±5.1 t值 - 0.012 6 2.308 7 0.102 4 4.157 1 P值 - 0.990 0.027 0.919 0.000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综上所述,在脑瘫患儿中应用康复护理加针灸推拿的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脑瘫针灸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